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桂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时间:2022-07-02 10:26:44

浅谈桂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摘要】桂林发展乡村旅游有重要的意义,可增强桂林旅游的总体吸引力,提高桂林旅游的重游率,延长游客在桂林的停留时间等,但现阶段桂林乡村旅游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也还欠缺,并且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文章对桂林主要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进行分析与比较,提出了其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

【关键词】桂林;乡村旅游产品;战略

乡村旅游(ruraltourism)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rurality)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尤其是能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而受到旅游者的欢迎。乡村旅游最早始于1855年的法国,表现为一群贵族到巴黎郊外农村度假、学习和参与农村劳作,并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桂林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地主要有近郊型、景区周边型和远郊型三种类型,本文以这三种类型为划分依据,以桂林典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灵川、龙胜和恭城红岩村为例,分别对这三个旅游目的地进行分析与比较,并提出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

一、桂林乡村旅游发展的分析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有着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顶桂冠。桂林旅游起步较早,根据巴特勒的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桂林的旅游已经经历了介入期、探索期、发展期,并进入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稳定期(图1所示),为了避免其旅游发展到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衰弱期,途径之一就是可以进行产品“切换”,即在衰弱期到来之前,就已经进行旅游产品的再开发,实现更新换代,以使旅游开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步人复兴期的良性循环。本文基于这点,认为可以把产品切换到桂林的乡村旅游产品,找到桂林旅游新的生命周期。

桂林的乡村旅游地分为近郊型、景区周边型和远郊型三种类型,下面以这三种类型为划分依据,对桂林典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灵川、龙胜和恭城红岩村进行分析与比较。

(一)研究区域概况

1.红岩村

红岩村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的一个小山村,地处莲塘岭万亩月柿园中,距县城14公里,距莲花集镇2公里。全村有耕地786亩,其中水果种植面积600亩,现有农户95户,人口390人,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瑶族风情浓郁,民风淳朴,是原生态瑶族聚居地,保留有两千多年的摊舞、羊角舞、师公舞等,也有盘王节、关公节等传统节日。过去,红岩村在广西49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的恭城县里也是出了名的穷村。然而,自1985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县通过以沼气为纽带,以养殖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重点,把两者紧紧扭在一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让猪粪入池,沼气入室,沼液渣入地,构建起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人均年收入也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400元增加到2006年的7000多元。21世纪初,红岩村开始走生态旅游的路子,从“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到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其标志为2003年“十一”黄金周正式推出乡村生态旅游。红岩村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于2005年12月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称号。

正如桂林市旅游局局长李志刚所说:“乡村旅游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乡村所在地本身就处在景区;第二种,规划时就是按乡村游来规划的;第三种,是农村发展后的副产品。红岩村就属于第三种,这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红岩模式这个新农村建设中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它一开始并不是旅游产品,而是在新村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城里人,渐渐变成了旅游产品。

2.龙胜

龙胜县位于桂林市西北部,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少数民族,总人口1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占总人口的77.22%,其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可用“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来概括。龙胜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和民族风情浓郁,不仅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广西旅游大县,其标志性景点龙脊梯田,龙胜温泉每年都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龙胜县的乡村旅游始于1993年,泗水乡的白面瑶寨与和平乡的金竹壮寨分别利用其典型的瑶、壮楼居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开始了对外旅游接待,当年即接待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上千人次,1994年白面瑶寨因旅游接待人均增收达500元,金竹壮寨人均增收600元,少数民族贫困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此后,不少村寨利用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优美的乡村景观等乡村旅游资源陆续开发乡村旅游景点。据初步统计,该县目前共有和平、龙胜和泗水3个乡镇的11个自然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乡村旅游,2004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20多万人次,占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的50%,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000万元,约占全县旅游年总收入的40%,全县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

3.灵川

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南、西三面环抱世界风景名城桂林市,县城距桂林始发站7公里,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30公里,湘桂铁路、国道322线、桂海高速公路和桂林绕城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辖4镇7乡,总人口35.4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05万人,回、瑶等少数民族1.6万人。

灵川县充分发挥紧邻旅游名城桂林市的区位优势,依托秀丽的山水风光,独特的风味美食,古朴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形成了以生态休闲、风味美食、人文古迹为主的特色旅游新格局,走出一条独树一帜的特色旅游新路子,特别是近几年毛洲岛的农家乐旅游办的风风火火,并获得“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称号。

(二)研究区域的比较

通过上述对三个研究区域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红岩村的乡村旅游是由于新村的建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该村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月柿节为其乡村旅游吸引了更多的中外游客;龙胜的乡村旅游则是依赖其著名景区龙脊梯田的辐射效应及自身浓郁的民族风情发展起来的;灵川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利用紧邻旅游名城桂林市的区位优势,通过各种农家乐项目,吸引城市周边的旅游者前来体验农家生活。

