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数学、做数学

时间:2022-07-05 06:55:12

“玩”数学、做数学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行走在生本的日子里,使我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都变得激扬起来,我把这些理念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我发现课堂已经成为学生的乐园,课堂上学生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的表达能力,表现无不精彩,整个课堂成了展示、交流、辩论的舞台。看着他们激烈的争论、自信的汇报、精彩的点评、团结的合作。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快乐地生长!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本文从数学学科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生本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生本教学,把展示的空间留给孩子。

低年级孩子,是喜欢“表现”的,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我,总会有惊喜的发现。

课前展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在这短短的1分钟时间带给自己快乐、自由和成长。当然,这个环节也是我的最爱,看着他们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内容的丰富,真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记得有一次,我们就要学习图形的认识,这天的数学“小博士”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头头是道的讲解,讲这个图形的名称、制做过程、用途等。下面的学生听得精精有味,当他说我的展示结束时,学生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还在继续。看着学生开心的展示,用心的分享,我真的非常开心。这些“小博士”人小知识广,他们展示的内容丰富,有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等等形式多样。真可谓是万紫千红,各有千秋,在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收获颇多,是以往“灌输式”课堂难以给予的。

二、生本教学,把发现的空间留给孩子。

“生本教育”理念提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资源。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通过加强对学生“学”的方法的探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知识是靠学生去寻找、发现的,与学生的经验、感悟相连,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根深蒂固的,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迁移能力。

请看教学案例:

在感受1000以内的数的加法时,我设计了一个“凑1000点”的游戏活动,旨在让学生掌握1000以内加法的一般算理,同时了解凑起来和是1000的数的特点。但我在叫学生上台做示范时,却迫不及待地提醒同学们一些“秘密”,如“298+702=1000”,个位加起来的和是10,十位加起来的和是9,百位加起来也等于9。生怕学生不能发现规律以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结果出现了“401+509=1000,120+879=1000,230+760=1000”等诸多死套规律的情况。

于是,在另外一个班级上课时,我带着“把发现的空间留给孩子”的反思,换一个角度走进课堂,就出现了层出不穷的精彩。我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示范后,就抛下一个问题,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想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觉得2个加起来等于1000的数有什么特点?结果,在游戏完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发现时,他们精彩的汇报着实让我惊叹(要求不能重复)。

生1:“我们小组的发现是——如果两个数的末尾都有0,那么这两个数就有这样的特点,个位加起来等于0,十位加起来等于10,要进位,百位加起来是9就可以了,如450+550=1000,370+630=1000……”

生2:“我的发现是如果其中一个数的中间有0,那么这两个数个位加起来等于10,十位加起来等于9,百加起来也等于9,如501+499=1000,299+701=1000……”

生3:“我发现了两个数都没有0的也是这样的,如125+875=1000,462+558=1000……”

生4:“我发现了末尾有两个0的情况,就只要百位加起来等于10就可以了,如400+600=1000,300+700=1000……”

如果不是自己在上课,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三年级小朋友的发现。

在课堂上留给孩子一片耕耘、思考的芳草地,你就会有预想不到的收获。”

三、生本教学,把自主的权利给予孩子。

在生本的课堂中老师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发现空间,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如:在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按原来的教学摸式,课堂上教师必须根据教科书中的“凑十法”进行例题讲授,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的教学,学生完全没有了学的自由。而生本课堂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游戏活动感受20以内的加法,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前带20以内进位加法的例子。课堂上,我们把讲台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例子,说说自己的方法和想法。下面是我们课堂中的一些片段:王子涵带了8+7=15的例子,他说:“8从7里拿2,变成10,7拿走2还剩5,所以得15”。王勇熙刚说完,另一位学生马上接着说:“老师,对于他的例子我认为还可以这样想:7从8里拿3,变成了10,8拿走了3还剩下5,所以得15”。付铭钰带了9+2=11的例子,她说:“因为9+1=10,所以9+2=11”。李海龙带了5+8=13的例子,他说:“昨天我和妈妈到文具店买文具,我买了一个计算器5元,还买了一个文具盒8元,妈妈付给售货员13元,所以我知道5+8=13”。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没有规定谁的方法是对的,也没有规定谁的方法是不对的,只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方式来进行计算,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学生就学得更自主了。

四、生本课堂,把学习的快乐带给了孩子。

以往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老师一个例题、一个知识点地去讲解,学生学习了例题之后就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的课堂既枯燥又无味,难怪孩子们不喜欢。而生本的课堂则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游戏,孩子们是在游戏中学习的。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时,我们设计了“快乐的凑15点”的游戏,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准备0——9数卡一副,四副数卡洗匀。组长负责发数卡,组长给每人发一张数卡,先问第一人还要不要再发,再问第二人、第三人和自己。如果谁手上的数卡点数之和是15,谁就赢,如果4个人手上的数卡点数都超过15或比15小时,最接近15者为赢。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颗红星。虽然是简简单单一个游戏,可是正好适合了孩子们爱玩、好胜的心理,他们往往玩到不愿放手,下课了还在那里比个高低。在这个游戏当中孩子们几乎把20以内的加法都用上了,而孩子们并不认为是在学习,而是在玩。抓住学生好玩、乐玩、想玩的心理,展开教学环节,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郭教授的“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的生本理念,充分让学生进入游戏中,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都活跃起来,所以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你看,如此愉快的课堂,孩子们能不喜欢吗?

行走在“生本数学”的天地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生本数学的魅力:生本数学,就是在这么宽松的环境下,在合作交流中研究数学问题,理解现实问题,引导孩子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在此,也让我真切地感觉到生本的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精彩。

上一篇:数学中的新思维“合作学习” 下一篇:论小学数学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