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时间:2022-07-03 07:07:05

外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摘要: 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重视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生活经历和学习方法和需要;与此同时,教师以其外语知识、教学理论和经验方面的权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师生应该分享有关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决定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Abstract: Student-oriente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quires to respect students’ personalities, to understand their exis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value their hobbi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life experiences and learning styles and needs.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classroom based on their authority on foreign language knowledge, teaching theory and experiences. Thu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share the right of decision-making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 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权力分配

Key words: dominant position;the leading role;power distribution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217-02

0引言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近来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认为语言应在真实生活情景的使用实践中学习。然而,对于这一学派也有各种不同的理解甚至误解。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为主,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该观点认为,学什么内容、进行什么活动都应由学生决定,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课内由学生,而不是教师,进行各种活动。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究竟该怎样理解?

1外语教学中的主、客体

在哲学上,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相互联系又互相对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当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时,其客体是作为教学内容的某种知识或技能。此时,教师扮演着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当他以辅助者身份为学生的认识和实践服务时,教师的作用虽是辅的,它的重要性并不因此降低,因为它增加了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作为主体,去认识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学生、及其关系。教师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为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实施者这一主导作用。明确教学过程中这种双重主体和多重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特征,明确学生和教师各自的地位,才能准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活动的科学规律。

2学生主体论的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的信息处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认为人的学习过程相当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像计算机一样,人脑是通过应用逻辑规则和策略处理信息的系统。当我们就所处环境和生活经历构建意义时,我们会使用感官收集到的信息,(通常称为自下而上的处理)和记忆中的信息(通常称为自上而下的加工)。正如计算机可以通过变化其硬件(电路板和芯片)和软件(编程),变成一个更好的信息处理器一样,通过改变孩子的大脑和感官系统(硬件)和学习策略(软件),孩子可以变得更为聪明。像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样,信息处理理论认为儿童自身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自我改造,儿童使用由先前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策略经修改形成其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反应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他从先前经历的知识中形成新的、更先进的反应方式。因此,该理论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学生主体论的另一理论基础――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也认为,在讨论学习时应当以学习者为关注点,而不是所要讲授的学科内容。他们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生活经验和外部世界所赋予的意义,并不存在现成的知识,也就是说知识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构建的。他们认为学习并不是对现成的理论和思想观念的记忆。而是学习者对本来毫无秩序的一组感知对象所赋予的个人诠释。要求人们离开现成的观念和定论,把目光转向每一个各具特色的学习者,他们按自己特有方式创造性地解释周围世界,形成自己的认识。

3知识学习

构建主义者对学习者知识构建过程的强调使人们认识到学习者才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使教师把注意力由教学内容转向学生。这无疑对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关注点、忽略学习者需要、一味灌输僵化知识的做法得到改变。但是该理论对现存知识的一概否定也会导致另一极端――对知识和知识教学的忽视。虽然现存知识当初是由学者构建的,但我们不能因此便只关心知识构建过程本身,否定已由别人构建的现存知识。显然,谁也不能否定诸如文、哲、史、地等百科知识,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以及与外语学习相关的所学语言国家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知识的存在。这些知识无疑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否定人类积累的文明成果,要求每个人的学习都从零开始,人类社会就不会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忽视现存知识进而会导致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忽视。毋庸置疑,知识要由学生自己构建,但它有两种形式,①通过对现实生活、周围世界的观察、解释,从中提炼出意义,形成自己的观点、理论或知识体系;②以人类积累的现有知识为材料,经分析、整理、组织,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技能训练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Dewey)也论证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机械训练,主张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他认为灌输式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学习。

如果把语音、语法基本知识看作大学外语学习应具备的基础,大学阶段外语学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掌握用外语进行思想表达和交流的实用能力。语言活用技能的掌握,跟任何技能的掌握一样,需要大量的语言使用实践。因此,应根据外语教学的实际条件以及具体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不同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语言使用活动。

构建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动作经验的必要性,要求为学生提供既动手、又动脑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学习内容以有效获得所学技能。外语技能的掌握不同于外语知识的学习,它像游泳等技能一样,不是仅靠对规则了解就能获得,而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可能达到运用自如。以游泳技能的掌握过程为例,仅仅懂得游泳规则并不能掌握游泳技能,而必须在知道了基本规则之后实际在水中大量的游泳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体会,在尝试、错误、再尝试中慢慢掌握,直至最后的熟练自如。所以,仅靠传统的讲座式教学,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外语听、说、读、写等语言使用能力,所掌握的常常是哑巴、聋子英语。为了避免传统外语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外语教学应强调实用能力的训练。

语言实用技能训练大体可分为两类:1.一般语言能力的训练,它包括流利的口语听、说交际能力和熟练的笔语读写能力。进行这种能力训练时,学生可就某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历等,在词汇、句型、语法项目等方面没有任何限制。2.具体语言能力的掌握,它要求学生掌握某一具体语法、词汇、句型等知识点的实际使用。

5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权力分配

学生主体论的倡导者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43)提出了著名的需要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会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满足了,人才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因而教学中只有当学生感到舒适、放松、安全、并受到尊重时,才能追求更高一级需要――自我实现,即求知和自我完善。

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的极端例子中,学生有时得不到舒适、安全、和尊重,求知和自我完善自然难以发生。不仅如此,学生对学习的自控能力也受到怀疑,学习全由教师控制,自己无权决定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因而,学生往往养成过度的依赖性、被动性、和惟命是从的态度。李等(Lee et al.2003)和布兰德斯等(Brandes and Ginnes,1986)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责任心、师生相互依赖和尊重以及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柯维(Covey,1989)认为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并对学习内容和习得过程有决定权,他特别强调了学生自我指导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库姆斯(Combs1965)也认为,学生自我感觉对其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学应当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为目的。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指导能力并为其提供自控学习的机会。据研究证明,学生努力实现自定目标比按教师规定目标学习更具学习动力和效率。在传统的教室里,教师是信息的提供者,知识由教师单向流向学生。与此相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强调知识共享以及做决定时师生之间的合作。一方面,教师拥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却有着教师不具备的重要信息――各自的语言能力、生活经历、以及适应的学习方法。离了这些信息教师也不能进行有效教学。这要求教师容许学生就学习内容和形式发表各自看法,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分享权力。

因而外语课堂上的决定权不能走向任一极端。全由教师或学生决定都不会引起真正有效的学习。在需要时,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决定一节课、一个知识点、一种语言能力采取何种活动。教学实践中,师生怎样分享权力应根据所要掌握的具体语言知识和能力的特点随时调整,既要避免极端教师中心论的灌输式教学,又要防止学习内容和形式全由学生决定的做法,做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兼顾,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6结语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有效学习所需要的感情、心理等条件,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智能水平,创设学生有效学习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重视学生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提倡教学内容和形式决定权的师生分享。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以其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以及对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指导、启发、和组织更显出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

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并不矛盾,二者并非对立、排斥的相互关系,而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依存关系。否定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地位,便否定了教学目的本身;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忽视了教学得以有效进行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Brandes,D.and P.Ginnis,1986.A Guide to 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Oxford: Blackwell.

[2]Dewey,J.1938.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3]Lea,S.J.,D.Stephenson,and J,Troy.2003."Higher education attitudes to student-centred learning: Beyond 'educational bulimia'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4]Maslow,A.H.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2nd ed.).New York: Harper & Row.

[5]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教育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6]王初明.外语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答文秋芳[J].现代外语,2005,(3).

[7]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8]陈弘.科学教育发展观与学生主体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

上一篇:山东省区域R&D投入水平差异聚类分析 下一篇:结合美的热水器谈产品形象的拓展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