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动态调和方式研究

时间:2022-07-05 12:27:16

色彩的动态调和方式研究

摘要:色彩本身蕴含的“能量”和“内力”是色彩起作用的关键。本身静止不动的色彩由于潜在的能量的作用而以吸引力的状态存在,从而使色彩组合产生运动的趋势,具有音乐般自然律动的节奏。色彩的和谐是动态的和谐,色彩通过对比关系调和在一起,“能量”和“内力”在不断的振荡转换中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色彩空间结构。它们使色彩表现出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特征:色彩的各种特征交织在一起,不能单独起作用;单个色彩表情要通过与其它色彩的对比才能实现;色彩与色彩之间是一种动态组合关系。

关键词:色彩 力 运动 节奏 动态和谐

色彩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性极强,几乎人人都有选择与使用色彩的经验。但对色彩进行深入研究时就会发现它有着几乎令人迷惑的特性,很难用纯理性的研究方式对其进行全面地描述和分析。

在过去的研究中,经常把影响色彩视觉效果的因素区别开来单独进行研究,最常见的方法是将色彩分为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基本特征。以类似这种思想为基础的色彩研究体系和研究理论虽然可以分别阐述和解决色彩某一方面的问题,但综合性较差,实际应用的时候常常会顾此失彼,因为色彩带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色彩的各种特征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开的。莫里斯·德·索斯马兹在《基本设计:视觉形态动力学》一书中写道:“当我们提及色度(color-value)时,实际上我们考虑的是所有这三个特征(色相、明度、纯度)共同作用的全部效果。在实际的文脉关系中,以色度来表述可能是不适当的,因为不能对三个特征中这个或那一个特征进行正确的评估。”

那么,色彩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一、蕴涵在色彩中的“能量”和“内力”

近现代物理学研究揭示出: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不管是一栋房子还是天空中的飞鸟都毫不例外,物质在运动的状态中存在,静止只是相对的,是力与力之间的平衡。物理科学作为基础学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震撼,许多领域的学者都开始尝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心理学家们就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发现,只有把事物看作是“力”的式样,才能最终对许多问题做出解释。“一个视觉对象其实就是一种刺激——一种作用于有机体的动作,当这种动作作用于神经系统时,就会相继引起神经系统的动作。”研究和使用色彩也可以从“运动”与“力”的角度进行。

运动是物与能之间的连接方式,使物与能成为一个综合体。在色彩研究领域,这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也在发挥着效力。色彩的视觉效果受视觉环境和正在形成的内部关系的影响,一种色彩会由于与周围色彩的对比关系的改变而变化。如图1所示,把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放置在黑白背景上,会发现白背景中的蓝色最为活跃呈扩张趋势,黄色则呈收缩趋势;黑背景中的黄色最为活跃呈扩张趋势,蓝色则呈收缩趋势;而红色无论在哪个背景中都表现得比较稳定。这个例子清楚地向我们表明,在色彩中存在着“能量”——色彩的动态力因素,“能量”和“内力”是色彩起作用的关键。具有“能量”和“内力”的色彩除了能够表现出具有收缩和扩张的运动趋势外,不同的色彩还占据了不同的色彩空间。如图2所示,红、黄、蓝、绿四种色彩所处的空间深度明显不同。印象派画家莫奈、马奈等首先获得了感受和反映动态色彩的能力,在绘画作品中实现了对动态色彩感觉的再现。高更在1899年写道:“感谢音乐的规则,由于有了它从今以后色彩在现代绘画中将成为主角。色彩像音乐一样地震荡,能够获得自然中最普遍的,同时又是最难捉摸的东西——这就是它的内部力量。”

视觉研究发现人的眼睛可以聚焦的只是视野中一个极小的部分,为了获得足够的信息,眼球必须快速转动,连续收集各个聚焦点,然后由大脑把所有信息和视觉图像装订起来,在瞬息之间得出结论,编织成人们眼前所看到的挂毯般的图画。由于视觉力量是持续起作用的,同时每一个视觉经验又都是整合在一起的,所以输入人们眼睛的形状和色彩都表现为或吸引或排斥、或扩张或收缩的力量。“可以把视觉运动中起作用的力与那些重力的吸引、摆动的往复和滑轮的反力相比拟。支撑和杠杆的原理,弹簧和螺旋的原理,齿轮旋转的原理——所有这些源于自然和技术领域的原理都可以在视觉艺术领域中找到其相应的意义。”可以说,视觉起作用的方式是色彩具有动态因素的客观原因。

