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输入加工原则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9-11 11:42:01

二语输入加工原则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 要:二语习得者对输入的目标语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二语习得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大量研究表明,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习得者在建立目标语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时往往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二语习得者目标语输入加工过程、加工策略等的研究能为改进外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 输入加工原则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08-02

1 引言

二语习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对目标语词汇体系、抽象的句法体系、语音体系、语用规则以及与语言相关的其他因素的习得。VanPatten(2004)将其概括为:语言输入语言吸收中介语系统语言输出。其中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没有输入的语言数据,二语习得就无从谈起。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者在语言输入阶段对目标语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时所遵循的原则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 输入加工原则

Kumaravadivelu (1994) 将“输入”界定为 “二语习得者通过各种渠道所接触到的目标语数据”。VanPatten(2004)认为,输入加工的核心是建立目标语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初步联系,它不等同于语言感知或语言注意。语言感知指的是语言形式作用于习得者的感官,并在感官进行记录的过程;语言注意是指习得者有意识地对语言形式进行记录的过程。不论是语言感知还是语言注意,都没有将语言形式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语言输入加工则是指习得者在注意语言形式的同时赋予该形式一定的意义。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习得者对输入的语言数据的注意程度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其中包括目标语结构的频率,突显度、冗余度和可理解性。Ellis(2002)的研究表明,低频率的结构较难习得,而VanPatten(2004)指出,一些高频率出现的结构,如果突显度较低或冗余度较高,也会很难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对于可理解性,Krashen(1985, 1994)认为,略高于习得者当前中介语发展阶段的语言结构是“可理解性输入”,较易习得。此外,Pienemann(2003)指出,学习者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据此,VanPatten(1996,2004)提出了“输入加工模式”,该模式认为,习得者对输入的二语数据进行加工时受到自身加工能力的限制,往往会遵循两大原则:意义突出原则和第一名词原则,其中每个大原则又包含很多分原则,这些原则在工作记忆区内相互交错,共同作用于习得者。

(1)意义突出原则:二语习得者对输入的目标语数据进行加工时,往往先取其意义,后取语言形式。该原则包括以下分原则:实词优先原则:习得者对实词进行优先处理;词汇项优先原则:当实词词汇和语法形式传递相同的语义信息时,习得者通常会依赖词汇项来获取意义;非冗余性优先原则:具有非冗余意义的语法形式比具有冗余意义的语法形式优先得到处理;意义优先原则:习得者往往先处理有意义的语法形式,再处理无意义的语法形式;资源可用性原则:习得者在对整个句子意义进行处理时,不能将可用的处理资源耗尽;句子定位原则:习得者往往先处理句首的词项,再处理句末的词项,最后处理句中的词项。

(2)第一名词原则:习得者对输入的目标语数据进行加工时,总倾向于将句中出现的第一个名词或代词判定为主语/施动者。该原则包括如下分原则:词汇语义原则:与语序相比较,习得者更倾向于依赖词汇语义对输入的语言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事件发生可能性原则:与语序相比较,习得者更倾向于依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对输入的语言数据进行加工;语境制约原则:如果前文有语境限制,习得者便不会过多地依赖第一名词原则。

3 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由于习得者对输入的语言数据的注意程度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输入材料,以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结构的注意程度。如上所述,目标结构出现频率较高,难度略高于学习者当前中介语发展阶段的语言输入材料能促进学习者对输入材料的加工,而当输入材料中的目标语结构突显度较低或冗余度较高时,教师则应采取特殊措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此外,由于学习者的加工能力有限,在教授一定的目标语结构时,最好从句子开始,逐渐向语篇过渡,因为短句比连贯的语篇更容易加工,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机会注意到相关的语法信息。

此外,二语习得者对输入的目标语数据进行加工时遵循的原则表明,二语习得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很难在目标语形式与意义之间建立起正确的联系。他们往往以牺牲形式为代价来优先考虑意义,从而建立起错误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即赋予目标语形式错误的语言意义。因而,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采取种种措施,帮助学习者避免使用他们在建立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时所依赖的种种原则,从而从输入的目标语数据中获取更多的语言吸收,促进其中介语系统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根据所要教授的目标语结构,判断学习者可能会运用的加工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告知学习者不能使用会影响他们正确加工目标语数据的策略,或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将学习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正确的形式-意义联系上来。例如,根据第一名词原则,在对The cow was kicked by the horse 这样的英语被动式结构进行加工时,二语习得者极容易将the cow认定为施动者,即将原文理解成The cow kicked the horse。教师在讲授该结构时,就需要明确告知习得者不能使用第一名词原则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同时还应针对该目标语结构的特点,提供给学习者一系列相关的语言输入,使学习者明确在处理此类输入时应远离第一名词原则。再如,根据意义突出原则,当语言输入中的实词词汇和语法形式都传递相同的意义时,习得者倾向于实词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如在John talks too much在这个英语句子中,虽然John和V-s传递的都是第三人称单数这个含义,但二语习得者习惯于从实词John中取含义,而不是语法形式V-s。明确这一点后,教师应该通过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来促使学习者依靠一些具有语法意义的词素而非词汇项来正确理解英语中的时态。

4 结语

对输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可以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事实上,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语言学家对语言习得(包括母语和二语)的研究,无论是概念还是理论构建,都极大地依赖于学习者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Gass,2003), 随着时间流逝,语言输入的重要性丝毫没有衰减,只是研究的重点已逐渐聚焦到输入加工过程及输入的语言数据与学习者的加工能力的接口等话题上来。对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加工能力、加工过程、加工策略等的研究,无疑能为探索二语习得过程提供一定的启示,同时也有助于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推动外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Ellis, N.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 review with commentaries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24).

[2] Gass,S.M. Input and Interaction[A]. In Catherine J. Doughty and Michael H. Long (eds.),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 225-254.

[3]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C]. Longdon: Longman, 1985.

[4]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its rivals[A]. In N.Ell(Ed.). 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of languages[C].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4.

[5] Kumaravadivelu. B. Intake Factors and Intake Processes in Adult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 1994, 5(1):33-71.

[6] Pienemann, M. Language processing capacity[A]. In Catherine J.Doughty & Michael H. Long(Eds.).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 679-714.

[7] VanPatten, B, & Oikkenon, S. Explanation versus structured input in processing instruction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6 (18):495-510.

[8] VanPatten.B Processing Instruc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Commentary[C].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004.

作者简介:赖艳(1977-),女,汉族,四川绵阳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

向:二语习得。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规则学习与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