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养成教育的心得

时间:2022-07-03 07:16:34

中职生养成教育的心得

1打造人文校园,体现渗透性

通过建立文学社、书画社、艺术团、体育队、专业兴趣小组等,开展演讲朗诵、影视观看、书画展览等活动,建设社团文化。利用艺术雕塑、文化墙、广播站、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把养成教育寓于各种具体的情景之中,使置身于其中的中职生能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全面提升文化素养,达到“文化励志、文化培能、文化铸德、文化奠基”的预期效果。

2改革课堂教学,注重生成性

养成教育工作中,教育者的教育和中职生心理矛盾的运动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我们一方面要重视教育对中职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还必须认识到中职生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教育,而是积极主动地对外部教育进行选择,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所以,必须将灌输教育与促进中职生内部矛盾运动有机结合,使中职生的养成教育取得实效。学校要注意把养成教育渗透到专业课堂中,教师更要努力把生硬、枯燥的专业语言转换成生动、有趣的大众话语,结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适当采用挂图、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乐学”情境,在“乐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要重视教法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为清一色的知识灌输,在知识灌输中有关人文、道德、艺术、审美、自然、礼乐教育以及中职生对道德的内省和知识的自觉性被彻底边缘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创建以中职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如“参与型”、“讨论型”、“体验型”、“社会实践型”、“咨询型”等,注重对学生道德思考、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力求讲授形式新颖活泼、丰富多样,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发挥身教作用,落实示范性

养成教育有着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日常生活和与中职生的交往中随时随地便可施教。养成教育需要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力量,生动而富有活力、含蓄而颇具意蕴的身教,往往更能感化人心、涵养德行。身教既是一门教育科学,又是一门教育艺术。孔子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担负有道德教化责任的人师,其德行应当高于学生。道德的自我修养与社会扩散,是教师确立自身社会地位和体现社会价值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时代精神,要体现在细致与幽微中。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如果不注意自身修养,不严格要求自己,谈吐粗俗、举止不雅、言行不一,在中职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中职生就不可能“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师作为美德传播的载体,其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养成教育的成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应将“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折不扣地落实于自身的道德实践中。在教育管理中职生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做到的,教师必须自己先做到;要求他们不能做的,教师也应坚决不做。

4加强家校联系,克服单一性

家庭环境与中职生的养成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而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联系,发挥着综合立体的功效。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在中职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克服学校一方“单打独斗”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得到家庭的配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尤为重要。家校联系要常态化,学校对中职生的判断不能单凭其在校表现。有些中职生具有两面性,“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中职学校学生的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表现出爱莫能助,教师要善于并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坚持“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帮助家长树立信心。要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

作者:何宏涛单位:平凉信息工程学校

上一篇: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中职生养成教育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