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时间:2022-07-04 05:23:43

多元智能理论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摘 要: 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为人们从多角度发据学生的潜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挖掘或提升学生的各方面智能。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多元智能理论的因子,可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 运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此理论的提出给教育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人们在称赞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地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等开发或促进学生多项智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开发和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传统的智力观只是凭借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两种智能来判定一个人的智商,因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潜能。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假设,他将人类的智能类型分为8类: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提出的这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只是对人类所有智能的一种归类,他指出,人类智能不应局限于他所确认的这八种智能,相对于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论,这八种智能只是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人类的面貌而已。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多维的、开放性的系统,它最大范围地强调了现实中人类存在的每个领域的智能。加德纳认为:(1)智能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2)智能是不断发展的,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3)智能是有差异的,在每个个体身上具备的智能中,每一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程度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既包括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又包括同一个体内部的差异,这是由于个体天赋、成长的经历和文化背景等不同缘故所造成的;(4)智能的运用是组合的,智能是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的,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多元智能理论丰富了人类对智力的理解,对于教师传统的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教师必须拓展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与教学策略才能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

技术学习是一个融观察、试验、设计、制作、交流、评价等于一体的过程。技术学习的多面性为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指引了方向,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智能,但是同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对学生不同智能相互组合运用的一种训练。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各项智能,锻炼学生组合运用各种智能,在通用技术课堂中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自我认知。

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小组学习是一种主要的课堂组织形式。在通用技术实践室中,每5至6人围坐在一个方桌的周围组成一个小组,这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整合与优化汇总成富有新意的小组意见。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智能是有差异的,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根据不同的能力倾向进行分工,使每个人各展风采,各尽其能。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能加强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意见与感受,做到与他人分享,与他人合作,从而加强自己的人际关系智能。其次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与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学生必须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言语表达流畅才能吸引别人,从而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再次能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智能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认识与调节,以及自我评价、自我规划的能力,等等。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成员之间的互相反馈,从而能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并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有方向性的认识。最后,分工协作,不仅能发展和提升学生自己的某项能力,而且能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观察实物及图片,拓宽想象空间。

实物、图片或图表对于文字或口头语言的支持作用能有效地帮助并强化多数学生的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论讲授更多地应用于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把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结构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直观地从视觉上去了解和把握。视觉信息为学生提供的形象意义,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沟通,强化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更多的、与创作关联性较强的图片,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视觉上对于创作产生某种认识。实物与图片的展示,一方面可以唤醒学生潜意识中已存在的某种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模仿的素材。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创造更多地属于“类创造”,所谓的创新也就是在“类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不断地突破,最终取得富有创意的成果。

(三)草图绘制与测量,强化学生的逻辑―数学能力。

在经过一系列的观察与想象之后,学生开始进入创作阶段。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脑海中的物体形象用笔描绘出来,而这一转变能力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挑战。第一,学生必须把头脑中充满幻想的物体实际化,使其变得易于操作;第二,虽然草图并不需要十分精确,但是要求各数值比例之间的协调。这种转换对于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在实践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模型进行几何描述,而且要测量、计算。几何描述、测量、计算并不是在数学课堂中那种简单的思维锻炼,在技术课程中,这些都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在可触摸到的材料、工具中进行的。例如制作一个六边形的笔筒,学生首先要选择六边形底座的边长,然后进行计算,选取材料,裁剪出六边形底座。这种形式能训练学生的综合数学智能。

(四)实物制作,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身体―运动智能的培养更多地表现在实践制作课堂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动”起来的课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操作各种工具,而且要动手去创制作品。例如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学生要用到锯,怎样握锯,手脚怎么协作才能固定木板,肢体如何操作才能垂直锯断木头,这些都需要大脑与肢体的合作,需要身体各部位的通力合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于工具的操作,以及对物体的加工,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而且是对自己设计的再认识与修改。

三、结语

通用技术课程是集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于一体的一门新课程,它要求发挥学生的多方面智能,综合进行实践创作。而多元智能理论对人类智能的阐释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中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多种能力综合运用与发展,从高角度、多层面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3]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郅庭瑾.多元智能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5]霍力岩.多元智力课程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6]田友谊.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7]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3.

[8]赵冰洁.霍华德・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培养创造力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上一篇: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注重实施全面的科学教... 下一篇:动手做实验\为能力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