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地方性技能人才的校本教材开发策略

时间:2022-07-02 10:01:44

培养地方性技能人才的校本教材开发策略

【摘 要】地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行业、新技术、新岗位的出现,对技能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弥补现有中职教材的不足,学校应联合企业、行业及教育界人士共同开发与行业岗位相匹配的校本教材,使教育改革与经济改革保持同步。昆山花桥商务城中专通过开发金融服务外包专业的校本教材,践行“专业与职业相结合、技能与岗位相结合、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校本教材编写理念,为地区企业解决了员工岗位培训缺乏合适教材的问题,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地方性技能人才 校本教材 开发策略 金融服务外包专业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新行业、新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专业技能性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这无疑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一轮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各职业学校顺势应时,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纷纷开设了相应的新专业、新课程,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但同时,学校传统的统编教材明显滞后于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校本教材的建设与开发已成为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金融服务外包这一新专业的开设为例,对职业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及开发策略做出分析与思考。

一、金融服务外包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把原本应由自身处理的某些非核心业务,委托给本机构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处理的经营方式,如业务流程、财务、人力资源等,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竞争力,增强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从兴起到发展,不过十几年时间,但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了解,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技能性人才缺口很大,这无疑为职业教育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一)基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昆山花桥商务城作为我国最早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区之一,连续三年荣膺“中国十大最佳服务外包园区”称号,被授予“中国最佳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奖”,连续承办四届“中国金融外包峰会”。近年来,花桥为加快形成“金融上海、后台花桥”的新格局,积极建设国家级金融服务外包先行区,全面打响中国金融“硅谷”品牌。万国数据、法国凯捷中国交付与共享中心、全球金融服务中心等企业落户花桥,加速了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集聚,构建了产业链。根据规划,花桥商务城将于2015年力争实现金融服务外包产值超过140亿元、金融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的美好愿景。据调查,技能性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商务城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基于现有教材不足的态势

根据对花桥商务城金融服务外包业用工需求的调查,会计与金融事务、银行后台数据处理、呼叫服务等行业的技能性人才缺口较大。前者虽属传统行业,但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专业知识也需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不至于被淘汰。后者属新兴的行业和岗位,现有教材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知识性较强而技能性较差,基础性凸显而时效性缺乏,滞后于企业现有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以此弥补现有教材的空白与不足。

二、金融服务外包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原则

校本教材开发要明确目标定位,一要满足企业岗位的用工需求,二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一)注重实用性

根据传统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之所以出现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相脱节的现象,是因为课本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知识的更新速度,所以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传统教材向现实的拓展与延伸。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面向企业和劳动力市场,要与市场更新及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否则开发的校本教材就缺乏实际使用价值。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考虑时效性和岗位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经验,方能学以致用。

(二)注重普适性

校本教材开发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关注其认知水平和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为满足当下和未来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普适性职业能力的培养。“普适性职业能力指的是作为一般素质的关键能力,它是核心课程中的‘核心’,指所有学生都必须学的、核心的学习内容,以求掌握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和工具性的能力。”[1]所以,校本教材开发时要在原有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的基础上,加入对学生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人文素养、劳动素养、生活素养等,使学生“有能立身”,更“有德立足”。

三、金融服务外包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策略

(一)校本教材的开发程序

首先,成立校本教材开发委员会,成员由学校主管校长牵头,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教育专家等共同组成。其次,专业教师进行教材编写,然后听取企业专家、教育专家的意见,完成教材编写的样稿。第三,进行编写评审、实践和修订。(如图1)

图1 江苏昆山花桥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程序图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1.专业与职业相结合,要体现拓展性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基于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要的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的介绍,是对统编教材的补充或延伸。”[2]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要弥补现有教材知识点的不足,以金融服务外包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为例。《呼叫服务员》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现使用的专业教材包括《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财经版,2006年出版)、《网络技术》(高教京版,2008年出版)、《呼叫服务员(国家四级)》(劳动版,2007年出版)、《销售语言与服务礼仪实训》(高教京版,2008年出版)等,但根据对花桥商务城呼叫公司的调查,掌握这些知识仅能够满足一般座席岗位的要求,对于职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还远远不够。在呼入呼出过程中,绝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更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营销技巧、应变能力及其他知识,但以上教材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素养显然后劲不足。因此,为对接行业的发展,满足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花桥商务城中专组织了部分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开发了7本校本教材:(如表1)

表1 金融服务外包专业・呼叫服务员校本教材开发一览表

以上校本教材的开发,一方面从广度和深度上对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和诠释,既有对行业起源发展的概述,也有客服过程中的应变技巧和实战案例,同时加入认证考试的训练,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教材本身具有推广价值,为其他中职学校开设此类课程提供了思路,也为企业解决了员工岗位培训缺乏合适教材的问题。

2.技能与岗位相结合,要体现场景性

校本教材的内容设计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要打破传统单纯的理论式讲解,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岗位的要求和学校的实训条件,构建实际的应用情境,使教材内容完全贴近工作过程。因此教材的内容需简化理论性描述,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做到精简实用,以达到即学即用之功效。“校本教材的建设就是将校外的教育环境虚拟化、将企业的资源提取成教学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实现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3]

2012年出台的《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这一教学理念从提出到落实推广尚需一定时日,校本教材有其自身的灵活性,可以及时贯彻这一理念并实施。在编写中要做到:以生动具体的任务和逼真动人的场景设计,来实现校企对接,实现教学环境企业化、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的目的。

