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信息交流模式研究综述

时间:2022-07-02 07:29:04

科学信息交流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从正式与非正式科学交流渠道的研究、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模式的研究,以及电子出版、数字图书馆角度的研究这三个方面对科学信息交流模式研究进行综述,指出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及Web2.0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模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数字时代信息交流模式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信息交流;学术交流;科学交流;交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9-0016-02

0 引言

信息交流是人们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进行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有效传递与交流活动。信息交流渗透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维持人类生活,也活跃人类生活。国内外学者在全面分析和总结以往的交流现象和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交流的种种模式,如:申农的通讯模式、拉斯韦尔的5W模式、F.W.兰开斯特的“情报传递循环圈”模式、布雷多克的7W模式、施拉姆互动模式等,其中又以米哈依洛夫的科学交流模式最为典型。

信息交流模式对于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和价值、有效促进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鉴于各种信息交流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在新形势下对它们进行重新梳理和审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值得的。本文拟在对相关学术论文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交流模式进行综述,并总结信息交流模式研究的热点和研究趋势。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于信息交流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正式与非正式科学交流渠道的研究,二是对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模式的研究,三是从电子出版、数字图书馆的角度对信息交流模式的研究。科学交流“正式过程”与“非正式过程”的划分,曾在传统的基于纸质载体的科学交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当今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交流活动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网络载体兴起以后,“非正式交流”在科学交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都需要重新定位。信息技术、网络和电子出版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科学交流体系的逐步重组,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得数字时代信息交流成为研究的重点。下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对信息交流模式研究进行综述。

1.1 对正式与非正式科学交流渠道的研究

早在1986年,丰成君就指出随着交流技术的改进,将科学交流区分为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的划分标准会越来越模糊,在实际中逐步失去意义。1994年,邹志仁提出应依据情报交流的主体及其关系来建立情报交流的模式,根据有无中介元的介入以及其所起的作用,将情报交流过程分为“直接交流”、“准中介交流”、“中介交流”3种模式[1]。美国社会学和科学史学家Derek de Solla Price对“无形学院”的定义作了现代阐释,指称当时各个科学领域不受地理限制的非正式人际交流网络[2]。根据这一观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关于非正式交流的研究中是最有影响的。

1.2 对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模式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网络作为新兴的信息载体对科学信息交流模式的影响,以及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流模式显示了相当的关注。Zhan Jenny指出,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以非正式信息交流以及正式的文档编制为特点,而万维网的发展,使得正式与非正式交流机制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有关信息利用、信息评估以及信息系统的现有理论正面临着电子环境的挑战[3]。更多的学者重点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交流模式,通过对网络论坛、电子邮件、学术博客的研究,指出Blog、RSS和Wiki是Web2.0环境下居于核心的信息交流模式。

1.3 从电子出版、数字图书馆的角度对信息交流模式的研究

除了探讨正式与非正式科学交流渠道,以及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交流模式之外,国内外学者在新的技术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已经开始跳出对传统学术出版物形式如图书和期刊等的讨论,转而从电子出版、数字图书馆的角度全方位地研究科学信息交流模式。美国西北大学Davidson Lloyd指出,Internet及信息数量的爆炸式发展推动了科学交流从印刷品向数字化媒介转变,所有科学信息的交流和发行,包括科学技术类期刊杂志及专题著作等,都将完全电子化,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现[4]。数字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是一个科学交流的新概念,是基于一个以信息对象的形式创造和知识的研究者的网络。

2 信息交流模式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通过对前面相关主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对于信息交流模式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成果,其中热点和趋势明显:

1)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模式。有关数字图书馆技术层面的实现方式、关键技术等问题已经成为图书馆、计算机领域内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好地做好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交流与服务工作,结合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的环境与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重构新型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2)基于Web2.0的的信息交流模式。随着Wiki、Blog、RSS等网络技术的出现,用户可以自由地在网上传播、分享、交流信息, Web3.0使用语义技术促进了数据互连和自定义的便携式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及时的推广知识,建立一个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信息交流模式,创造出一个“共享、重组、再造”的新型信息交流平台。

总体来说,科学信息交流模式的研究仍然存在理论探讨不足的问题,未能建立起坚实的理论体系,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科学信息交流模式的研究,将逐渐地趋于有组织和系统化的深入探讨,而数字时代信息交流模式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邹志仁.情报交流模式新探[J].情报科学,1994,15(4):34-37.

[2]Derek de Solla Price,Donald de B.Beaver.Collaboration in an Invisible Colleg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6,21(11):1011-1018.

[3]Zhan Jenny.Putting faculty profiles on the Internet[C].ASEE Annu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1995,2:2835-2838.

[4]Davidson Lloyd A.The End of Print: Digitiz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Revolutionary Changes in Scholarly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in Scientific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xicology,2005,24(1):25-34.

上一篇:文思海辉企业发展新战略 下一篇:华为存储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