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立法模式及刑事政策分析

时间:2022-07-04 02:22:50

刑法立法模式及刑事政策分析

摘要:刑法立法模式是我国立法机关在制定刑法时所选择的标准样式。刑法属于观念体系的一种,表现为司法实践和法律条文两类。放眼各个国家的立法情况,刑法立法模式根据修正性刑法、判例型刑法、特别刑法、单一法典刑法等不同类型制定各自的立法模式。不同刑法立法模式都体现出独特的刑事政策功能。就目前刑法立法的情况而言,还存在缺少成熟固定的立法模式、立法模式呆板单一、修正案模式难以满足立法要求、附属刑法难以体现预期作用等问题。要全面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以完善立法模式、调整立法结构,更好地控制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关键词:刑法;立法模式;刑事政策

刑法立法模式的确立既是立法者的选择,也是立法实践结果,对刑事政策运行质量具有很大影响。[1]刑法立法模式是由立法者思想、历史传统、现实情况及对未来预测而制定的,同时要参考国内外影响法律运行的因素。立法模式涉及法律的创制方式与表现形式,包括宪法、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政规范等。随着犯罪活动的层出不穷和社会的发展,现行刑法立法模式暴露出一些问题与缺陷,难以满足控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要求,也无法妥善维护国家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要了解刑法立法的模式及功能,分析刑法立法存在的问题,选择科学方式调整与完善刑法立法模式,已引起学术界、法律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刑法立法模式的类型

关于立法模式的概念,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答案,其一是立法中立法机关所选择法律形式;其二是指立法的具体方式与主要形式;其三是立法中选择过程形式。放眼全球各个国家目前的立法情况,刑法立法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一)单一法典型立法模式

此立法模式源自于欧洲法典运动,是国家立法机关在一部刑法典中列入全部犯罪类型的立法模式。法典化是从原始习俗演变为成文法典的历程,法律逐步从宗教、道德体系中分割出来,建立起独立性较强的体系,在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统治者不断积累和丰富立法经验,让习惯、规范固化为法典并向世人公布。其典型代表如《德国刑法典》《法国刑法典》等。大陆法系立法运动,追求逻辑自足、形式统一、内容丰富的法典,体现出其在社会领域对形式理性和科学精神的追求。

(二)特别型立法模式

特别刑法是对特别犯罪事项、特别地、特别时、特别人而适用的法律。通常而言,特别刑法包括附属刑法和单行刑法,所以特别型立法模式包括上述两种法的立法模式。单行刑法立法是立法机关以条例、补充规定、决定等名称对特定犯罪以及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予以规定的立法模式。此形式与刑法典不同,内容涉及特定犯罪,具有刑法所缺少的优势。附属刑法是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体系中的罪行规范。附属刑法立法模式是制定非刑法法律规范时选择的立法模式。包括编撰型、散在型立法模式。

(三)判例型立法模式

此类型立法模式是英、法、美系国家使用的立法形式,是由法院建立的,要求下级或本级法院在审判同类案件时应遵守的,是总结以往案件中制定出的法律规则。判例法中的判例并不是以前案件的判决,而是对某个判决产生的法律效力,在之后审判相同案件时要适用和遵守的规则与原则。判例型立法模式是立法部门将各级法院在某些特定案件审判中规范、明确的原则,提高到一般实用性原则的一种立法形式。

(四)修正型立法模式

此模式是立法部门使用某种立法程序,制定刑法修正案,修改、补充刑法典,对难以满足犯罪变化的立法模式进行修改。一些学者指出,修正型立法模式分为修正案形式和单行刑法形式。单行刑法不用顾及刑法典的体系及结构,而是分析怎样预防与控制犯罪;而刑法修正案是修正、补充刑法典,是在刑法典内部开展的,其既要分析抑制与打击犯罪的实际要求,也要考虑修正案与刑法典的统一和协调。目前单行刑法已发展成刑法理论中固有的立法模式和概念,所以我们认为修正型立法模式属于一种刑法修正案。

二、刑法立法模式的功能

(一)单一法典立法模式体现的刑事政策功能

此模式体现出重视法治精神与形式理性,维护刑法的权威性与统一性,所以其刑事政策功能主要体现在其能彰显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刑事政策,在刑法典中体现出刑法化的刑事政策。然而,单一法典型模式有无法弥补的缺陷。其一,单一法典型模式难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犯罪态势,此立法模式的稳定性较强,而经济不断发展,犯罪形式也出现变化,出现新型犯罪时,单一法典型模式难以满足抑制犯罪的需要。另外,单一法典模式难以适应各种类型犯罪对立法模式提出的要求。就立法技术而言,部分犯罪尤其是传统犯罪离不开刑法典框架,而计算机犯罪、公司犯罪、期货证券犯罪、金融犯罪等新型犯罪,此立法模式则难以对应。

