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04 10:02:26

浅谈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50-01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复苏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自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以来[1],使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均为住院患儿),根据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窒息的程度以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1min、5min、10min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68例中男38例,女30例,轻度窒息60例,重度窒息8例(死亡1例),无一例后遗症。

1.2 病因?68例窒息患儿窒息原因:(1)孕母因素10例,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胎盘因素7例,如前置胎盘、胎盘老化;(3)脐带因素18例,如脐带压迫、绕颈、绕身、打结;(4)胎儿因素12例,如早产儿、巨大儿、先天性畸形;(5)分娩因素10例,如头盆不称、宫缩乏力、臀位;(6)羊水因素7例,如过多或过少。

1.3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处理方法: 采取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

1.3.1 清理呼吸道:胎儿娩出立即挤净口咽鼻部的黏液,待胎儿娩出断脐后取15°头低足高位采用低压吸引器吸净口咽、鼻喉处黏液,同时擦干羊水血迹,然后进行Apgar评分。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新生儿娩出复苏后的第一步,必须在1min内完成。

1.3.2 建立呼吸:在清除分泌物后,尽快建立呼吸,纠正缺氧。如无自主呼吸应将婴儿双足提起倒立,拍打足底或臀部或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仍无呼吸,应考虑分泌物误吸或黏稠而堵塞呼吸道,应立即采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净黏液。如评分在4分以下仍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复苏呼吸囊正压人工呼吸,加压给氧,通气频率30-40次/min,呼吸比1∶2,压力20-30cmH2O。

1.3.3 恢复循环: 经上述处理患儿仍未复苏,心率<80次/min,应进行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本组重度窒息15例,通过以上处理复苏成功13例,失败2例。

1.3.4 药物治疗: 药物应用主要用于极重度窒息儿。通过胸外按压不能恢复正常循环,心率<80次/min或心率为0者应立即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静注或气管内注入东莨菪碱0.003-0.006μg/kg静脉推注,可解除脑、肺循环障碍,改善微循环、抑制抽搐、兴奋呼吸。同时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扩容、纠酸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3.5 评价:复苏过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估患儿情况,然后决定下一步操作。对于窒息严重,新生儿情况较差者每5-10min按上述标准再评,直到总分>7分为止,或在婴儿窒息内每隔2-4h重评1次,直到24h。

2 护理

2.1 复苏的护理

2.1.1 保暖: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保暖。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远红外线保暖床上或预热的开放式抢救台上,并用湿热干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以防止热量丢失。

2.1.2 抢救及时、分秒必争: 产房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械,使所有急救用品处于正常的功能状态。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复苏处理。在复苏过程中,动作要迅速,技术要熟练,操作要轻柔,以尽量避免创伤,每一项操作做到及时、准确、无误。

2.2 复苏后的观察及护理

2.2.1 继续保暖:患儿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维持患儿肛温在36.5℃-37℃,以免体温过低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2.2.2 加强监护:复苏后除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外,还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前囟门张力、肌张力、抽搐、吸吮反射、尿量、皮肤颜色及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等变化,并注意输液速度及不良反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2.2.3 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及加强病室消毒管理。根据新生儿复苏后窒息的程度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应遵医嘱持续给氧、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

2.2.4 喂养护理:母乳喂养,对吸吮反射好的新生儿指导产妇正确喂乳,吸吮反射差的新生儿,应指导产妇正确的挤奶方法,挤出乳汁由护士用小匙进行试喂,如无呛咳,按时由护士喂乳。否则采用鼻导管喂养。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最关键是争分夺秒、及时、准确无误、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并根据新生儿窒息不同的原因,均采取ABCDE复苏方案,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评估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的三大指标,并遵循评估决策措施再评估再决策再措施程序,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完成复苏。

6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严格按照ABCDE步骤进行复苏,其中61例经过AB步骤即可复苏,3例经过ABC步骤可复苏,4例经过ABCD步骤复苏3例、1例复苏失败,新生儿复苏成功率达98%。复苏后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积极治疗也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2-208.

作者单位:751300 宁夏同心县人民医院

(上接第149页)

该患者多次口腔溃疡,与长期留置胃管有关。

2.1.4 做好眼部护理,由于该患者眼睑不能自行闭合,眼球浑浊,结膜划伤,每日滴润舒3次,晚间用油砂条覆盖。

2.1.5 加强肺部护理,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或者每日坐轮椅2-3小时,多饮水,预防坠积性肺炎。

2.2 加强良肢位摆放,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护士每一班要加强良肢位的摆放,避免足外翻,每日四次被动运动,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给患者进行全身被动活动,按摩肌肉,预防关节废用和肌肉萎缩,有利于苏醒后回归家庭和社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2.3 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失禁,此患者入院时留置导尿,每日进行两次尿管护理,两周更换一次尿管,后患者行神经训导和干细胞移植术,拔除尿管,叩击膀胱区患者可自行排尿。患者大便失禁,每次便后用清水洗干净,保持肛周干燥,由于护士每班认真交接,患者无肛周炎并发症发生。

2.4 做好人工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由于两次气管切开,组织结构破坏,长期卧床,易形成坠积性肺炎,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并把动态信息及时反馈给大夫。此患者抵抗力低,按气管切开护理,如吸痰、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及时进行气管内套管及吸痰用物的消毒等3。此患者三次肺部感染,原因是食道食物反流至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2.5 维持患者的营养及体液平衡,患者由于无吞咽反射,长期留置胃管,每30天更换一次,每日由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250ml,每日四次,鼻饲营养餐、水、牛奶等。保证出入量平衡。

2.6 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治疗并发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尿液、大小便、皮肤颜色、胃液颜色,及时发现患者有无尿道感染,胃应激性溃疡、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每班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床头交接班,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由于反复进行开颅术,体温调节中枢破坏,患者反复高热,均使用亚温毛毯和物理治疗,效果好。

2.7 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年纪轻,亲人对患者变成植物人这一事实接受不了,烦躁,易冲动,往往情绪失控,大喊大叫,护士要耐心讲解疾病的转归,关心家属疾苦,同情体贴患者与家属,多沟通,多理解,家属现情绪较平稳,能接受事实。

3 讨论

患者由于处于深昏迷状态已38个月,给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患者苏醒的机会渺茫,家属烦躁、易怒。护士由于长期护理此病人,其处于无意识状态,一切生命体征及生活护理均需护士的认真观察与精心呵护完成,护理任务重,护理风险大,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精神负担。患者营养供给要搭配,认真记录每天的出入量,合理计算营养消耗。预防院内感染,给予单间病房,每日两次紫外线循环机消毒,护士每一项操作不论是无菌操作还是一般生活护理,均要洗手。为了使家属能了解病情,我们与家属共同制定了亲情化护理,这样,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促使护士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真正把患者视为亲人,从行动上落实到实处,从而和谐了护患关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医院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此患者现生命体征平稳,仍处于深昏迷状态,未合并其他并发症,通过此患者的护理,提示我们一定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卫生职业教育、植物人护理体会,兰晓琴、刘生霞,2009.2.(3)117-118

[2] 李小萍 医院环境、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12-15

[3] 顾沛主编、外科护理学、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2.192-194

[4] 李善玲、刘清华等,脑卒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延续护理、护理学杂志

作者单位:015000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

上一篇:化疗期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 下一篇:浅析异位妊娠的诊断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