完形心理学派认为人的感受实际上是由整体刺激情况的整体关系决定的,从这个概念出发,色彩与色彩的相互依赖性使色彩始终处于一种变化着的动态关系之中。完形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指出:“像一架由三根牵线同时牵拉所垂直竖立的天线那样,由于活动在牵线中的物理力是人的眼睛不能觉察到的,垂直杆那灵敏的平衡看上去好像是绝对静止的。然而,使色彩关系规范化的牵引和推动却是发生在观察者自身之内的,它们是观察者自身的神经系统的场力,因此可以为一个灵敏的心灵所感知。”客观地讲,人对于色彩的反应具有相当大的主动性。从色彩产生的过程(可见光-视网膜-视神经-中枢神经-颜色信息)来看,色彩不是产生于眼睛而是产生于大脑,大脑将得到的视觉信息进行加工,而后得出一个综合性的结果——色彩。人们最终“看”到的与由光线所引起的发生在视网膜上的变化并不完全相等,大脑做出判断时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色彩所具有的恒常性和顺应性,记忆色所呈现出的尖锐化和标准化的倾向,都是大脑主动判断的结果。“要发现脱离文脉关系和不为文脉关系影响的构成单元是不可能的,正是运用了文脉关系,它们才得以表现。这种联系是必然发生的,它使观察过程成为对动态力的体验,使视觉形态中运动的力和和内心的主观反应联系起来。”因此说,观察者自身神经系统的场力,是色彩具有动态力因素的主观原因。

以上的论证表明在色彩中的确存在着“能量”和“内力”,它们使色彩表现出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特征:色彩的各种特征交织在一起,不能单独起作用;单个色彩表情要通过与其它色彩的对比关系才能实现;色彩与色彩之间以相互作用的吸引力状态存在,每一种色彩都抗争着向邻近的色彩接近或逃离。“一种色彩能使人联想到其它的色彩,一种色彩能导致向前朝向其它的色彩”。“应该把每一种色彩都理解为处于一些在品质上接近于它的色彩之间的不稳定的平衡之中。比如,红色处于红味橙和紫味红之间,黄色又处于橙黄和黄绿之间。”

从“能量”和“内力”的角度来看,色彩具有相互完结(visual whole)的倾向,不会以静止或孤立的状态存在,单一色彩的性质是游离的和不确定的,色彩与色彩之间是相互转换的对话,而不是自身的孤立表现。只有通过某一种色彩向另一种色彩靠拢时展示出的紧张力,才能把其表现性揭示出来。……没有这种张力,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表现性。“能量”和“内力”赋予色彩千变万化的表现性,从这个角度认识色彩能使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明朗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色彩的调和方式。

二、自然律动的色彩节奏

毫无疑问,色彩组合是如何取得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的是色彩研究最为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协调”的概念,这是由于包括人自身在内的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有机、和谐、统一、完整的整体,自然界的本质属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中,就会形成完美的观念。对于和谐之美的喜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观念无疑会支配人们的艺术创作活动。从这个思路出发,许多色彩研究工作都倾向于寻找一种理性的、绝对的配色方法,认为调配色彩存在着可以公式化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组合出来的色彩就是协调的。比如,受音乐七色音阶的启发制定的七阶理论认为,既然音乐可以根据音阶来编排,色彩也可以根据色阶来编排,通过这种方式调配的色彩应该是协调的和美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却发现公式化的配色原理并不那么有效。“一件仅仅以这样简单的协调原理绘制出的艺术品,描绘的不过是一个缺少活力和绝对平静的世界,这样一种世界只能适合于那种僵化的、淡漠的心境。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极度的宁静,用物理学家的话讲,是一种熵达到极限后的绝对静止。”

随着视觉艺术的发展,单纯的协调原理显得更加力不从心。如同音乐一样,不协调的概念仅仅是那些讲究协调规律的创作方法才使用的,因为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阶系统的创作手法已经打破了音乐传统中的不协调概念。同样,二十世纪绘画的发展也使这个术语显得陈腐,在艺术家构思和表现他们的作品时,任何色彩组合只要能够有机的工作,就都应当认为是协调和有效的。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认为,艺术家必须研究的东西是色彩和色彩关系的动态力特征,他自己的主观偏爱和他自己对色彩中象征符号意义的评估。“我们的兴趣中心应该在于(A)色彩的结构方面,即在众多的关系中色彩是如何起作用的;(B)色彩的表现方面,即色彩在转化外部世界为我们视觉印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潜能,以及色彩作为一种激感的媒介物,在表现象征意象的内心世界中所具有的潜能。”

