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

时间:2022-07-05 01:25:22

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

【摘要】培养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预习习惯的培养,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习惯 培养 自学能力

1.为什么要小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

1.1 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了课文,上课时老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的要旨,可以重点点拨。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1.2 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而做的准备。如果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能自学新课的内容,就会对教师要讲的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就会提高听课的质量。我们知道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得反复备课、朗读课文、钻研教材等等,即使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也是如此。更何况是一个学生,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课前预习很重要。

2.怎样培养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

2.1 动之以情,培养兴趣。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教师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只有教师循序渐进、耐心指导,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打好基础。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增强兴趣。要向学生明确预习的好处,预习对于今后继续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在学生有了足够的重视后,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比如,刚开始可选择一些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文章,给出预习提纲(简单人人能做到的),进行比一比、评一评,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增强预习兴趣。

2.2 晓之以理,教给方法。

将预习方法的培养带入课堂,选择几篇文章上好预习指导课,教师和学生一起预习,重在方法的指导。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阅读习惯。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反复研读,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并从以下步骤指导:一是读课题,我想知道什么?二是画出自然段,画出重点词。三是理解课文。查阅不懂的词语。四是正音记生字(总结识字方法)。五是查阅与课文相关资料。六是记录不懂的问题。如《小动物过冬》一类的童话类文章,则向学生提出注意故事的情节,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就明确了预习的目标。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用笔画下来,或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的习惯。又如:《恐龙》一课的预习,我是这样布置学生去预习的:一是把课文读熟读正确,标好小节;二是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三是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尝试口头概括;四是摘抄文中描写恐龙的好词佳句(多少自愿);五是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2.3 导之以行,培养能力。

(1)利用网络博客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现在,做博客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而班级网络博客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新型交流沟通平台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利用班级博客实现网络化班级管理具有许多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使教育内容呈现多媒体化,具有资源丰富性、活动协作性、管理自主性、组织虚拟性、主体平等性和时空无限性等特点,语文教师与学生成为班级网络博客的共同参与者。采用班级网络博客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传送到网络平台上来共享,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

(2)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声有色的预习环境。如网络平台上有配套的电子有声课文,每篇课文都朗诵得声情并茂。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听两遍录音。第一遍听,初步感受朗读的语速,把握这篇课文的基调。第二遍听,可以随着录音跟读一遍。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读两遍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解决掉字、词、句的问题。这样,降低了预习的难度的同时,信息技术的认知的功能还给学生的预习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搜集课文所涉及的新知识的相关信息。学生在自主收集信息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生成信息,信息协作及信息免役等方面的素养,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这虽与传统的预习,如:学生字、读课文、质疑等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却更受学生欢迎,它是学生打开知识宫殿大门的钥匙。有了这些丰富的信息,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就能够被激活,分析、概括能够被锻炼,理解、转化能够被建构。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参与下,学生的认知和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比起传统的预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培养语文课预习习惯初步效果

小学生语文课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1 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比如,要通读或浏览课文,就得默读或速读,遇上生词难字,就要亲自动手去翻翻字词典;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对难解之处就要圈圈点点以存疑质疑;要纵观全文,就要学着概括段意,编写提纲。可见,这一学生自我求知的过程,就是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3.2 预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做好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一篇课文的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课前,在预习中解决了,课堂上花少量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已掌握的教学时一带而过,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 史琳.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艺术[J].时代教育,2007年22期.

[2] 唐方翠.浅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课堂阅读预习策略[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18期.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导行略谈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