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动机模式的发展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6-27 07:36:10

外语学习动机模式的发展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 本文介绍了经典模式理论及此后发展起来的五种有影响力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对激发外语学习动机的方式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外语学习 动机模式 外语教学

引言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各种动机理论模式相继建立,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得相当成熟。对动机模式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清动机的要素、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而指导外语教学。本文从Gardner的经典动机模式出发,回顾了几种有影响力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并在这些模式的指导下对激发学习者动机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外语学习动机经典模式:社会教育模式

二语动机的研究起源于加拿大学者Gardner,经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Gardner和Lambert提出了二语学习的社会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探讨了影响二语学习的五大因素:动机、态度、融合性、工具性及语言焦虑。其中,动机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他一切因素都要以动机的存在为前提。Gardner(1985)对动机的定义是:学习者为达到某种学习目的而作出的努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态度。由此可见,学习动机模式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测量:动机强度、学习语言的愿望、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这一模式强调了“语言态度―动机行为―学习成绩”三大因素的线性关系,即语言态度影响动机行为,动机行为影响外语学习效果。

经典模式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外语学习动机,忽视了教学环境及学习者认知过程等对动机的影响。因此,针对经典模式的不足,许多研究者开始进一步发展动机模式。

二、外语学习动机模式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研究者们不再拘泥于社会心理学框架内的研究,而是结合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生物科学、行为主义理论等领域的成果进行研究,拓宽了动机研究的范围。

(一)Gardner和Tremblay的发展动机模式

认知心理学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丰富的动机理论,包括期望――价值、自我效能、归因、目标及自我决定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启发下,Gardner和Tremblay于1995年提出了经典模式的发展模式,在态度和动机行为之间增加了目标显著性、效价和自我效能三个因素,使他们的动机理论成为有机整体。如图所示:

目标显著性指对学习者来说,设定目标可以引导注意力、激励个体的毅力并制定合适的计划。效价指学习者赋予其行为目标的价值。自我效能指人们对于一定时期内能够达到目的的信念。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对学好外语有较强的信心,对自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完成学习任务。(秦晓晴,2002:76)。

发展模式从认知视角出发,将动机研究引入更深更广的领域,并且重视教学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弥补了宏观研究的不足。

(二)D?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维建构模式

另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是D?rnyei的动机三维模式。他将动机分为三层: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况层面。语言层面指目的语的特点、文化、社团以及目的语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会影响外语学习者的目标取向和动机行为。学习者层面指与学习者相关的个性特征和情感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自信心,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动机和学习效果。学习情况层面是与学习情境相关的因素,包括三部分:与课程相关的因素:教学材料、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等;与教师相关的因素:教师的性格、行为、教学风格等;与学习集体相关的因素:集体凝聚力、集体规范、集体目标等(D?rnyei,2003:11)。

动机三维模式重视学习者个体和学习环境对动机的影响,有助于课堂教学下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在类似中国这样一个单语环境里,课堂教学是外语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三维模式在国内动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Williams和Burdner的动机扩展模式

Williams和Burdner将动机因素概括成两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外语学习兴趣、学习价值、学习者个体特征、情感因素等;外在因素包括:学习环境、指导教师等。这种侧重于影响因素的分类与D?rnyei的三维建构模式相似,但却缺少对语言层面因素的归纳,因此没有后者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大。

(四)Schumann的神经生理动机模式

20世纪90年代,John Schumann在二语习得领域中首次引入了脑神经学方面的理论,这一举措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在Schumann的动机模式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刺激评价系统,它在人脑中的作用机制有五个维度:新颖性,指刺激的意外程度;愉悦性,指刺激物的吸引力;目标价值,指刺激物能否满足需求或达到目标;处理潜力,指个体处理事件的能力;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指事件是否与社会规范相符合(D?rnyei,2003:10)。

神经生理动机模式将动机结构简化成五个维度,是所有动机结构的简化模型,但它没有解释动机的本质和内部要素的关系,应用范围比较有限。

(五)D?rnyei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动机模式

以上提出的动机模式都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近年来,D?rnyei开始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提出了以过程为导向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D?rnyei将动机过程分为三个部分:行动前阶段、行动阶段和行动后阶段。行动前阶段指学习者根据自我需求选择学习动机;行动阶段指学习者抱着学习动机实施动机行为学习外语。行动后阶段指学习行为结束后,学习者对整个过程中动机的回顾和评价。这一模式将动机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与以往的静态研究相比有更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外语学习动机模式与外语教学

D?rnyei(D?rnyei,2001:116)曾指出:教师帮助学生增强外语学习动机是教学效果的核心所在。在中国这样一个与目的语接触少的单语环境里,学习者主要靠课堂来学习外语。因次,教学活动对外语学习动机有重要的影响。在上述各种动机理论模式的启示下,教学活动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激发学习动机。

(一)为激发动机创造条件

根据D?rnyei三维模式可知:动机策略只能在适当的学习情景中应用。运用动机策略之前,必须首先满足学习情景的三要素。因此要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编写对学习者有吸引力的教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集体的凝聚力。

(二)激发学习者动机

根据Gardner扩展模式中的目标显著性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明确教学活动宗旨,尽量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这就要求不仅教学内容要新颖,课堂组织也要灵活多样,适当穿插语言游戏,有效实施电化教学,增强学习动机。

(三)保持和保护学习动机

根据D?rnyei三维模式中的学习者层面理论,自信心影响学习者的语言焦虑和自我效能。课堂是一个容易威胁面子的环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失去自信心。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消除对外语学习的焦虑和恐惧;在课堂教学和批改作业中要及时肯定每位学生的成绩,保持学习动机。

结语

本文介绍了几种有影响力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这些模式都重点描述了动机的内在结构和要素,但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科学全面的解释,对动机的本质也尚无定论,动机理论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此外,D?rnyei的以过程为导向的模式是这一领域的新成果,而国内实证研究中还缺乏对这一理论的应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对动机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D?rnyei,Z.,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England:Pe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116.

[2]D?rnyei,Z.,Attitudes,orientations and motivations in language learning:advances in theor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A].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ing,2003:3-27.

[3]Gard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4]Gardner,R.C,P.F.Tremblay.Expanding the motivation construct in language learning[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9,505-520.

[5]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74,4,74-79.

[6]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2003:24,3,16-19.

上一篇:英语歧义幽默欣赏 下一篇:论目前英语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