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怨诗中的几种怨

时间:2022-07-04 04:16:44

古代宫怨诗中的几种怨

内容摘要:宫怨诗集中体现在“怨”,但怨情却各不相同。本文阐述了八种怨情。

关键词:宫怨诗 怨情

一部浩浩荡荡的后宫大戏《甄传》让人看到了清代后宫惊心动魄的争宠献媚、猜忌挣扎。其实,岂止是清代,在皇权至尊的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朝历代的“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中能有几人始终如一地获得恩宠?绝大多数女子只能在幽闭的深宫中独自品尝痛苦与孤独,于是,描写古代皇宫后妃、宫女痛苦幽怨的宫怨诗兴起。宫怨诗作者构成比较复杂,有被幽闭的后妃宫女,有宰相、中下层官员,有借助对处境艰难、备受冷落的后妃宫女之口来抒发自己愤懑痛苦的落魄文人。所以,宫怨诗的内容虽然都集中体现“怨”,但怨情却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心中寂寞孤独无望

六宫粉黛,佳丽如织,人人渴盼获得皇帝的宠幸,但获幸者毕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是无缘面君的,即使是一时获得宠幸,也多为短暂的荣耀,只能在幽闭的后宫寂寞度过一生,与孤独无望为伴,幽怨便主宰了她们的心情。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天明。”白居易的这首《后宫词》将“红颜未老”却“恩先断”的失宠宫女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绝望刻画得让人心酸。她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形单影只,彻夜不寐,斜倚熏笼独坐到天明。这只是从失宠宫女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也是无数宫女生活常态的剪影。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的《玉阶怨》不着一个“怨”,却将女子彻夜难眠的情状写得凄楚动人。她独立阶砌,长久无言,以致罗袜被露水浸湿,幽独之苦、失望之情油然而生。返身回屋,放下门帘,却更觉冷清。望向帝王居所,却杳无音信,唯有一轮明月照彻孤寂无望的心。

二是心怀希望渴望宠幸

宫女后妃们获得宠幸的几率是相等的,但妃嫔甚众,皇帝唯一,即使再有才情,极具姿色,也不可能都得到皇帝的垂青,而一旦未得宠幸,就难有出头之日,只能在幽闭的后宫孤独一生,因此,渴望得到皇帝的垂顾成为她们最关心的事。施肩吾的《帝宫词》“自得君王宠爱时,敢言春色上寒枝。十年宫里无人问,一日承恩天下知”,便是这种情景的真实写照。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杜牧的这首宫怨诗《月》写明月照在歌声停歇陷入沉寂的昭阳宫里,独自陪伴夜不能寐的陈皇后,塑造了一个渴望得到汉武帝宠幸的陈皇后形象,反映了作者对幽居后宫子的无限同情。

“各将金锁锁宫门,院院青娥侍至尊。头白监门掌来去,问谁频是最承恩。”(王涯《宫词》第四),“春天暖日会妃嫔,各各梳头出样新。鹊语下阶争跪拜,愿令恩泽胜旁人。”(王建《宫词丛钞》第二二)等都鲜明地反映了宫女后妃们渴望宠幸的心理。

三是心怀嫉妒勾心斗角

宫女后妃的命运都牵系在君王的宠幸与否上,因此那些获得宠幸希望得到皇帝专宠的人便将构成潜在威胁的宫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因此,妃嫔间心生嫉妒、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毒计陷害之事便屡见不鲜了。

“欲迎天子看花去,下得金阶却悔行。恐见失恩人旧院,回来忆著五弦声。”(王建《宫词》第三十八),这首宫怨诗典型地描写了宫妃之间为了争宠获幸而勾心斗角、防微杜渐的心理:这位宫女为取悦君王而“欲迎天子看花去”,下阶却“悔行”,因为她猛然想起,去赏花要经过失宠者的旧居,而那位失宠者曾以弹奏五弦琴得宠,因而生怕君王触景生情,使之复怜旧爱,危及自身。

“往来旧院不堪修,教近宣徽别起楼。闻有美人新进入,六宫未见一时愁。”(王建《宫词》第三十九)听说有美人新进入而“六宫未见一时愁”,是因为担心美人擅宠,使自己受冷落。这首宫怨诗交代了妃嫔苦闷、担忧的缘由,也将妃嫔们渴望宠幸而不可得的怨恨甚至有些变态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四是心生怨愤却难反抗

宫女制度剥夺了无数青春女子的人生自由和幸福,在长期幽囚的生活中,也有一些绝望的宫女表现出强烈的怨怼悲愤之情,但她们虽偶有愤怒的呼号,却难有反抗行动,而只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怨愤而已。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秋词》其三)全诗刻画了一个失宠宫女的形象,她自言自己光洁美丽的玉颜还不如灰暗丑陋的寒鸦,将自己的孤独寂寞、满面愁容与寒鸦的自由自在、沐浴阳光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自己无望的青春,也把自己的怨愤之情鲜明地表露出来。

“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朱庆馀《宫词》)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的宫女们相依伫立廊下赏春。本是欢欣乐事,宫女们却连话都不敢说,只怕鹦鹉学舌泄露出去。其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不正是失宠宫女后妃们心怀怨愤的真实表现吗?