(二)特别型立法模式所具有的刑事政策功能

1.单行刑法立法。此立法模式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为内容少、程序简单,所以能快速制定并实施,以满足控制犯罪的要求;[2]此模式体现出专门性,其规制对象是几种或一种犯罪,选择阐述罪状的方式规定犯罪成立要件,体现出明确性要求;此模式具有灵活性,能按照犯罪行为变化,灵活、快速地做出反应,在短时间内抑制犯罪。但此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稳定性不足、与其他刑法间缺少协调性、对刑法典权威性造成影响等,需要在立法中尽量避免。2.附属型立法模式。此类型包括散在型和编纂型立法模式。首先,散在型附属立法模式所具有的刑事政策功能体现在几个方面,散在型附属法与行政、经济法规相依附,专业性与针对性较强,同时其具有较明显的针对性,减少程序、节约资源。但其也因为专业性过强而降低了刑法的明确性,因为过于分散削弱了刑法的通晓性。其次,编纂型附属刑法立法具有的刑事政策功能是在立法中整理附属刑法规范,降低不同法规间的冲突和矛盾,增强彼此间的协调性,建立起以共同原则为前提的、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因为将多种内容列入一部文件中,所以其在让公民了解、学习刑法方面具有很大价值。但该模式也存在弊端,其容易出现多种专业立法,产生凌驾于刑法典或与其地位相同的局面,影响刑法的权威性与统一性;同时,此立法模式是框架立法,因罪行规范内容较少,所以降低了其立法价值。

(三)判例型立法模式所具有的刑事政策功能

此模式以经验为逻辑起点,而实用性是其价值目标。该立法模式能够有效创新法律制度,法官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可按实际案情和时代要求妥善处理案件。所以判例型立法模式可以满足刑事政策对刑法提出的具体要求,其立法特点符合刑事政策灵活性,能够体现出刑事政策要求的效率、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目标。但是判例型立法也存在与罪刑法原则相矛盾的缺陷,如果某个案件属于无例可循的新型案件时,此模式会造成刑法的不确定性及含糊性,出现很多法院解释、判例的法令,让人民群众难以了解法律,影响了刑法的通晓性。

(四)修正型立法模式体现的刑事政策功能

此模式的优势在于没有改变刑法典原有结构,可以有效维护刑法典的统一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此模式也出现一些缺陷,如刑法修正案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立法,当需要添加的新型犯罪行为没有列入刑法典分则已存在的罪名体系时,则不可以选择刑法修正案。现在全球各国在修改刑法时能够使用四种模式,即刑法典模式、特别刑法模式、刑法修正案模式、判例法模式,不同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要按照不同情况综合使用,进而充分体现刑法机能。

三、刑法立法模式出现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刑法立法模式经过很多变迁。1979年之前,《刑法》尚未颁布,立法机制从未颁布刑法典,主要使用单行立法模式。《刑法》颁布后,我国为适应犯罪变化、维护社会与经济稳定,以附属刑法和单行刑法的方式逐步增强刑法的完善性。1997年对《刑法》进行全面修订,并于2014年审议刑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刑法》内容。现阶段,随着时展,刑法立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立法模式,模式单调

首先,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立法模式。对我国刑法立法过程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尽管不同阶段都与法治发展具有较紧密的联系,但到目前为止,刑法立法模式依然没有形成稳定、系统的模式,在选择立法模式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客观认证较为缺乏。其次,立法模式较为单调。目前我国刑事立法模式是以刑法典为核心,以刑法修正案为有益补充的立法模式,将单一刑法典模式与此模式相比较,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附属刑法立法和单行刑法立法两种模式的刑事政策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全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刑法模式陈旧、单一,缺乏灵活性和生机性。

(二)附属刑法模式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

就性质层面而言,附属型立法模式是一种散在型立法模式,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我国附属刑法与西方国家刑事立法相比较,其特点是没有设置法定刑,也没有对犯罪成立条件进行规定,只是能够发挥出规定“该行为已经构成犯罪,要其承担由此产生的刑事责任”的功能。此立法模式导致附属刑法规范只在形式层面进行规定[3],如果没有刑法典的相关规定,此规定就难以体现出应有的作用,只存在于表面形式上。

(三)修正案模式无法达到立法要求

一般而言,由刑法修正案扩充的罪名都能够在刑法典中找出彼此呼应的法律条例,假如一种行为触犯较为新颖的法益,而且刑法典原有的罪名体系无法对其予以包容时,再选择刑法修正案模式修改与补充刑法,其作用不明显,由此导致该犯罪行为难以得到正确、合适的处理。

