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多元智能的学生观

时间:2022-08-24 09:07:11

树立多元智能的学生观

学生是有差异的,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聪明的标准,通常是注重他学习的成绩或智力测验的结果。认为考试分数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聪明学生。然而,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取得突出成就机率并不是很高:相反,上学期间成绩平平的学生,多有干出一番大事业者。

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从韩寒到舟舟,无论是学校拒绝了他们,还是他们放弃了学校教育,显然他们并不是学校教育的佼佼者。因此,仅仅以学习成绩和智力测验的结果,无法回答一个人“聪明与否”的问题,更无法解释众多学校教育的失败者却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的现实,如顶尖的运动员、演员,著名的歌唱家、表演家、艺术家,还有发明家、科学家等等。

吴晗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前,位居北京市副市长,据说他年轻时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得了个零分。巩莉是大家都熟悉的国际影星,据说她当年考大学时连考三年都名落孙山,第四年她发挥自己的特长,报考戏剧专业,结果以专业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最终成为国际影星。

童第周,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造人。他17岁才到学校读书,18岁考入一所教会学校的三年级插班。由于基础差,在中学读书时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总平均分只有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经过再三请求,校长才允许他跟班试读一学期。他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苦读,晚上跑到马路上靠路灯自修。试读结束时,总平均达到70多分。他最喜欢生物学,喜欢动手术,28岁留学比利时,后来终于成了世界著名生物学家。

大家都知道袁隆平,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获得者,是我国杂交水稻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们国家创造了几百亿元财富。而他自己说,在中学和大学上学时,并不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特别爱动,学习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他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的是数学,偏科的现象很突出,但是他最终却成为中国和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学生一天到晚忙于考试,但考试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我所认识的拿诺贝尔奖的没有一个考试拿第一的,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这样的困惑,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消除了人们的疑虑,而且为人们打开了一片全新的视野。

加德纳认为,智能决不是标准化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而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其中解决问题是指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路线。加德纳不仅重新界定了智力,而且提出了关于智力结构的新理念――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从基本结构来讲,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他提出有八种智能类型,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在这八种智能之间,不存在哪一种智能更重、哪一种智能更优越的问题。八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在不同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能力。对于每一个体来说,不存在谁比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谁在哪一领域,哪一方面更擅长的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之所以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改革中得到强烈的认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与素质教育异曲同工。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

(1)树立多元智能的教育观。近年来,中国教育的某些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譬如说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中国学生屡屡获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大师;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意义上的知识科技创新,以至于在某国际组织曾经做过的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中,美国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国得了54分,俄罗斯得了25分,中国只得了20分。显然这些问题不能用三言两语来回答,因为这中间有体制机制、文化传统、社会发展进程等多方面因素,但就教育自身而言,存在着问题和弊端是不容置疑的,最突出的就是对教育目的性的迷失。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学生会说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家长会说是为了让孩子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教师会说是为了传授更多的知识。但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很少有人把寻找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作为教育的归宿。而多元智能理论则特别强调个体解决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按照这个理论,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已经被证明的、确信无疑的知识,而是为了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要让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所以,教育必须走出单纯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误区,以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为最终目的。

(2)树立多元多维的对学生的评价观。以往教师更喜欢、偏爱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那些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是被教师瞧不起的、经常受批评的对象。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成绩差并不意味着其它各方面都不好。因此我们不应当问“这个学生聪明吗?”而应该问“这个学生哪方面聪明?”不应该问“哪个学生聪明?”而应该问“哪个学生哪些方面聪明?”作为一个教师,不要光看学生身上的缺点,而应该更多地观察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几把尺子评价学生,要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人才观。多元智能理论为因材施教、特长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家知道,在应试教育没有彻底改变的今天,许多具有特别天赋和潜能的学生被埋没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认为,人的智能只有倾向和强弱的不同,而没有好坏之分,而且它是多维的、多层次的。再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智能显然是有区别的,它们都需要符合本行特点的、具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所以,教育应该是“扬长”,不应该“补短”,必须为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宽广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只要真正实行因材施教,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那么人人都可以成才。我们要变“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浅论体育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下一篇: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心理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