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路径

时间:2022-07-04 01:08:36

浅谈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路径

【摘 要】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个人信息权是不应被忽略的。但是,目前我国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还很欠缺,尤其现在的云计算技术,使得个人信息经常性的被盗用、滥用。就个人信息的保护而言,其自身已经跨越了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多个部门。无论单独从哪个方面执行都不能全面的进行。在目前的中国应该统一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确保科学性以及可实施性。

【关键词】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路径;立法

早从二十世纪中期,在一些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学术以及司法部门就已经开始关注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建立了科学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模式。而作为中国,在发展途中向信息社会进发,所以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也就相应的得到了重视。正在起草制定的《民法典》,无疑将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也提上了日程。

一、中国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的必要性

目前而言,中国的法律环境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商业环境中,都在共享客户资源。一些个人信息被商家非法出售给他人,就会不断地接到各种服务的骚扰电话,个人信息是这些服务型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更严重的,已经将信息盗卖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不断从中榨取利益。

以个人的金融信息为例,中国现有的法律以及法规都不能很好的保护银行中的个人客户信息。有关规定较为笼统,且更多的着重银行对信息的披露。对许多政府部门给与了获取信息的权力。现行的保护法中,只是单纯的规定了银行具有保密的义务,但没有详细的对后续进行法律规定。尤其是当客户的信息安全遭到损害时,不能及时的全面的获得法律的保护。综上所述,我们的个人信息资料几乎做不到保密性,很多人能轻而易举的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非法获取金融账户,信用卡等,这也是最近金融犯罪大幅度增加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现如今传感器网络、生物识别技术以及监控系统等各种高科技的发展,个人身份的识别,电子病历等的推进,更是使得大量的个人信息被滥用,而这一切的发生,本人都被蒙在鼓里。尤其是虚拟网络的发展以及推波助澜,更使得这一切发展到一种令人恐惧的程度。尤其是云计算的使用以及发展,使得我们跟本就不能想象我们的个人信息会被存储在哪里。将业务置放在云端,安全问题是最应当注重的。因为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一些犯罪集团就会见缝插针,进行各种违法活动以获取利益。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重视了此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国际上也通过制定国际公约的形式参与其中。

二、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的分歧

中国现今虽然已经拥有将近40部法律、30多部法规以及200部规章限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但还没有制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所以还面临着权责不够明确,规章制度执行能力较低等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提供法律的保护,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产生。

首先,有一种刑法保护说。在学者看来,侵权行为日渐猖狂的今天,单纯的以一些民事手段进行制裁似乎很难从根本上减少这类行为,只有通过严厉的刑法手段才可以真正的保护个人信息权。将公民的个人信息也列入刑法的保护权限以内,将一些国家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保险业、医院、电信等都作为可能犯罪的主要针对对象,还有一些非法获取信息的人也要作为犯罪的主体。但就目前的刑法环境,要想实现并不现实。刑法中第253条规定的犯罪主体还仅仅局限于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金融、保险、医院、电信等单位的从业人员。对一些其他的主体根本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目前而言,利用刑法为主要手段进行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犯罪行为打击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是因为执法人员对此类犯罪不够敏感,二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犯罪而言,此类犯罪在刑法中较轻,很难抓获罪犯。况且,刑法对被犯罪人也就是受害者的救助也严重不足。

其次,侵权法保护说,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有人主张采用侵权法进行保护。但在内容中有所规定,仅仅局限于网络用户以及网络服务者。就像刑法一样,侵权法也主要侧重于事后的救济,要对网络环境进行全程的监管。虽然受害者也可以寻求保护,但一般此类侵权的犯罪者都不易被抓获,即使被抓获,因为其经济能力较为薄弱,也得不到很好的赔偿。再者而言,区别于有形财产,信息的所有者是不能确定的,除非能够查获信息盗窃的源头,否则很难操控。

三、中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应有选择

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本身就已经横跨了宪法,行政法,民法以及刑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界限,无论从哪个部门着手,都不能做到统筹兼顾,难免会顾此失彼。个人信息的保护也绝不仅仅是表面上对于个人资料的保护,更多的是关系到人格健全发展的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这就要求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时候,要将其定位为规范个人资料收集,使用,加工以及散播等整个信息的运作过程的法律,缺一不可。

所以说,中国急需的,不是针对某个领域,行业的一些资料的管理以及处理办法,不是针对刑法,侵权法等现有法律的补充。而是一部全新的在宪法指导思想下形成的一部个人资料的保护法。确立个人信息保护最基本的原则,明确信息保护的各类法律关系,同时完善和健全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及救济制度。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有着深厚的伦理基础,包括隐私法以及知识产权等一系列的信息伦理理论。其立法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许多的社会问题也都涉及其中,因此,在立法时,要纵观全局,但也要抓住细节,从每个细小的部分着手,打造一部真正有实际价值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 肖少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路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4).

[2] 王晓婷.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2010.

[3] 王丽.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理分析[D].2013.

上一篇:代购火车票行为的性质认定 下一篇: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