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生使命与死亡意识

时间:2022-10-02 10:57:01

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生使命与死亡意识

内容摘要: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有力塑造展现出强烈的“硬汉精神”,展现的“人生使命”与“死亡意识”使其笔下人物在极其短暂的生命瞬间勇敢,最后从容地接受人们必然毁灭的命运。在自我不带有任何伤感情绪的氛围中,诠释了“生命的真谛在于勇敢的挑战”这一主题。

关键字:海明威 人生使命 死亡意识 世界之都

在海明威的小说创作中,死亡如同一个写满禁忌的诅咒。通过暴力、鲜血与死亡等众多意象,构造出一个充斥死亡阴影,毁灭一切永生的语境。然而,通过对海明威代表短篇小说《世界之都》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两位男主人公都在软弱的生活中感到迷茫和恐惧,但都在克服恐惧的刹那间感受到了生命的完满。同时,在体悟到生命的精彩与勇敢集中爆发在他们身上之后,作者在极短的时间里安排了他们死亡的命运。可以归咎为是他们完成了人“生来为了勇敢”的使命,体会到力量的精彩,于是当使命终结时,他们的生命求索旅程也随之结束。“人生使命”先后让主人公完成了“男孩―男人―自我英雄”的转变,这是“人生使命”对勇敢和力量的召唤。而“死亡意识”则是“人生使命”的终极体现,正如海明威所说“死自是一种美。”

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世界之都》的书中,描写年轻的斗牛士“帕科”既承担了“人生使命”的职责,也完成了最终走向死亡的结局。帕科是一名身材结实、孔武有力的西班牙男孩,因为姐姐们的关系来到马德里做一份侍者的差事。既充满青春热血又盛行怯懦的帕科在所供职的餐馆里遇见了几名斗牛士,他们的对话使他瞬间对斗牛场的刺激极为有兴趣。然而,在与同伴恩里克的模拟斗牛中,帕科不幸被刺死,“充满着幻想”死去。

小说的开篇并没有直接安排帕克出场,而是描绘了一个失落的斗牛士来到酒馆里郁郁不志的场景,在沉闷的境遇中回想自己过去“披着那件沉重的、盘着金丝花的斗牛服”、“声音像在咖啡馆里一样从容、一样响亮”。这位如今只对美酒和女人感兴趣的斗牛士为下文帕科的出场进行了恰当了铺垫。帕科这个从未有过斗牛经验的小伙子在酒店打烊之后“拿起传教士用过的餐巾,双脚站定,笔直的立着,然后放低餐巾,顺势低下去,把双臂一挥,模仿斗牛士从从容容摆动披风的那种架势。”斗牛士光鲜不再的回忆却无意间唤醒了少年帕科对于挑战的向往与勇气,仿佛是一种男人生来就该拥有的使命―勇敢、坚强、醉心挑战。帕科的在小酒馆中模拟斗牛士的姿态可以看做是一种“使命意识”的交替,斗牛士的落魄、穷酸使帕科对其先前所经历的挑战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向往。于是,他逐渐意识到模仿斗牛或许可以帮他完成这一潜在的初衷。蜕变后的帕科心中充满了对于勇敢的崇敬。海明威一改原先简短、隐晦的笔调,将帕科的心理直接呈现给读者:

“不,他才不会害怕,别人是会害怕的,但他不会。他知道自己是不会害怕的。即使他曾经感到害怕,他知道自己还是能够应付的。他有信心。“我不会害怕”他说。”

海明威将情结的高潮设置在小说结尾,也在这里才呈现了以帕科为主体的一系列行为与心理活动。说明作者将人物的勇敢性格看的十分重要,甚至是人物出场所必将完成的先决条件。懦弱的帕科在前半部分只是一笔带过,作者将笔墨集中于描写拳击手前半生的勇敢光鲜生活以此来激发帕科对于勇敢的向往。而决心不再懦弱的帕科在结尾处被海明威描绘得淋漓尽致,甚至他的同伴用锋利的尖刀扮作牛角也未能撼动他成为勇敢“斗牛士”的心。当他看着同伴像斗牛一般冲过来时,仿佛置身于真正的斗牛场,眼前只有公牛那既硕大又敏捷的身躯。然而,这并没有令他胆怯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和勇气。当他勇敢的向锋利的尖刀挥舞围裙时,猝然被尖刀刺入腹中,在从容中安静的死去。

