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副词“再”和韩语副词“”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2-07-02 01:43:51

汉语副词“再”和韩语副词“”的对比分析

摘 要: 汉语副词“再”和韩语副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频繁。由于两者都可以表示比较、持续、重复、添加等意义,两者的区别成为两种语言学习的一个难点。对两者的对比分析,将使学习者明确两者的区别,同时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汉语副词“再” 韩语副词“” 对比分析

综合“再”和“”的字典义,发现两者有着表比较、持续、重复、添加等共同的意味素(),同时,两者也具有各自的意味资质(),本文将对两者的不同的意味资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两者的区别。

1.比较

表比较义时,“再”一般修饰形容词、少数动词和动宾结构,此时,与程度副词“更”相对应。句子中“比”字可有可无。“”一般在“-”句中使用,表示比所给的标准程度性更强,有时没有“-”也可。

(1).有比这个再大一点的吗?.念得再快点。

。 . 。

例(1)中的“”和“”都有着表比较的词“比”和“”,表示比所给的比较物,即“这个”,“”程度更深。“”和“”中虽然没有“比”和“”,但隐含着比较义,比较的对象是“之前”。像“”和“”中的“再”一般都能换成“更”,只有在像“你体育再好,也进不了体育学院”中的“再”表示程度的极点,整个句子表示让步的时候,“再”不能换成“更”。而“更”在表示比较时,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可以换成“再”。把“”翻译成汉语,为“今天比昨天更冷/还冷”,但是不说成“今天比昨天再冷”。

为了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更”可以换成“再”,本文综合大量例子,发现“再”在表示比较义时主要是强调程度的变化,而“更”不仅可以强调程度的变化,而且可以强调程度的大小。“”中的“”表示程度,而没有变化,所以只能对应汉语的“更”,而不是“再”。

在表示比喻义时,可以使用“”,但不可以使用“再/更”,这时“”对应的是汉语的“还”。

(2). 。.*麦堆比山再/更高。.麦堆比山还高。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和“还”表示事实并非如此,只是为了强调程度之深而采用比喻。由此可以看出,“”可以表示比喻性的比较和实际的比较,而“再”只能表示实际的比较。

2.持续

“再”和“”都可以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持续,不同的是,“再”一般表示未然的动作或行为。“”可以表示未然和已然的动作或行为。

(3).时间还早,再坐一会儿吧。.时间还早,我*再坐了一会儿。. 。. 。

例(3)中的“”动作是未然的,可以用“再”表示动作的持续,但是“”中的动作是已然的,所以不能用“再”,只能用“又”,因此,“”在表示未然动作的持续时,与汉语的“再”对应,在表示已然动作的持续时,与汉语的“又”对应。

持续可以分为有中断的持续和无中断的持续。“再”既可表示有中断的持续,又可表示无中断的持续,而“”一般表示无中断的持续。当动作为有中断的持续时,通常用“”。举例如下:

(4).你劝劝他,别再这么干下去了。.今天讨论就到这儿吧。剩下的问题明天再说。. 。. / 。

3.重复

“再”和“”都可以表示动作或行为的重复或反复,不同的是“再”一般表示客观的要求或需要。当表示主观需要或要求时,用“还”。“”可以表示主观和客观的需要或要求。

(5).既然大家一再要求,我就再唱一首。.*既然大家一再要求,我就还唱一首。.游乐场太好玩了,我下次还来。. 。. .

例(5)中的“”和“”都是表示客观的要求或需要。“”和“”表示的是话者主观想要再去游乐场、韩国。

韩语中表示动作的重复时,除了“”之外,还有“”。两者都对应汉语的“再”,不同的是,“”强调的是动作或行为的增加,“”表示纯粹的重复。修饰数量词时,表示量的增加只用“”,表示动作的重复时,两者均可使用。如:

(6). . . . . . .* .

同时,当修饰的动词没有持续性时,只用“”。“再”重复和添加都可以表示。如:

(7) . . .* . .那么,再结一次婚吧。

“再”和“”都可以表示同一动作的增加和物量的增加。而在表示不同动作的添加时,“再”主要对应韩语的“, -/ ”等。如:你穿这种衣服,再戴一副墨镜,简直像个坏人( . )。

此外,强调动作的重复或反复时,“再”可以使用连用,而“”不可以。如:“你不能一错再错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参考文献:

[1]徐丹.韩国语程度副词“”在汉语中的对应.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高林波,张维微.副词“再”和“又”的多角度分析.长春大学学报,2008,VOL18(6).

[3]申雅辉.浅论副词“还”和“再”的语法语义区别.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VOL16(3).

[4]崔健.韩汉范畴表达对比.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物理学实验教学问题与对... 下一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