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35届年会纪实(一)

时间:2022-07-01 10:58:51

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35届年会纪实(一)

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

在美国,有“糖尿病教育者”专门从事糖尿病教育的工作。病人在被诊断为糖尿病之后,专科医生负责治疗,有关营养、运动及其相关日常生活的知识,由糖尿病教育者来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政府和保险公司来支付教育者的费用。

在美国,成为糖尿病教育者,要申请和参加考试,以获得职业资格的执照。每年都要接受继续教育,并且考试合格才能进行职业资格的复核。协会就有审核、复核其成员执业资格,提供培训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的职能。

这个糖尿病教育者群体,有一个自己的组织,即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

2008年8月,我有幸去参加了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的第35届年会,会议地点在华盛顿。在此介绍些许大会盛况,以飨读者。

一场近6000人的盛会

参加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第35届年会的人数,将近6000人。虽然是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的会议,但参会者来自世界各地,成为了一次场面壮观的全球性盛会。

8月的华盛顿,最高气温在35度左右,但是并没有闷热的感觉,早晚是凉爽宜人的。下了飞机,到达宾馆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晚上11点多钟。仍旧很多人在吊着花篮的室外餐厅喝酒聊天。会场周围的十几个宾馆,都住满了参会代表。事先预定的房间里,已经摆放好了一部分会议日程和资料。

这次大会,连同前期的国际交流,一共七天时间。每天都有几十个分会场。同时,300多个糖尿病厂家参展。听会和参观展览,要像赶场一样,必须提前计划和挑选好要听的内容,把时间衔接好。

整整七天的时间,内容涉及糖尿病教育的最新手段、方法、模式、技术、仪器设备等等诸多方面,还有不同形式的各种聚会。是一场糖尿病教育者盛会,也是一场糖尿病教育知识的盛宴。

中美糖尿病教育的差距

在会议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都在比较中美糖尿病之间的差距,以及产生的原因。

会议上,有一个著名的糖尿病专家布朗斯基博士,介绍了美国糖尿病教育的三个阶段:了解知识、 改变行为、树立信念。

现在美国已经跨越了前两个阶段,即患者基本能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并且按照所了解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目前已经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就是:医生和教育者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念,使自我管理成为一种患者完全自觉自愿的行为;在病人控制血糖过程中,医护人员只是充当一个辅助的角色。

从这个“三阶段论”,就可以看出,根据我们的国情,还很难做到有专门的护士,为糖尿病患者做系统的一对一咨询和教育。而且这些护士需要经过国家统一培训和考核认证。我国的糖尿病教育,从全国的平均状况来看,还基本停留在第一阶段,更不要说患者在根据了解的糖尿病知识,去改变自己的生活、饮食运动习惯过程中,有专业的护士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跟踪。

谈到这一点,我更感到任重道远。国情的原因,糖尿病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糖尿病新世界》作为国家级糖尿病科普教育刊物,理应更多地承担这份责任,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不尽人意。改变,先从自身做起。

最痛心的场景

在大会所有的会场上,都悬挂着各国国旗,甚至有中国台湾和香港,唯独没有中国。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糖尿病协会,向这个大会派送了代表和祝贺电函。而在中国(这个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却只有一个由糖尿病医生组成的学术组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尚没有一个组织服务于糖尿病患者、厂商,规范各种教育内容和活动。

看着那些国旗,真是一种很痛心的场景。于是,我通过各种途径,结识了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的前后六任主席,分别向他们谈到:有朝一日,中国有了糖尿病协会,希望他们能把美国协会运作中好的经验和资源,分享给我们。她们都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愿意接受我们的邀请,来中国进行交流。

我们中国的病人数量大,结合东方的传统医学,糖尿病医生们经验也更丰富,不少医生也探索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糖尿病教育模式,这些,也是西方的医护人员有兴趣来中国学习和了解的原因。只是,缺乏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纽带。

巧遇会场唯一的中国人

在会场上,有几个华人面孔和讲国语的人 ,但是可惜都不再是中国国籍。唯一在会议代表证上骄傲地写着中国的,是中国唐安教育之家的创始人程南征博士。

程博士在大会上做了题为《糖尿病教育对控制血糖的影响》的论文展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程博士在中国的糖尿病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会场上,我们也在共同呼吁,希望加强中美之间糖尿病教育的交流,愿意做为纽带和桥梁。

上一篇:“糖尿病”――我心中的痛 下一篇:回顾与糖尿病同行的日子:我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