在物理学原理中,隐含在物质之中的“能量”使物体产生了运动的趋势。在现实生活中,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都能产生有节奏的外观,而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由于内部“能量”的存在而常常带给人运动着的节奏感。色彩就是这样,本身静止不动的色彩由于潜在的“能量”的作用而以吸引力的状态存在,从而使色彩的组合产生运动的趋势,具有运动的节奏感。如图3,在这三条色带的上端是红、黄、蓝三原色,下端是它们的补色橙、绿、紫,中间是七个过渡色。可以感觉到,色彩在这些方块上以一定的渐变过程向上或向下发展,形成运动。

“现代艺术心理学发现节奏既是有机生命的特征,也是数的(时间和空间)协调的特征,节奏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它联系着艺术空间美的形式,另一方面还在于它反映着人的生命本能。人对生命的纯粹感觉来自基本的节奏。这种生命的基本律动表现为人跳动的心律,呼吸的自然节律,以及人们所进行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生活中喜、怒、哀、乐等情感反应。”爱好节奏和谐的美的形式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当外在的节奏能够使人的身、心、脑同一,感受到愉快,便可称其为和谐的节奏。从这个意义出发,和谐色彩的范畴可以获得极大地拓展,完全有理由认为和谐的色彩其实是指色彩组合综合了动态力因素后,在组合结构上具有既自然又融洽的节奏。

三、动态和谐的色彩关系

色彩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色彩的组合节奏实际上是一种空间结构关系,在静止的色彩空间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能量”的运动,色彩空间因之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崩离析。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趋向差异对立,协调是从差异对立而不是从类似的东西产生的。色彩空间和色彩运动通过存在于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实现。当两种以上色彩并置时,各自的色相、明度、纯度乃至冷暖属性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这一同时对比现象是全部色彩体验和色彩美学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色彩动力学,即色彩现象之起源。色彩对比控制了色彩空间的执行,是动态的色彩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色彩感知过程中生理、心理“能”起作用的基础。

色彩通过包括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互补对比、同时对比、面积对比……等等在内的各种对比关系提高或降低彼此的敏感性,使色彩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吸引力,从而产生变化万千的运动趋势,形成各种各样的色彩空间节奏。例如:明暗对比使色彩产生占据不同空间的视觉效果,对比越强烈,空间深度越大;补色对比使互补的色彩之间相互提供最大限度的强化了的活力,相互补充最大限度的能量和彩度;面积对比使小面积色彩为了生存而战斗从而增加了活力……。处于对比状态中的色彩,“可能彼此增加强度;也可能彼此紧挨着展现如此和谐的关系,以至眼睛的运动可以毫不费力的掠过它们而几乎没有意识到变化;可以在一起‘喊叫’,也可以在一起‘悲叹’;还可以相互抵消。”以一种方式组合色彩可以刺激其表现力,以另外一种方式组合又可以抑制其活力,色彩具有的动态力特征赋予色彩活跃的表现力。

色彩的和谐是动态的和谐,色彩通过对比关系调和在一起,“能量”和“内力”在不断的振荡转换中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色彩空间结构。“就像音乐理论并不研究如何使许多声音结合起来更为悦耳的问题,而是研究如何给一个特定的内容赋予一个合适的形式的问题一样,色彩的调和也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协调理论。只要动态的色彩在空间组合结构上具有自然而又融洽的节奏,能够有机地工作,就应当被认为是和谐有效的。”图4和图5是以动态和谐为色彩调和方式的作品,色彩组合通过各种对比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色彩本身的“能量”和“内力”将作品中散乱、无秩序可言的形式联系起来,取得令人愉快的视觉效果。

许多现当代艺术家都注意到了蕴含在色彩中的“能量”和“内力”,由于抓住了动态和谐的色彩调和方式,他们运用色彩的方法获得了彻底解放,创造性的表现手法赋予作品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风格派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简练的垂直交叉线条和夺目的红、黄、蓝色块组合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绘画形式,动态和谐的色彩关系成为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法国当代色彩设计大师让菲力普·朗克罗在点彩主义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新点彩主义”,主旨是研究如何让色彩唱起歌来,使呆板的色谱通过颜色间的组合产生运动感,从而使之具有生命。在当代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作品中,动态和谐为特征的色彩应用方式表现地更加淋漓尽致。图6和图7是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西雅图“实验音乐厅”的建筑外观和室内,随着建筑的分解与重构,空间中的色彩也被分解与重构,色彩从二维平面空间转变到实质上的三维立体空间中,色彩空间由抽象变成具象,“能量”和“内力”在实质的三维空间中不断的振荡转换,色彩实实在在地“动”了起来。

上一篇:10年,如何实现100万变1000万? 下一篇:智能建筑工程检测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