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教学

时间:2022-07-04 02:39:59

浅谈太极拳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大纲对于体育课的要求业已发生变化,强调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太极拳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这对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太极拳是一项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传统运动。因其在运动过程中可得到宁静,从而能够达到静心养气的效用,尤其能够十分显著的降低抑郁、焦虑、困惑等其它消极情绪。在我们的学生学习现代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古代文化思想,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终身受益,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

一、太极拳教学的现状

在学校体育中,太极拳的内容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所占比例是微乎其微的。也许,在他们眼里,这种慢悠悠、软绵绵的拳种是给老年人锻炼身体的,而并不清楚太极拳中所包涵的中国古典文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介绍给我们的学生,现在,又正处在全民健身浪潮中,我们的太极拳,必定有着一个光明的前途。因此,在阶段,积极地开展太极拳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多了解中国古典文化而终生受益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二、太极拳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1.太极拳对生运动系统的影响。时期是生的生理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从肌肉到骨骼,从神经系统到内脏各器官都需要相应的锻炼,才能更健康地生长发育。而太极拳的螺旋运动,使肌肉能得到充分的拉伸,长期练习不仅能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而且使肌肉变得更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经常进行太极拳练习,还能促进骨的生长发育,提高骨的抗折、抗压、抗弯、抗脱臼能力。

2.太极拳对生神经系统的影响。太极拳运动能有效地消除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疲劳。太极拳运动节奏舒缓而柔和,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协调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完成各种动作,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皮层的其它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改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从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调节和休息。

3.太极拳对生呼吸系统的影响。进行太极拳练习时,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虚实等变化,要求整套动作都要自然地与呼吸相配合,这种呼吸运动伴随着腹肌膈肌活动既能增加肺部的通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的有节奏的改变,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实践证明,经常练习太极拳对增加肺组织的弹性,增强肺的通气功能,增加胸廓的扩张度,对促进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作用。

4.太极拳对生消化系统的影响。在练习太极拳时,由于采用腹式呼吸,呼吸加强加深,这样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幅度,对胃肠肝脾等器官起着一种按摩作用,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提高胃肠的蠕动能力,促进了消化液的分泌,增强了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胃肠功能的加强可预防溃疡、胃炎、肠炎、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还可增强肝、胆、胰、脾等器官功能。这样既能增加食欲,又可减少便秘等现象。

三、对开展太极拳教学的展望

1.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太极拳运动特点较多为舒适缓慢,但对于没有这样运动体验的学生来说,如果按照正常的演练时的慢速进行教学,一方面学生对动作的路线掌握不够清楚,另一方面会让初学的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适时采用“慢拳快教”教学法则能将路线复杂、方向多变的动作简单化,使学生对动作一目了然,增强对学习太极拳的信心。“慢拳快教”的方法可以体现在:先下肢后上肢,先分解后组合,把运动路线在快速的情况下向学生讲解清楚,并加以练习,当动作基本掌握以后再将练习的速度慢下来,慢至正常的演练速度。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动作。

2.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加强感知训练

循序渐进是太极拳教学中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在太极拳教学中,通过有效教学方法和合理手段。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地完成教学任务。太极拳是非常讲究个人体悟的。初学者先通过一些基本动作体会身体各部位在“太极拳运动状态”下的运动感觉,会加快初学者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速度。因此初学者首先找到练习太极拳动作的本体感觉,然后,依靠感知觉去逐步接受太极拳运动“用意不用力”等练拳要求就比较容易了。

3.鼓励学生课外练习,与终身体育锻炼结合起来

太极拳教学的重点是练,光学不练,起不到好的效果。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加以强化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进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校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有利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踏入社会,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教与学有效地结合,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论

太极拳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能,而且能有效地磨练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总之,我们重视体育教育,更要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提升体育课的质量与效果。来加强个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上一篇:小麦粉质仪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操作技巧 下一篇:如何做好实验室认可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