反思温州民营经济之困

时间:2022-07-06 04:33:09

反思温州民营经济之困

温州实体经济主要由电器、服装、皮鞋、打火机、印刷等产业组成,这些传统产业进入门槛较低、附加值不高、增长方式落后,并一直延续着以往薄利多销的观念,在整个产业链中,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赚取非常微小的利润。

近年来,融资成本大幅增加、用工成本攀升、订单利润下滑、市场面临萎缩等不利因素集聚,产业“空心化”愈演愈烈,实体经济在生死线上挣扎。2011年下半年,温州发生了金融危机,不少企业破产、老板跑路,让实体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企业经营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政府的帮扶下,虽然危机渐渐散去,但笼罩在中小企业头顶的乌云却并未消失,企业依然面临着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用工成本继续上涨以及用工荒、低碳经济、结构调整的五重压力。

造成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既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大气候因素,也有银行的因素,但是更需要反思的是企业主自身。

原因一:政府政策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拨4万亿元救市,政府鼓励企业投资,银行鼓励企业贷款,但企业贷到款却很少发展实体经济,反而去投煤矿、房地产、新能源,放高利贷。2011年下半年,中央政策180度转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使企业措手不及。

原因二:制度问责数据,数据误导政策。中央提出GDP增长幅度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目标,并把目标逐级细化到省市县各级政府,且根据目标制定层层考核标准。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完成目标,总是千方百计地迎合上级的意图,于是无奈地产生了很多“漂亮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又误导了政府高层的决策。

原因三:企业主自不量力、贪得无厌。2009~2010年,无论投资什么项目,几乎都赚钱,碰到项目不投总觉得会错过赚钱机会。很多企业主盲目投资,放松了控制风险的意识,没有巩固大本营,主、辅业投资比例失衡。如此,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原因四:企业主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战术。当国家政策调整、国内外经济下滑、企业资金链开始紧张时,企业主没有及时采取“去枝保本”的瘦身计划,及时变卖可以变现的资产保主业,反而向银行借贷,或在民间借高利贷,利息滚利息,一旦银行抽贷、压贷,企业凶多吉少。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有几点建议。

建议一:政府需深入了解经济社会的真实情况,制定更科学,更具前瞻性、延续性、现实性的政策,不要一味问责数据、迷信数据,比如乡镇撤并后,带来乡镇政策处理滞后等问题;又如有些项目进场延后,也造成很大损失,导致许多企业错失投资时机。

建议二:地方政府需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改善机关作风建设。尤其是一些职能部门,还是门难进、脸难看,没有A、B岗,今天办事员请假,明天科长出差学习,审批环节多,办事效率低,给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运营成本。

建议三:企业不求雪中送炭,银行不要釜底抽薪。许多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时候,银行应该扶持一把。有些银行为了转嫁风险,要求企业互保,一家企业发生危机,就对互保企业施行压贷、抽贷,一些运行良好的企业,往往一夜之间祸从天降。

建议四:企业需自我反省,总结投资失误的经验,一方面要求真务实,固本培元;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尽量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总之,政府、银行、企业应该联动,相互理解,积极应对,提振信心。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作者为新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上一篇:电子商务的热启动与冷思考 下一篇:邱炳良 GMG再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