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学与文化差异

时间:2022-07-02 10:47:28

高校外语教学与文化差异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熟悉一种语言的文化特点就学不好这种语言。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由文化产生的语言问题是很多的。这对大学生正确使用这样外语形成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注意到汉英的文化差异,了解英语这种语言所表现的特定文化内涵,是极其有必要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 差异

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必定会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差异,生活在汉民族文化氛围中的大学生是以汉语为母语,早已在头脑里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系由此往往会产生中式英语“Chinglish”。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联系起来加以传授,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言交际障碍。本文将从语言结构,语义呈现和语用性能这三个方面来简要地探讨中英文化差异。

1.语构文化。在汉语的句子,重心一般落在句尾,而英语句子重心则一般放在句首。例如:It is a universally accepted fact that a greedy person must be in want of everything

(凡是贪婪的人总希望得到一切,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事实)。这种汉英表达习惯的差异是由于用汉语表达的人重视整体,中国人做事一贯秉承不要因小失大,凡事以大局为重。整体决定个体,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纵观中国人的名字一向是姓在前,名在后,意思是人隶属于某个家族,通讯地址也是先写国名,省名,市名,路名,最后写人名。而西方人注重个体成分的独立性,因此遇到任何事都习惯于对其分析分解。西方人在写名字时会将名写在前面而姓写在后面,以此来表明对个体的肯定。在写通讯地址时,也是先写人名,然后才是室号,街道,区,县,市,省,国家。

2.语义文化。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在西方国家,狗的形象一般为褒义,常可泛指“个人”。如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得意的日子。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我们常说a top dog。但是,在汉语中,尽管人们把狗也视为宠物,但是用来指人时狗的形象也多含贬义,例如“狗咬狗”,“哈巴狗”,“走狗”等。再看以下短语:in the red (亏损),white-headed boy(宠儿),青楼(brothel),黄粱美梦(pipe dream)。从类似这样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着眼于颜色时,汉译却毫不顾及颜色;而但汉语着眼于颜色时,英语又不用颜色表示。所以英语中某些常用词汇在意义上与汉语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等值性,切不可望文生义。

3.语用文化。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词语使用场合的特异性,因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潜在观念差异,语言信息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等都属于语言文化范围。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教师应注意以下语言文化差异。

(1)寒暄寒暄是交际的开始阶段。寒暄时的语言也是相当规约化的。汉语中寒暄通常是“你多大了?”,“你结婚了吗?”,“你挣多少钱啊?”等等,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而在西方文化中,年龄,收入,婚姻等等属于个人隐私范畴。西方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isn’t it?”或者“It’s snowing hard,isn’t it?”。也可以对对方的衣着或者相貌寒暄几句,如“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等等。

(2)称呼中西两国人们相互间的称呼习惯相差极大。在西方国家,直呼别人的名字是准许的。这样做,双方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尊重对方之处。如在称呼未婚女子Kate Smith时,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称呼 Miss Smith,Kate或者title (头衔,职位)+Smith,例如Professor Smith,Doctor Smith等等。但是,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英语中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以用于称呼。对于西方国家的称谓方式,尤其是称“名”的方式,中国人感觉很不习惯,因为在汉语文化中,只是比较熟悉的人或者比较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称“名”。

(3)告别在西方家里做客,要离开时,客人应该有礼貌地先对主人说:“Well,I think I’d better be leaving now,I don’t want to be caught in the rush hour”(我想,我现在该走了,一会要堵车了)。离开时会说:“I have a good time,thank you,Good-bye!”。如果你请别人花费很多时间帮了你的忙之后,可以说:“Thank you a lot for your help!”或者“I’m sorry to have taken up so much of your time”。

(4)邀请西方人通常发出口头邀请,有明确的时间,日期和地点。邀请客人时,主人通常会说:“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next Sunday evening”.如果对方只是说:“Drop over and see me if you have time.”,那么这只可能是寒暄罢了。

总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各自有各自的规约和习惯,这些规约或习惯导致了文化差异。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只有在学生有了足够的文化差异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对外语的理解力,应用的熟练层度才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安国.试论文化导入与外语教学的相互关系[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2]陈继英.文化差异与英语语言教学[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8.

[3]王峻岩.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对比[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

上一篇:《意象·净土》:探索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新表达 下一篇:2―连通三正则平面网络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