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指导策略

时间:2022-07-02 11:11:28

浅谈中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指导策略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

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找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而且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学生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这种知识必须成为能力。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提高。

尽管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却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呢?问题大多在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教师应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的方法,并通过收交阅读报告等形式及时监督检查,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三种阅读方法:

第一种是信息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是快速阅读法。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快速更新,人们每天需要获取大量的新的知识或者信息,因此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然而,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视所读的材料而定。如果所读材料是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精彩的,要多读几遍,加强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把握,尽可能地把文章理解透彻。

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都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对于这类资料,读者应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像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时了解当前形势或者研究某一段历史,速读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视所读的材料而定。

第二种是经典著作阅读法,这种方法用来阅读文学、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尤其是阅读文学,要放慢阅读速度,充分理解消化,读者的眼睛经常还可以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经典著作阅读法阅读文学作品,要充分去体会文学作品的文学特色。默读与精读经典著作,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精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学生在精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边读、边想、边理解,边总结。

第三种是朗读法,是古文与诗词的阅读法,除了阅读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阅读时应该非常缓慢,勿必使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阅读诗词更要注意听到声音,即使是一行诗中漏掉了一个音节,照样也能听得出来。阅读时要注意它的韵律,聆听词句前后的声音,还需要从隐喻或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中获取自己的感知。文学家的作品,唯有充分运用这种接受语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们的聪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这种依赖耳听――通过眼睛接受文字信号,将它们转译成声音,到达喉咙,然后加以理解的阅读方法,归根结底同我们的臆想能力相关。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时期。有人做过统计,每年学习40周,每周学习50小时,总计为1.2万小时,它等于一个人参加工作后的全部阅读时间(3.6万小时)的1/33,等于一个人毕生阅读时间(6.8万小时)的1/36。在这弥足珍贵的阅读时间里,怎样才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教师的指导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

策略之一:定向阅读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的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中学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是重要的,常常对人的一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是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终生从事的目标。陈景润在中学时就决心献身数学,周仁在中学时就立志于研究中国的古陶瓷。因此,对于中学生朋友而言,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之上,选择一两个“中心兴趣”进行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中学生的课余阅读潜力是很大的。有人对中学生的课内阅读量和课余阅读量做过对比统计:初中一年级学生在一学期内所读的各类教科书共约70万字,高中一年级学生在一学期内所读的各类教科书共计130万字;而在同一时间内,他们在课余进行感兴趣的课外阅读,阅读量分别可达700万字和1000万字,课内和课外的平均比值为1:9。如此浩大的阅读量,如果我们能确立自己的中心兴趣,按自己的兴趣、目标、能力进行定向阅读,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策略之二:选择阅读

数学家王梓坤说过,读书要选择。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不值一看,有的只值看20分钟、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辈子,有的将永远不朽。即使是不朽的超级名著,由于我们的精力与时间有限,也必须加以选择。

选择阅读策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选择含义是“读第一流的书”。在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章中,只要经过认真地筛选和比较,你就不难发现,属于某一学科的第一流的代表著作有哪些,属于千古流传的文学名著有哪些,属于最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有哪些,只要熟读这些著作,你就可以领略学科的全貌,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第二层选择含义是“读一流作者写的书”。所谓的第一流的作者,是指在该学科领域里最知名、最有权威的科学家、学者或者是最知名的作家。他们站在该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洞察该领域发展源流和发展趋势。读他们写的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要了解“第一流的书”和“第一流作者写的书”,其方法是通过推荐书目了解,或是请老师、家长推荐介绍。

策略之三:时间巧安排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除了进行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还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就必须会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

零星时间阅读法。要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的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过:“我用的是零布头,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没有整段时间,就尽量把零星时间利用起来,每天二三十分钟,加起来可观得很。”写下皇皇巨著《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整段时间阅读法。寒暑假、节假日对于爱读书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这段时间老师要多布置阅读作业。让同学们在适当娱乐、温习功课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许鹏河北省衡水市滏阳中学053000)

上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一二三”模式创新体会 下一篇:简约之美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