所开发的校本教材,在贴近行业的同时,又需要与行业使用的培训教材区别开来。相比而言,企业使用的培训资料注重大量的案例呈现与讲解,校本教材编写需考虑更多:一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出发,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专业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行业岗位的要求;二要把握多元发展的原则,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出发,既要注意岗位的适切度,也要兼顾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度和迁移力,以免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将来再就业时受限;三要注意知识的典型性、递进性和完整性。面向市场和企业,并不是完全行业化,不能盲目追求“无缝对接”而忽视了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以免在编写过程中出现知识断层。

3.规范与创新相结合,要体现特色性

校本教材的开发绝非人云亦云,否则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需对原有的教材或资料进行调整、删减、增补,去粗取精,吐故纳新。尤其是新兴行业的涌现和新专业的开设,这些都是具有地域色彩的,具有普遍性的同时更具有特殊性,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绝不能闭门造车,而要深入地区行业、企业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在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开发。以金融服务外包专业的数据录入方向为例,除使用本专业需要掌握的计算机和财经知识外,根据企业人士的建议,学生还需掌握一定的行业后台操作技能,因此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了《行业后台数据录入实训》校本教材,以强化学生的日常实训,提高其岗位技能水平。一方面,企业的介入使校本教材具有企业化的特点,为学生的岗位实训提供指导;另一方面,校本教材的开发,也会加快专业教师的成长步伐,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和打造品牌服务。

(三)校本教材的呈现形式

1.项目式课本教材

项目式课本教材是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引领,“以生产岗位工作任务的相关技能训练为主线,链接相关的专业基本知识或生产技能,实现以专业理论为技能训练服务的特色目标。”[4]这类教材的编写需要行业技术人员的深度参与,企业负责提供案例项目,专业教师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按照课程教学的规律和需要、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职业的成长规律等进行编排,确定编写内容和顺序,同时要确保“所选的教学项目必须有完整的工作过程,有清晰的轮廓,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充分融合,便于组织实施和自主学习。”[5]项目式课本教材编写的框架包括:创设工作情景――明确教学目标――设置知识要点(理论知识和企业案例)和操作要点(技术指导)――进行知识拓展和技能巩固――实施评价标准。

2.案例式活页讲义

案例式活页讲义是对统编教材和项目式课本教材的案例补充,这样的案例时效性更强、灵活度更大,具有随时补充、不断更新的功能。案例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案例可正可反,但要完整、具体、生动、贴切,具有针对性、启示性和探索性,便于展开教学讨论和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3.指导式操作手册

手册式的指导教材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训、实习编写的,包括知识及技能指导概要、工作任务单(书)、实训计划书、评价表、实习手册等。不同的专业可以结合相应企业岗位的工作手册进行编写制作,通过校企合作营造工作情境和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工作过程,让学生适应定岗定位的角色转换。

4.复习式补充习题

为提高学生的考级考证通过率,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编写补充习题作为校本教材。目前中职类课本的配套教材较少,考工考证的复习指导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专业教师可按照考纲要求,整合知识点,精选习题,便于学生巩固复习,如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编写了《呼叫服务员认证培训练习题》,方便学生通过国家职业资格《呼叫服务员》四级考试。复习式补充习题的编写要注意因材施教,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做到查漏补缺,如此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考级考证通过率。

5.综合式电子教材

校本教材除传统的课本、讲义等形式,还可以PPT、实训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呈现。

校本教材的开发源于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由于校本教材培养出的技能性人才还要回归经济社会迎接挑战,所有校本教材开发的参与者都要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要有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对待校本教材的开发。唯其如此,校本教材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注释:

[1]王春秋,史庭宇.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制度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2(16):87.

[2]袁笑.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策略及呈现形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69.

[3]袁笑.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策略及呈现形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68.

[4]张宪立.谈项目式驱动一体化教材的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11(4):54.

[5]王建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74.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

链接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在liguiqiang4159的博客中介绍了中职校校本教材开发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实用便学原则

教材开发时,要针对培养对象和目标,认真地进行岗位需求分析,选择岗位实用的知识和技术编入教材,从学生就业够用、创业适用的角度开发教材。同时教材的知识、技能深浅度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方便学生自学。

二、职业特色原则

教材开发时,要侧重某一职业去收集知识、技术等信息,设计核心专业技术传授的模块。在知识科学性的基础上,强调教学模块的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重视知识点和能力块的设计,模拟典型的操作程序,侧重案例设计。

三、创新有趣原则

教材开发本身就是一项创新的工作,提出的观点内容要反映企业时代特点,用新理念、新理论编辑教材,教材编辑的方法与体例应是富有创造性的。从内容到形式应该新颖,能给学生以较大的刺激和较强的震撼,使学生产生共鸣,感到有趣。

四、吐故纳新原则

教材开发的内容,要推陈出新,更要吐故纳新。在保留正在应用的传统知识技术的同时,要清除陈旧的不适用的知识和技术,还要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和技术,使教材的核心内容与当代科技知识保持同步。但是吸纳最新科技成果,一定是在应用中定型的新技术,回避那些论证了而没有实践的新技术。

五、灵活多样原则

教材开发以培养能力设单元,以典型技术或工序做模块,以处理问题为案例等等,灵活地逻辑排序,编辑多样的教材,不搞学科性教材的大而全的知识体系。

上一篇: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 下一篇:浅议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肩负的德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