四、刑法立法模式健全刑事政策的路径

刑法立法模式和刑事政策的联系特别密切,不同刑法立法体现出各自的刑事政策作用,如何选择刑法立法模式对落实刑事政策以及体现刑事政策功能具有直接影响。刑法典立法模式在设置罪行时要突出体现国家刑事政策,而我国刑事政策的稳定性较强,符合刑法立法的特征。附属刑法和单行刑法立法要彰显出刑事政策的改革与转变,如出现新型犯罪时,目前应用的罪名体系难以容纳时,就要选择附属刑法或单行刑法的立法方式。为满足国家预防、控制、打击犯罪的要求,我国要逐步调整刑法立法模式。

(一)科学调整附属立法模式的不合理结构

因为我国现阶段附属刑法往往只可以对已公布的犯罪行为予以规定,但没有特别重视法定刑和罪状,进而导致附属型法只具有形式意义,缺乏较强的可行性。所以,为增强附属刑法的应用性和可行性,让其全面体现刑法作用,在确认某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时,要明确规定法定刑与相关犯罪事实。[4]在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参考与借鉴日本附属刑法的立法策略。例如日本刑法在阐述商业贿赂罪时,将此犯罪行为列入附属法体系中,并不像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将其列入刑法典中,一些刑法对公司创建人和董事会成员的进行明确规定。因为部分犯罪行为只存在于特定环境下的特殊范围内,与特定行为人员有关系,导致相关人员只了解和研究涉及特定范围的一些法律法规。因此在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附属行法和规范性制定法中科学时,要充分体现刑法功能,影响并有效提高其合法性,让其彰显出上升发展的趋势。

(二)建立刑法修正案、刑法典、特别刑法相结合的刑法立法新模式

任何刑法立法模式都拥有各自的刑事政策功能,不同立法模式的价值取向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以充分体现刑法立法模式的功能,可以实现不同刑法立法模式间的互补性,进而顺利达成各自的刑事政策任务。现阶段,大陆法系国家选择刑法修正案、刑法典、特别刑法相互补充、统一、协调的立法模式。[5]例如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修正刑法典时,既将刑法修正案当作一种基本模式,也支持单行刑法的制定与实施,全面体现不同刑法立法模式的特点及优势,积极推动刑法立法模式的进步、发展。又如日本,在19世纪后期制定与实施刑法典后,在20世纪初制定新型刑法典,选择使用刑法修正案来修改、补充、完善刑法典,进而制定很多合理性、灵活性较强的单行刑法。

(三)根据刑法政策要求选择刑法立法模式

按照刑法政策发展提出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刑法立法模式,既能够保证修订质量与效果,也能促进刑事政治的贯彻与落实。所以,对刑法分则进行修改时,如果增加新罪名和现有个罪都大幅度超过目前刑法典犯罪条例时,要采取刑法修正案模式予以修订与完善。[6]新添罪名属于自然犯,其非法侵犯的客体不属于目前刑法典犯罪客体的范畴内,要通过单行刑法模式对法律条款进行修订和补充。如果新添犯罪行为是行政犯,他的非法侵占客体属于目前刑法典犯罪客体的范畴内,就要通过附属刑法模式对法律条款进行修订与补充。如果刑法典应用时间较长,其立法基础产生本质性改变,与此同时刑法典无法满足此变化,就要对所有刑法典进行修订与完善,并颁布实施新的刑法典。刑事政策和刑法立法模式具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同时刑法立法模式能对刑事政策的颁布与运营造成直接的、负面的影响,所以深入分析和全面探究刑法立法模式的类型、功能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而制定出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策略,既能够对犯罪行为进行控制和严厉打击,也能有效促进刑法立法模式的完善与发展,确保刑法政策能够顺利运行,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为刑法今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宣刚.类型化: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的规范化之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3):87-93.

[2]王钢.美国刑事立法与司法中的紧急避险———对功利主义模式的反思[J].清华法学,2016,(2):186-208.

[3]陈彦羽.刑事立法发展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契合[J].法制与经济,2016,(1):139-141.

[4]柳忠卫.刑事政策视野中犯罪未完成形态立法模式的理性建构[J].法学家,2012,(3):40-54+176.

[5]柳忠卫.刑事政策视野中的犯罪构成模式改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6-54.

[6]王安异.我国经济刑法的立法根据质疑[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3):47-53.

作者:段孝刚 单位:福建省委党校 法学教研部

上一篇:刑法及相关部门法关系调适问题研究 下一篇:刑法解释形式论与实质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