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育公平

时间:2022-07-05 03:32:48

如何看待教育公平

问: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中考、高考如常,从未发生任何“事件”。现如今――考点前,由交警指挥,除公交车、消防车及急救车之外,其他车辆一律绕行,上述车也不准鸣喇叭;考生进入考场,用探测器检测;考场备有急用医药;考场大门悬挂祝福横幅;大街小巷部署警察,准备接送忘带准考证的考生;考场前形成临时市场服务:卖小凳的、雨伞的、望远镜的;主管教育的书记、省(市)长到考场走廊往室内悄声张望,一大帮记者跟随;市里、县里、区里为迎中考、高考要召开各种会议,如临大敌、如迎圣驾;家长如过一道大刑,考前高价培训,配备最富营养饮食,单独卧室睡眠,考前即预订中午小憩房间,不能询问考生准备如何;学校紧张、班主任紧张,如同参加奥运会即将上场的运动员的教练,就剩没跟运动员入场了……您如何看待现今中考、高考越来越隆重,越来越神秘的现象?

答:这些现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是必要的,有些纯属多余。比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大城市哪有这么多机动车?如果真有某位考生忘带准考证了,没有警车开道,谁知道多长时间能取回来?考场备药、用探测器检测也都是必要的措施。至于领导装模作样地视察考场、家长如迎圣驾般陪侍在考场门外之类,我看就免了吧。你的观点我明白,就是觉得考生被特殊对待了,有被宠坏的危险。他们去考场时应该和普通市民一样自己挤公交、等红绿灯,他们家旁边有施工噪音也得当音乐享受,考场外锣鼓喧天、喇叭阵阵要如同没听见。挤公交车、等红绿灯我赞成,但要他们在一个充满噪音的环境下休息和考试,好像太不人性化了吧?对中考、高考的学子不要过分优待,但也要给予人性化关怀,这个主旨我想是不容怀疑的。对比某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行闯红灯,走高速要封路,购物要清场的架势,考生们的这点特殊化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当然,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考生还是别做小皇帝,哪怕只做两三天,咱把这特权留给更需要摆谱的人吧;而社会呢,也配合一下,别陷我们这些平民考生于不义。

问:重庆市高招办日前宣布,取消三十一名改民族考生录取资格。这意味着包括文科状元何川洋在内的三十一名学生要面临无学可上的重罚。此举引发巨大争议:家长的错误该不该由学生承担?取消录取资格有没有法律依据?是否侵犯学生受教育权?

答:如果说第一个问题关乎社会公平,那么这个问题则关乎教育公平。高考加分这个话题我一直不敢碰,因为我觉得它太复杂。哪些学生可以加分,加多少分?哪些人可以保送、直接被高校录取?国家的每一项政策出台,都会被执行者找到对策,从而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重庆三十一名汉族考生改成少数民族,获得20分加分,就是一例。据报道,这些考生的家长非官即商,都是有背景的人。其实有很多省级三好学生和保送生的家庭也都是有背景的,平民孩子在其中仅占很小的比例,或者只是点缀。还有一个报道,说单是在重庆,每年获得高考加分的人数竟有七万人。媒体还曝出一名县高考头名因为未加分而上不了名牌高校分数线。在此类暗箱操作充斥高招工作的情况下,还有多少教育公平可言?具体到重庆一案,有很多人认为,犯法的主体是家长,考生没有法律上的行为能力,是无辜的,所以北大不应该弃录文科状元何川洋,不应该让他们无学可上。我本人不敢苟同。如果按他们的逻辑,造假的家长得到什么政纪、党纪处分,考生则可以堂而皇之地上大学,那么明年以至以后,会有多少家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造假不止啊!我的观点是:造假者必须付出代价,但并不是剥夺这些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可以明年再考;而为了让他们不因此事蒙上心理阴影,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活,我强烈支持重庆方面不公布违规考生名单的做法,但一定要公布造假者,也就是他们家长的名单,让这些家长明白,有暗箱,就会有曝光,只有阳光下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

问:您对高考招生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怎么看?比如,北大、清华等名校在北京的录取不仅名额多而且分数线低,您觉得这公平吗?

答:我当年上北大中文系的时候,分数比同班的北京生高一百三十多分,你说公平吗?当时是全国统一试卷,还不是现在的各地区自主命题。刚看到一则新闻,北大、清华今年在京扩招20%,北大的理科录取分数线比公布的调档线又降了两分。这么优惠的政策,你说北京户口能不吃香吗?怪不得连央视的一位女记者都会为这北京户口向一个什么“国情局局长”英勇献身呢。虽然如今我也成为这北京人中的一员,但我对高考招生中的“地方保护主义”仍持否定态度。当然,我也知道,不仅北大、清华有这样的“地方保护主义”,很多名校,像上海交大、武汉大学等,都面临类似的问题。或许因为当地政府对这些高校有资金和政策扶持,或许是担心外地生源毕业留下,增加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压力,但所有这些都不能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借口。毕竟,北大、清华不是北京人的北大、清华,而是全中国的北大、清华,就像首都不是北京人的首都,而是全中国的首都一样。如果基于种种现实的考虑要给予照顾,那也只能给予一定比例的照顾,而不能像现在这样,照顾得全国人民都有怨言。真正的公平应该是根据不同省份、直辖市的考生总数,高校给出相应比例的招生名额,而不是先给北京考生切出一大块蛋糕,再由其他省市均分剩余的部分,这是对外地生源的极大歧视和不公。

问:您觉得教育公平能实现吗?

答: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而教育公平是一切社会公平的基础。我觉得现在教育界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思想道德的缺失和教育产业化等问题,而是教育不公的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贵族生、择校生无处不在,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所谓优化配置,喊了多少年,有什么改变?名牌学校因有大量赞助,软件、硬件倒是越来越优化,而名气不大的学校夹缝中求生存,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岂非天方夜谭?资源配置不合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教育公平就是一句空话。如果学校教育越来越向权贵、富人和大城市倾斜,那么,社会公平的基础就失掉了,各种社会危机就会由隐性走向显性。这是全社会,包括那些当权者和富人也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或者叫为了社会的和谐,我们要不计任何代价,追求教育公平。否则,类似上海一幢在建的十三层楼房整体倒塌的案例,就会出现在教育和社会领域,那动静谁不害怕?

漫像/张连文

上一篇:北大弃录违规状元的“公平标杆”意义 下一篇:两幕喜剧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