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

时间:2022-07-05 03:59:45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

新一轮数学课堂改革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已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教学策略和方式的不断革新成为了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追求。我结合几年来实践新课程的体验与反思,谈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探究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最终强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浙江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可能性和概率》(简称七下《可能性和概率》,下同)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

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向上或正面向下,你可获得者10元,否则你给我5元。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过路人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同时朝下,我们可获得10元,输了只给对方5元。嘿,有门。”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

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

2.“师生互动”要有策略,不能流于形式

“师生互动”作为新的数学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有的教师认为只要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回答,就算是师生互动了。有的虽然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对教材没有做好认真的分析,设置的问题没有实际价值,导致学生没有参与的兴趣,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要根据教学重点、学生容易忽视和出错的环节设置疑问,通过讨论、尝试、发现、体验等让学生进行探究,用教学中的“对话”来让学生领会知识。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更多的操作机会,如准备3厘米长的小棒3根,4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让学生先用8厘米长的小棒去搭三角形。在动手之前,让学生回答是否能搭成,学生回答是后,我不马上纠正,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很快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讨论怎样才能搭成。有的说把8厘米小棒换掉,结果搭成了两种三角形。我继续提问:为什么会这样?最后,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我才引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通过教学中互动的师生合作,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拓展思维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兴趣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就必须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习惯是经过长期的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定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给学生创造一种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自主发挥的环境。

3.1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景,以最好的景、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能迅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在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为主,培养信心使之愿学。课堂教学事实表明:只有让学生完全沉浸于课堂教学,思维激活,进入到设定的情境之中,才能达到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的转变,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的情景教学和情感教育是完全必要的,是有积极意义的。

3.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自主性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它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大胆探索和勇于发现的勇气,这种气氛的营造是通过师生之间长期的互动交流形成的。

4.注重写教学后记

4.1记教材挖掘情况

通过教学,检查一下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教材中编者的意图是否摸清,是否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实质,教材内容层次有没有分清。

4.2记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教学后记检查教学中有没有把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首先要找准目标,这样可以克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接着看复习、讲解、练习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后检查是否实现教学目标。

4.3记课堂结构是否合理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是能否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看复习、导入、讲解、练习四个部分的设计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最优化,是否从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结构为依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4记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教学过程中是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注意儿童心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过渡。在教学中是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观察、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4.5记学法指导情况

教学过程中,不仅看知识的传授情况,而且要看是否教会学生学习,指导他们如何认识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克服思维定势,指导学生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和发展点,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4.6记习题的设计

课堂练习题分为准备练习和巩固练习两种,准备练习的设计从知识技能、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方面都要为新课教学服务。巩固练习是新课内容授完后教师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了解教学情况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扩展性,即所设计的练习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要有一定的坡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能太深,也不能过浅。

上一篇:以积极情态构建中职语文课堂 下一篇:如何提高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