五是心有不甘渴望自由

宫怨诗主要在于抒发幽居后宫的幽怨,但也偶有不甘寂寞渴望自由的诗作。这种诗作比较少见,毕竟被九重深宫锁住的宫女们不能再有非分的想法,争宠就是她们生活的主旋律。所以,那种在幽怨中渴望爱情和自由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开元年间,唐玄宗命令宫女做战袍,赏赐守边征人。一位宫女写了一首《袍中诗》:“沙场征戍客,寒夜若为眠?战袍经手制,知落阿谁边?畜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愿结后身缘。”该宫女不甘寂寞,渴望宫外平凡而美好的生活,向往人间的正常婚姻幸福。发现该诗的士兵不敢隐瞒,报告主帅,主帅又上奏唐玄宗。幸运的是,唐玄宗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将该宫女赐嫁给那位士兵。当然,这只是个例,只能说是皇帝开明,该宫女幸运罢了。

唐僖宗时宫人韩氏曾写一首《题红叶》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这首诗开头两句责问流动的河水为何急急流去,不顾我在深深的皇宫里整日清闲空虚,写出了宫女深居后宫的幽怨。后两句借祝告勤劳的红叶到皇宫外面要好好地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

六是心下生悲自怨自艾

幽居后宫,渴望宠幸而不得是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认识上的局限性让她们难以认识到自己人生悲剧的根源,更多的是对自己孤独生活的悲啼与自怨自艾。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前两句写宫女徘徊于桃树下寻觅凋零的残红,一边拾一边惆怅,怨恨东风,借此叹息自己也和桃花一样容颜褪去。后两句写宫女突然醒悟,桃花凋零是因为贪恋结子(古代有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而非东风横扫所致。表面是说怨恨嫉妒桃花,实际上是暗示自己色衰爱弛后连桃花都不如,难以“结子”的自怨自艾。

天宝宫人有一首《杏叶诗》:“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诗中叶是自由的,可以出得禁城,而失去自由的写诗人是痛苦的,无人和她唱和,于是叹息自己连树叶都不如,难以走出深宫禁城。诗中有对自由的渴望,但更多的是对自己悲苦命运的怨艾。

七是心如明镜认识清醒

“君思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争宠失败后的大多数宫女只能在凄清宫苑里过着寂寞难耐的生活,但也偶有宫女能够看透“君恩无常”是自己命运悲惨的根源。她们心如明镜,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清醒之后却是更深的悲凉,更重的怨愤。

“霍家有女字成君,年少教人著绣裙。枉杀宫中许皇后,椒房恩泽是浮云。”(殷尧藩《汉宫词》其二)汉宣帝之妃霍成君为争后位而设计害死许皇后,但登上后位不久就被废黜。“椒房恩泽是浮云”十分鲜明地指出了后宫争宠的残酷现实。诗人清醒地认识到皇帝的宠幸如“浮云”般转瞬即逝。这种清醒的认识和“君前谁是百年人”(高蟾《相和歌辞・长门怨》其一)是高度一致的。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泽可悼也。”据传,这是明宣宗妃郭爱的《自哀诗》。郭爱入宫得宠不足一月,便清醒地预测到自己生命的短暂,认识到自己生不如死的处境。果然,她在得宠不到二十几日便因忧郁恐悚而逝。

八是心内愤激敢爱敢恨

生活在压抑环境里的宫女们,面对骨肉分离、与世隔绝和无穷无尽的寂寞,也有敢于将内心的愤激倾泻而出、敢爱敢恨的勇者。但这样的战歌是很少的。

最典型的是刘皂的《长门怨》:“宫殿沉沉月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不仅写出了宫女们的怨恨,而且把矛头直指皇帝。诗的前三句并未出宫怨诗表达失宠宫女后妃幽怨的窠臼,但尾句却笔锋一转,公然发出了“不是思君是恨君”这样愤激的呐喊,她悟到了自己不幸的根源,并且明白地表达了对造成自己悲剧命运的皇帝的深深怨恨,说出了众多宫女心中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这是怎样的清醒者与勇敢者啊。

西晋时期,左思之妹――才女左因文才出众被晋武帝召充后宫,她的《离思赋》“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口兆,心不自聊,泣涟兮”。不写侍至尊之荣,不抒失宠幸之怨,而是以“隔至亲”为恨,表现了一个后宫女子对现实生活的愤恨、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富丽堂皇的皇宫成了后妃宫女们的坟墓,她们被迫将青春年华抛掷在了那个幽闭压抑、与世隔绝的天地里。怪道《红楼梦》里贾元春在省亲时哭诉“想当初送我那见不得人的去处”,一个“见不得人”道尽了后妃宫女们多少心酸与血泪啊。

王晓青,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教师。

上一篇:浅析新课程指导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