从胆小怯懦的小儿子到死前镇定勇敢的“斗牛士”,海明威在文本中用“充满着幻想死去”为他诠释。这种幻想其实就是一种作者赋予人物的“人生使命”――拥有男人的勇敢和勇气,坦然的接受人生的挑战。所以,当人物完成了预设的使命,海明威便将死亡作为他们最后也是最终的挑战,安排他们从容镇定的接受死亡,如同命中注定的结局一次又一次在文本中充分体现。

这种由人生使命与他的“死亡意识”紧密联系,既死亡是使命完成的终点,使命是死亡前必然完成的任务。海明威不允许人物怯懦的死亡,往往让怯懦的生命痛苦的苟活在人世间。而在他们充满勇气光环的死亡中,海明威往往给予一种肯定和赞扬,认为勇敢的死胜于苟且的活,,这也是“人生使命”的最终目的,用死亡诠释勇敢生命的伟大与壮烈。

虚无感是海明威作品的基调之一,作为其典型短篇小说的《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同样充斥着死亡,痛苦,荒诞为特征的虚无之感。麦康伯和妻子玛格丽特一出场便让读者感觉到他们之间不对等的两性关系,麦康伯属于失败者―胆小怯懦,受妻子支配。玛格丽特是支配方―胆大,冷酷,放荡,控制欲极强。尤其是麦康伯狩狮遇到意外,当了逃兵之后,他不仅要屈从于她的美貌,还要屈从于她对他男子气概的鄙视。与威尔逊之后的玛格丽特甚至敢于公然威胁麦康伯“如果你吵架我就离开你,亲爱的。”

本就极端懦弱的麦康伯在经历狩猎失败被妻子及其情夫威尔逊嘲笑后,他决定再次和威尔逊狩猎公牛。这一次,当妻子轻蔑的对他说“你变得勇敢的很,突然变得勇敢的很”时,麦康伯由衷的哈哈大笑说“我真的变了”。这里的麦康伯决心改变自己的懦弱,在承受巨大的耻辱之后突然决定担当起男人本应拥有的使命――勇敢挑战未知的恐惧。于是,在他第二次踏上狩猎旅途时,他变的主动而矫健,不再畏首畏尾的温吞在威尔逊的后面。当公牛庞大的身子就要扑到威尔逊身上时,原先懦弱的麦康伯勇敢站起来瞄准公牛开了一枪。当他看到公牛恶狠狠的小眼睛时,“他突然感到有一道白热、亮的叫人睁不开眼睛的闪电在他头脑里爆炸。”这应该就是麦康伯第一次变的勇敢的直观感受,从未有过的挑战激发了他作为男人的潜能,激发了他心中潜在的勇敢使命,激发了他用于面对人生的非凡魄力。此时此刻,他出色的完成了海明威赋予他的“人生使命”――生来为了勇敢。

于是,紧接着海明威就安排了他的死亡―被麦康伯太太误杀死于抢下。本来可以作为一个英雄凯旋的麦康伯,在完成勇敢的猎杀后迅速死亡。作者巧妙的用这个充满突转的情节像人们昭示,男人的使命是用其永生之年变得勇敢,之后坦然的接受死亡。他们的死并不是情节的顺延,而是出于偶然。他们在初尝胜利的喜悦和勇敢的骄傲后,猝然的死在一片迷茫中,但是却完全摆脱了懦弱的痛苦,完成了属于男人的“人生使命”。麦康伯死时背对着麦康伯太太,可以看做他与原先懦弱生活的告别,亦是对痛苦和蔑视的反抗。

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是对“人生使命”的终结与升华,作者对于死亡的认知有着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因为海明威研究死亡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最终能坦然的面对死亡,而且还希望人们能勇敢的直面惨淡的人生,使人们面对不可避免的悲剧时能保持一种勇气与尊严。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精神,敢于承受痛苦,敢于蔑视死亡的硬汉精神。所以,他安排完成“人生使命”的男人们死在一种结合了崇高与优美的虚妄中,以平常的心态挑战死亡,以平静的态度对待失败,以优雅的姿态与死亡共舞。死亡对于他笔下的主人公来说来得正好,在品尝过胜利和勇敢之后,超然死去,用生命和死亡的内在意义战胜了生命的长度,诠释了人生使命的崇高与无价。

参考文献:

[1]陈良廷等译.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苗永敏.弗朗西斯.麦康伯的死因再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6-18。

[3]张岩.海明威:异化世界中英雄神话的守望者[J].泰山学院学报,2007(2):19-24。

[4]朱旬平.从《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看海明威的小说技巧[J]。

张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本科生。

上一篇:重家常,求实效 下一篇:浅谈中考历史科开卷考试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