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自尊研究评述

时间:2022-07-05 10:31:11

我国青少年自尊研究评述

摘 要 我国学者对青少年自尊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文献法对国内关于自尊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 青少年 自尊 自尊结构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自尊称为人格之核,因其对人的个性和个性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而备受心理学家的关注。青少年是人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自尊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自尊成了国内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1自尊的本质研究

我国学者对自尊的概念没有定论。朱智贤认为自尊是社会评价和个人自尊需要关系的反映。林崇德认为自尊是社会评价和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而张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尊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是不断追求自身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一种内在的与自我信息相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早期,黄希庭将自尊按其抽象程度分为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的三个层次的有机整体。而后张向葵等人在信息加工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尊的“倒立的金字塔”结构。他们认为自尊包括三个基本心理维度:潜在自尊、社会自尊、元自尊。自尊是综合的动态加工系统,各维度既独立又相互支持与协作。

2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

我国青少年自尊水平普遍较高。唐日新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尊水平接近正态分布,高、中、低三种自尊水平的青少年分别占总人数的38 % 、52 % 及 10 % 。

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其自尊发展变化的过程。丛晓波提出自尊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按年龄特征要经过四个关键阶段:自尊的孕育阶段、自在的自尊阶段、自为自尊阶段、自由自尊阶段。胡志海、姚兵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变化,自尊水平呈倒U型变化,11到12岁的学生自尊水平有所上升,而12岁以后自尊水平开始下降,13岁是自尊发展的转折期。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水平不稳定的,存在年龄差异。

3青少年自尊影响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是影响青少年自尊的重要因素。

张文新、林崇德发现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自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对青少年的自尊有积极影响,惩罚严厉与过分干涉对青少年自尊有消极影响。这个结论也得到了随后研究者的支持。对内隐自尊的研究表明,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内隐自尊显著低于完整家庭的青少年,但外显自尊间没有显著差异。父母的积极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内隐自尊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一致性。

彭欣等人的研究表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的大学生自尊程度也越高。张奇、王锦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社会支持、情感支持、同学朋友支持对大学生自尊有正向预测作用。

4自尊的功能

自尊与个体适应性有着密切联系,自尊是影响个体和社会适应的核心因素,是反映个体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以中介的方式影响社会适应性。

个体自尊水平对应对方式也有极大影响。高自尊大学生倾向于应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方式应对问题,而低自尊学生倾向于应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井世浩表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自尊、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这三因素作用于应对方式的路径为“控制点―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

自尊还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自尊较高的学生人际关系较好,自尊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亲密程度,并通过亲密频次和亲密感态度间接影响青少年的亲密感程度。

5不足与展望

我国对自尊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1)自尊的本质问题还未达成一致,对自尊的结构的研究也比较单薄。(2)研究方法单一,工具落后。研究者主要是采用问卷法,无法避免社会期望带来的干扰作用。使用的问卷多是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SES)。多数研究者在使用量表之前并未进行修订或进行信效度的分析,很难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3)研究不够系统化,缺乏整体性。(4)对自尊实际应用的研究不足。青少年自尊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自尊干预、自尊培养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有效实现。

我国学者在青少年自尊研究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使得自尊研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取得巨大飞跃。现实中的种种不足也为将来的研究指出了努力方向,提示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 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21(4).

[3] 张向葵,张林,赵义泉.关于自尊模型的理论建构[J].心理科学,2004,27(4).

[4] 唐日新,解军,林崇德.自尊水平划分方法与青少年自尊的现状[J].心理科学,2006,29(3).

[5]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 胡志海,姚兵.初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学业成就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

[7] 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21).

[8] 韩雪,李建明.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

上一篇:一丝清凉 一缕韵味 下一篇:晶火传奇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