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再现故事场景

时间:2022-07-04 05:55:44

在情境中再现故事场景

教学时间:2001年5月

教学场合:南通市第三次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教学对象: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灵活的思想方法。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扫兴、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疑惑、得意洋洋、讥讽、转败为胜”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

孙膑、田忌、齐威王头饰各一,齐、田的旗帜各一,六匹马的图片,锣一只,生字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历史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

3.交流:《田忌赛马》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田忌赛马》写的是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

4.课文哪几小节分别写了第一次、第二次比赛的场景?

5.两次赛马,比赛结果却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田忌——(引导学生说)输了,第二次田忌——赢了。田忌由输到赢,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转败为胜(出示词语卡片,齐读)。

6.使田忌转败为胜的关键人物是谁?(孙膑)

二、再读课文,归类词语

1.《田忌赛马》这个历史故事就是通过这三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展开情节的,故事对人物的描写特别生动。课文中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有关词语)

2.相互交流,出示词语卡片:得意洋洋、扫兴、垂头丧气、目瞪口呆、疑惑、胸有成竹、讥讽、轻蔑。

3.这些词分别是描写谁的?谁来排一排。(学生将词语按人物归类,提醒学生注意词语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

4.指导学生读准词语,重点指导“轻蔑”的“蔑”和“垂头丧气”的“丧”两字的写法。

5.我们将在下面的学习中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以后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就要养成像刚才那样加圈加点的习惯,注意那些生动的词。

三、学生演示,了解第一次比赛的情况

1.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次比赛的情况。(出示六匹马及“田”、“齐”旗帜的图片)这是齐威王和田忌当时比赛的六匹马,请你读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的内容,边介绍边演示第一次比赛的情况。

2.指名学生演示第一场比赛。

提示:你们先来介绍一下这次比赛的阵容吧。说说第一场比赛的情况。

3.第二、第三场的情况和第一场差不多。(师移动马匹)三场比赛,田忌都——输了。这时候,田忌的心情可想而知,课文用了哪两个词?(扫兴、垂头丧气)

引导学生结合事例理解“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就像兴致被扫掉了)

“垂头丧气”是什么样子?请你们自己做做,体会一下。

4.齐读课文第2小节。

5.读了课文,看了演示,你知道田忌为什么会输吗?(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四、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情

1.田忌的好朋友孙膑看完了这场比赛以后,为他想了个好主意,我们来看看课文4—12小节,他又是怎么给田忌出主意的呢?

2.这部分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写的,你们说怎么学比较好?(分角色朗读)

3.读之前,我们要来想一想故事中这几个人物的心理。齐威王刚刚取得了胜利,他得意洋洋;田忌刚刚败下阵来,他很扫兴;孙膑是个智者,他的心中主意已定,他是胸有成竹。三个不同的人物,三种不同的情绪,怎么去朗读,这些词语作了最好的提示。前后四个同学分角色把这部分练一练。(学生分角色练读)

4.集体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田忌的话,女同学读孙膑的话,齐威王的话请一个同学来读。叙述部分老师读。

5.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结合重点词语,适当指导。

(1)进一步体会田忌的生气,读出生气的语调。

(2)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疑惑的语气应该怎样读?(师范读)

(3)补充“胸有成竹”的典故。

“胸有成竹”在这儿是说孙膑怎么样?(此时,他心中已经有了让田忌取胜的办法)所以他说起话来应该——十分肯定,十分坚决。

(4)齐威王对田忌说话是一种讥讽的语气。“讥讽”就是嘲笑,该怎么读?

6.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这部分再练一练,也可以适当地加点动作,待会儿,请几个同学到前面来分角色读。(学生练习朗读)

7.哪几个同学来担当这三个角色,直接读人物的对话?

8.刚才,我们看到孙膑对田忌耳语了几句,(老师对扮演孙膑的学生)孙先生,你在和他说什么呀?能不能大声对大家说说?

9.这是孙膑的主意,如果当时你也在场,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好主意?(例如:再去寻找一些好马,换上一些好的骑手,买通齐威王的骑手)

五、角色扮演,再现第二次比赛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1.刚才,我们也动了脑筋,想了一些办法,但似乎都不是很合适。那我们就来读读第二次比赛的经过,看看孙膑出的主意到底怎么样?

2.孙膑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第一次比赛的过程,又通过分角色朗读再现了孙膑为田忌想办法的情境,孙膑的主意使第二场比赛更为精彩,能通过表演把这场比赛再现出来吗?那就请你们大家来当导演,你先轻声读读课文,想想人物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学生读课文准备)

3.学生担当导演,指导表演。

你们觉得表演需要哪些角色?(齐威王、田忌、孙膑、骑手、发令员、裁判)

各位导演,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再对各角色指导一下?

4.表演第二场比赛过程,特别提醒表演同学将人物的表情表演好。

(1)第二场比赛后穿插提问:(对惊慌的齐威王)这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2)比赛结束后追问:(对田忌)孙膑的办法果然不错,使你取得了胜利,你有什么话对他说?

5.你们还有没有什么要对孙膑说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一问?(孙膑为什么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呢?)

引导学生结合故事讨论:田忌经过了认真观察,细致分析,最后作出了判断。

6.第一场比赛,齐威王的胜利靠的是马的实力,那第二场田忌的胜利靠的则是什么呢?(孙膑的智慧)他们是以智取胜(板书)。

7.齐读课文第二次比赛场景的部分。

六、总结课文,拓展阅读

1.今天这节课,通过同学们演示、朗读、表演,再现了这场精彩的马赛。课文对人物的描写也十分生动,齐威王是从“得意洋洋”到“目瞪口呆”,田忌是从“垂头丧气”到“转败为胜”,孙膑则是“胸有成竹”。最后孙膑和田忌“以智取胜”。

2.其实,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智慧民族,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在以往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我们也认识了不少智慧超群的人物,如巧称大象的曹冲,智斗巫婆的西门豹,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师这儿还有两本书:一本《三十六计》,记载了三十六个典型的以计谋取胜的故事,如:声东击西、空城计等;一本《智谋大全》,记载了一千多则先秦至明代各色人物以智取胜的故事。老师希望大家课后自己去读一读,更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也能够成为像孙膑那样喜欢动脑筋的人。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 孙膑 田 忌

得意洋洋 胸有成竹 扫 兴

讥 讽 垂头丧气

轻 蔑 以智取胜 疑 惑

目瞪口呆 转败为胜

(陆红兵,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226001)

上一篇:豫西地区杨扁角叶蜂危险性风险评估 下一篇:还教学平民化,让课堂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