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资本与产业重构

时间:2022-07-05 01:36:15

价值\资本与产业重构

摘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伴随对全球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与社会发展失衡的审视与反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迅速萌芽传播。与此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自身对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自然资本论与人力资本论迅速发展。以广义资本论为基础,本文将传统的三次产业拓展划分为六次产业,并重新归并为三大类――生态产业、经济产业与人力产业,阐述了各类产业不同的产业范围、生产行为、产业功能和对应的社会需求:进一步,以价值型投入一产出表初步刻画了各类产业间的联系。新的产业分类体系拓展了产业发展的自由度,有利于区域产业优化选择、组织与产业结构调整,并有可能改变传统的递进式经济发展模式,这对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区域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价值;资本;产业;重构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6-0087-05

价值来源于认识,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决定了人类社会对其选择、对待的态度与行为,而这一过程的结果又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福利。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于对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与社会发展失衡的审视与反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萌芽,到1987年,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由于可持续发展本来概念的模糊、现实问题的繁杂以及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围绕价值、资本、技术的作用、社会经济系统的规模和尺度以及实现的方法等各方面,基于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视角的各学科各执一端,以此“公共广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正是众多争论的声音使其逐渐成熟和完善。从诞生至今,这一概念已经吸收了生态可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等各方面内容,而正是伴随其内涵的拓展,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自身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得以重新发现并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至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反馈投入、建设保育和对人力资源的培育、管理已经成为全球决策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成为区域和国家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在学术界,这一趋势的直接反映就是自然资本论与人力资本论的迅速发展。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对以上学术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梳理,论述了价值观、资本观的拓展对“产业”概念的新启示和新意义,并以之对区域产业体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其目的是要将“沉默的自然”和被忽略的人文关怀主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揭示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自我增值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改进社会行为、优化发展战略和模式寻求理论依据,从而真正将“生态文明观”和“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更可持续发展的决策管理中。

1 价值认识的演进

价值是人们对事物在达成人类某一具体目标时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并以之在所有目标间进行权衡以形成对事物处置的一种选择。以“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为准则,生态学等自然科学与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相互影响,在此历程中,经济学对价值概念的认识不断演变和拓展。

西方古典经济学将土地、劳动和经济资本看作生产投入中不可或缺的三种要素,甚至在一些经济学家的著述中更强调土地和劳动的重要性,如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十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具有土地和劳动投入要素的农业生产比工业生产具有更高的社会生产率。萨伊“土地、资本(经济资本)和劳动是生产投入中平等的三要素”的观点一度曾是古典经济学所公认的理论核心。

工业革命的兴起加速了以食物生产为目的的农业经济进入以机器进行工业生产的历程,与此同时,经济学的“边际革命”催生了新古典经济学,相对于古典经济学注重经济过程的物理机制而言,新古典经济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数学方法,经济分析只考虑以价格为标准的商品交换价值,以往古典经济学中注重物理意义的分析传统逐渐被价格和分配理论所代替,这直接导致在经济分析中往往认为各种投入要素间可以完全替代。由于土地和劳动的再生产都需要经济资本的投入,所以很多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资本是财富再生产的唯一限制因子,因而逐渐忽略了土地和劳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在生态学者与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下,20世纪50、60年代的环境运动推动了对自然生态系统效用价值认识的深化;同时,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日益依赖也让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重要贡献。上世纪70年代Holder和Ehrlicht、Westman在他们进行的全球环境服务功能、自然服务功能的研究中,指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此明确产生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服务功能的概念,1997年Daily和Costanza的成果把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此后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据进行自然资本的价值评估在学术界广为传播。与此进程相伴,舒尔茨在1961年发表了《人力资本的投资》一书,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理论正式形成。自舒尔茨后,贝克尔、罗默尔和卢卡斯等人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视角对人力资本理论做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资本及其评估

人类福利来源于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提供的所有服务,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复合系统多样的整体、长远、协调发展。当社会逐渐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都以其功能表现形成对全社会的福祉,自然资本论和人力资本论就和传统的经济资本论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自然资本论和人力资本论不仅强调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力系统的服务功能对社会福利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它们的发展使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提供的不同性质的服务功能变得可以比较,从而方便了对系统的整体状态加以表征,并在系统变化之后形成统一的经济核算,核算结果则可以作为系统发展可持续性的度量指标,并以此进行适应性管理和决策改进。

对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地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的评估通常分为物质评估和价值评估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需要借鉴生态学和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对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域的土地面积、类型、生物生产力和各种生态功能进行盘查和计量。由于没有定量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常常不能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各种行为和活动,因此还必须对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进行价值化的资本评估。价值评估是在物理评估的基础之上,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等方法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利用价值(DUV)、间接利用价值(IUV)和选择利用价值(0v)进行量化的过程。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体现于人类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健康,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对人力资本的评估一般也可分为物理量和价值量的评估两部分,第一部分往往采用人群(或人)的健康状况、预期寿命、受教育的时间和程度以及掌握的各种技能等指标对人群(或人)的生理状态和社会能力进行计量。第二部分

以上一步的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资本化的定价。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难以度量,对人力资本的未来收益价值进行计量的模型还不成熟,目前计量形成人力资本投入成本的成本法应用得比较广泛。

3 产业概念的拓展与重构

3.1 产业概念拓展

人类社会累进式的发展进程使其变化日新月异,一些新兴的生产活动已经超出了克拉克所认识的传统三次产业范畴。以生物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工程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依靠对科学规律的新发现或者对已有发现加以创造性运用,知识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日益凸现,“知识经济”已经到来,有学者倡议把它们归为“第四产业”。