在开发与管理模式上,红岩村采取的是政府与村民联合开发与管理(表1)。红岩村新村的建设、一年一度的月柿节都需要政府出资及出面组织,并从宏观层面上进行定位、宣传与引导。农民则负责提供旅游过程中的家庭旅馆和餐饮,并从事可作为旅游资源的农作物的生产等;龙胜龙脊景区由龙胜旅游总公司、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村民进行联合开发。根据龙脊景区经营权转让合同的规定,投资公司在景区内不设服务点,不从事旅馆、餐饮业,景区内的经营由村民负责,公司获得景区内的门票收入,每年给村里10~15万元的梯田耕种维护费;灵川大圩古镇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模式属于村民自行开发与管理。其管理与经营都是由村委会或村里成立的旅游协会负责的,组织者或管理者收取门票,而村民提供家庭旅馆和餐饮并从中获益。村集体从乡村旅游中获取的收益部分分配给村民,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地乡村旅游地类型乡村旅游类型开发与管理模式恭城红岩村远郊型观光农业型政府与村民联合开发与管理龙胜景区周边型民俗文化型政府、企业与村民联合开发与管理灵川近郊型农家乐村民自行开发与管理

二、桂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

桂林的乡村旅游还处在探索和参与阶段,产品开发存在许多不足,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现状,并提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相应战略。

(一)桂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桂林乡村旅游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旅游经营者缺乏对乡村旅游优势的认识,盲目地将乡村城市化,背离了乡土性的根基。二是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明显滞后,大部分乡村旅游只是停留在赏花、摘果、吃农家饭的层面。三是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未被普遍认识。四是乡村开发特色不鲜明,同质现象明显。五是乡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六是乡村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七是当地居民对其所在地的资源、文化缺乏认识。

(二)桂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

1.联合开发战略。联合开发战略主要是指旅游旅游景区和其周边的乡村旅游地紧密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对于著名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其客源市场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景区的知名度,在旅游旺季时这些乡村旅游地又可以起到分散景区客源,并且利用其特有的民俗风情和农耕文化进一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因此,依托景区的辐射作用,实行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联动开发,将农业和自然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开发为乡村旅游产品就成为此类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2.差异性开发战略。由于旅游产品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它的差异性,而文化差异是最显著的。因此对于乡村文化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村落(如龙胜泗水乡的白面瑶寨与和平乡的金竹壮寨),应以乡村意象为最高层次,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精心设计乡村文化旅游的内容,体现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的“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当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挑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队来到泗水街举行节日盛会。未婚青年在这一天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另一个重要节日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四金坑红瑶的“半年节”,这是红瑶一年中最大的也是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活动中,红瑶同胞互相交流农业生产经验、农业技术,尽情载歌载舞,还会进行篮球、民族歌舞、拔河等比赛活动。除各种节庆日外,还会有各种活动供游客欣赏,如:比长发、评寨花、打旗公等,都富有民族特色,能够让游人领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让游客体验出浓郁特色的地方乡村风情。

3.市场资源导向战略。市场资源导向型战略是指结合市场需要和乡村旅游资源的相对优势开发旅游产品。由于现代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生活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放松身心的地方。近郊型乡村旅游地位于都市郊区,具有良好的市场区位,其秀美的自然环境、朴实的民俗风情正好能满足都市人的需求。因此,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不仅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也不难筹集发展旅游所需投资。如灵川利用其区位优势,面向其周边的城市居民,开发出各种休闲观光、采摘、务农参与和体验品尝型产品,满足客源市场的需要。

4.政府主导战略。远郊型乡村旅游地由于距离市区远,且大多交通不便,又缺少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条件,但却具有与城市环境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且人文风俗淳厚、生产生活方式朴实,对城市居民形成巨大的吸引力。由于资金和交通一直是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使得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初期举步维艰,这时政府的支持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且旅游产品的公共品的属性和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必然需要政府提供旅游基础设施,制订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其生产环节的协调。如恭城红岩村乡村旅游的发展,采用的就是政府主导与村民合作的战略模式,开发休闲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产品。

5.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资金一直是困扰乡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乡村旅游规划者为降低成本,不惜以环境为代价,对乡村进行盲目和无序的开发,并且景区周围群众的环保意识不强,随意设烧烤小吃点、毁林开荒,废水、垃圾乱排乱倒,白色污染严重,对乡村景区的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乡村景观之所以吸引游客,就是因为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幽雅宁静的生活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但是这些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往往是脆弱的,很多都不可再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保护和开发并存的原则,使乡村旅游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景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

[2]朱晓媚.村级生态经济综合开发的运作模式探讨――基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的考察\[J\].农业经济,2007(8):48-50.

[3]乡村游就是要让农民参与农民受益\[N\].中国青年报,2006-8-18011旅游周刊.

[4]粟维斌,陈尚玲.龙胜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3).

[5]灵川:特色旅游春光无限\[J\].桂林日报.2007-5-2602.

[6]宋书巧,张建勇,王晓丽.广西乡村旅游实证研究\[J\].学术论坛,2006(10):96-100.

[7]李炳昌.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8,28(3).

作者简介:

黄艳萍(1983~),女,湖南邵阳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产品及开发。

上一篇:巴马打造生态长寿旅游品牌的调查和启示 下一篇: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