以往将产业定义为服务于社会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一般根据历史时期的发展顺序将其统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知识密集的第四产业。当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的价值越来越被社会重视并可评估为一定的资产量,且现阶段社会主动调控管理的范围也扩展到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复合系统各部分时,对产业的划分则应该包括对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经营管理的生产活动。同传统产业一样,对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经营管理也应该在认识其生产的生物物理过程基础之上,以收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与传统产业不同的是,由于这两类产业内在的运行特征,因此还具有以下独特的特点:①产业系统的复杂性。这两类产业活动的生产过程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相当多因素和过程当前并不为人类所认知。②功用的弱替代性。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一般不能由其它产业活动的生产替代,或者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替代的成本太高。③在目前条件下市场化运作的交易费用较高,主要由政府投入,收益由社会群体共享。④考虑可持续的长远收益。

3.2 复合系统的产业重构

根据产业新的概念,将产业系统划分为生态产业、经济产业和人力产业并细化为六次产业(见表1),这一新的分类标准既明确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力系统有别于传统经济生产活动的基础性特征,又强调了它们和经济系统一样所具有的、对人类社会福利的贡献,它是自然资本论和人力资本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价值多元化的视角有利于唤起大众对经济系统之外资源的重视,提醒人类珍惜所拥有的每一份财富、根据实际调整社会投资策略以达到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目的。但正如所有的经济活动一样,对于生态产业和人力产业的发展,也应该以充分认识并遵循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为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在六次产业中,农、林、牧、渔等第二产业和新兴的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第五产业(按照新的划分标准)具有过渡产业的性质,它们都兼具两个系统的功能,其经济产出功能都主要利用并依赖于生态系统和人力系统自身的发展。对农业等第二产业来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高强度投入、耕作面积和生产规模的扩展虽然能够增强其经济产出功能,但一般都会削弱其生态功能,一定程度上二者具有排挤效应;第五产业则相反,它的发展不仅能够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增强经济系统的功能,同时知识和信息的丰富还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素质提高、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两种功能具有协同效应。

产业概念的扩展有利于将传统的产业经济理论运用到区域复合系统的分析中,比如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理论等。投入产出分析是产业经济分析的起点,以下部分将对此进行初步分析。

3.3 成本-收益分析

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人力资本评估有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各产业的状态、互动的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如果一类产业(如经济产业)的发展阻碍或者干扰了另一类产业(如生态产业)的发展,则可根据后者的资产受损数量制定补偿的标准;但是,这还不足以指导我们对未来的投资决策。对于生态产业、经济产业和人力产业,时空上变化的资产评估不能传递该向哪种产业投资、以及应该投资多少这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直接主导公共领域的投资行为和政策设计。生态系统和人力系统和经济产业一样具有资本特征,也就是具有投入后增殖的特点。对于这几种产业来说,选择投入的对象以及投入的多少取决于它们自身的生产函数和社会偏好,也即是在特定状况下它们的边际效益。

投入产出法是由里昂节夫最早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数理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投入产出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价值形态的投入一产出表则是一种直观地分析产业成本一收益的方法。区域复合系统六次产业简化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如下,表中最后一行列出了各产业的收益成本比,可以作为对各产业的投资依据。

与一般投入产出表的格式一样,表中黑线十字所构成坐标系的左上方为第1象限,右上方为第Ⅱ象限,左下方为第Ⅲ象限,右下方为第Ⅳ象限。第1象限和第Ⅱ象限联合起来表示各类产品生产的投入和使用、积累和消费等物质过程;第1象限和第Ⅲ象限联合起来表示产业生产的成本、增殖的一次分配和总产值等价值实现过程;由于理论上尚未完全解决如何反映再生产的全过程,第Ⅳ象限空置。

与以往投入产出表不同的有以下两点:在表中加入最后一行以反映各产业的成本收益值;以往在价值增殖的过程中,只考虑了劳动的报酬(作者认为“人力资本”一词同时涵盖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以人力资本报酬代替劳动报酬更合适。)和社会纯收入(经济资本报酬和税金等),在此表中则加入了生态报酬一栏,以表示“沉默”的大自然在为其它产业的生产提供巨大服务功能的同时,也理应得到相应的反馈投入以维持自身再生产。源于产业经济分析的投入产出法,通过对经济部门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运算,可以清楚表达区域各种产业部门间的结构性联系、深入分析甚至预测经济发展形势。

4 实践意义

在现实中,新的产业概念和发展模式其实已有较多成功实例。如地中海沿岸区域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远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世界公民都向往的旅游胜地,它给地中海沿岸国家尤其是北岸一些城市带来的直接收入和产业拉动效益远高于一般经济产业的产值。又如美国硅谷,围绕着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这两个高端人力产业基地,分布着3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和许多研究开发机构,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产业和信息产业的研发制高点,它不仅给美国带来了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甚至带动了全球产业链的优化升级㈦。

因此,包涵了生态产业、经济产业和人力产业的产业概念范畴延伸与体系重构,扩大了区域产业选择的自由度,并可能形成一些全新的区域产业结构。甚至,它有可能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农业一工业一服务性产业一信息产业”这一渐进式的现代化进程形成新的认识,这为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一篇:地方政府吸引FDI的环境政策分析 下一篇:基于土地利用的石羊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