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技能\增加词汇量方法探究

时间:2022-07-01 06:22:00

培养阅读技能\增加词汇量方法探究

一、前言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阅读者需要调用贮存在陈述性记忆中的观念性理解,又需启动贮存在读者程序性记忆中的基本技能和认知策略,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当中,阅读者既要具有与阅读材料所涉及到的主题相关的知识,所读材料的文体相应的文本图式以及有关的词汇知识(陈述性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语法分析能力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正确提取词义并且能熟练掌握各种基本阅读技能的能力(程序性知识)。

一般说来,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掌握3500个词汇的基础上,阅读一般文章问题就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词汇,对于刚上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增加词汇量,熟悉各种体裁文章的特点以及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是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关键的任务。

二、我们的现状

为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促进今后英语学习。我们在2008~200年第一学期对高一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结果见“2008~200年第一学期道真中学高一年级英语阅读理解及词汇学习有关情况调查表”,结果分析如下:

1.只有19.6%的学生经常使用英语教辅资料(包括英语阅读材料和课文有关的参考书及试卷)。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除了课本之外,什么英语资料都没有。

2.只有28%的学生认为中学英语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在英语早读和英语辅导时间,将近10%的学生无所事事,觉得没有事情可做。在早读时,有28.5%的学生只记单词;56.3%的学生记忆单词和读课文。而他们早读课记忆的单词,要不了一个周,他们就忘得一干二净。

4.超过60%的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1万字,这和他们初中毕业要求达到的基本课外阅读量15万字比起来,相差太远了。

5.在做阅读理解题时,11%的学生能通篇把握,做到上下文联系,把握文章主旨,能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迅速准确地读懂与课文相当的英文文章,广泛阅读。30%的学生基本能读懂与课难度相当的文章,不讲技巧。22%的学生要通过逐句翻译去理解一篇文章。29%的学生似是而非,不知如何是好。8%的学生在阅读时凭感觉,平时不练习阅读。

⒍6%的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时经常复习课程并阅读课外书籍。

48%的学生看课本并偶尔翻翻与课本有关的参考书。

22%的学生只看课本。

24%的学生在课外时间根本不看英语。

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少数的同学认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的重点是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也只是11%的学生才会运用各种阅读技能,技巧去阅读并分析文章,而大部分的同学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在阅读时纯粹是凭感觉乱选答案,并且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方法存在着大的问题,而在课外时间,绝大部分的同学是不进行课外阅读的,不管是从阅读量、阅读方法还是阅读习惯,学生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要让他们在这三年中,经过他们的努力,达到高中生应有的水平,在阅读理解方面,作为老师和学生,我们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三、我的做法

笔者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1.课外阅读方面

新标准加强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的要达到4500~5000个词汇。

词汇量的加大,必然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量,在高中毕业时,要求达到36万词以上,高一年级要达到20万词以上,初中毕业即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5万词以上,那么在高一一年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以十个月的教学时间来算的话,我们的学生最起码每天大约要阅读170个词左右相当水平的文章,而对于我们这儿的学生来说,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几乎为零,甚至有大部分学生是到了高中都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来没有意识说要主动地通过课外阅读来获取知识,针对这样一种情况,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激发起他们阅读英语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每天至少完成老师规定的一篇大约200~300词左右的文章并且每天把成绩记录在教室的英语学习园地,张贴成绩,在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对比,让他们在有趣的故事当中以及和同学们之间相互的竞争当中,来尽量缩小他们拥有的记汇量和应达到的词汇量之间的差异。

笔者对所教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8周)的阅读跟踪训练,让他们阅读了生活类、科普类、教育类、风土人情(风俗文化)类,社会类、娱乐休闲类、人物类、报告导类、故事类等文章,从这些文章学生所得的分值,以及平时和学生的交谈中,同学们对风土人情(风俗文化)类以及报告/导类的文章的理解难度最大,其次就是对科普类和社会类的文章的理解难度,同学们普遍都有一个观点,故事类的文章虽然容易理解,但做题的准确率却不是很高,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笔者打算让同学们加大这几类文章的阅读量,增加他们对这几类文章的相关词汇的积累,并在讲解课文时,多给他们补充一点背景知识,并且鼓励他们在课外阅读时间,多方面查找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知识或本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阅读积累好词汇和相关的知识,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丰实的陈述性知识,为他们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要全面了解以便及时扩大学生的“阅读水平区”。总之,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应用思维能力。并且要让学生阅读各种课外书籍,丰富他们的背景文化知识,以便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大意。

2.在课堂教学中

(1)早读课的安排

学生在早读的时候,以前基本上都只是在读单词背单词,但他们所背熟的单词在一个月内就会忘记大部分,笔者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背诵单词的情况作了一个测试,在学习本单元时,所听写的单词得满分的同学的比例是40%,平均成绩是87分,而一个月后,笔者对同样的单词又进行了一次听写,结果,这次得满分的同学就只有3个,比例为2.4%,而平均分也下降到了67分,通过这样的测试是想告诉同学们,如果要扩大词汇量,靠死记硬背单词是不行的,单词必须在要篇章当中来理解,要通过大量阅读来增加词汇量,所以在早读时,我规定他们每天至多花5分钟的时间来熟悉,理解记住今天课堂上要用的单词,而其他的时间则根据英语型的不同,让他们阅读不同的材料,人教版教材是以话题为单元设计的,比如人教版(SEFC)1A Unitl的主题是Good friends那么在这一个单元将近8天的学习时间里我对早读课作了如下要求:

①在讲“warming up”和“speaking”的时候,要求学生在课前去收集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名言,通过这样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培养对教材的预测能力和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这些名言警句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②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在早读时让他们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单词、词组、句型、语法、交际用语等进行归纳总结,或者在学习完阅读后,把他们分成几个组在黑板上写本单元的重点单词,词组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③在完成了整个单元的教学后,要求他们用本单元所学的优美句子写一篇作文,在早读课时,让一部分同学朗读他们的作品,在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批改后,挑选优秀的作品张贴在“英语学习园地”里,让学生进行朗读自己的作品或背诵本单元的优美句子,让他们体味语言的精华,让他们在阅读中提炼并体味优美的句子,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有机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了。

(2)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

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预测――验证与修正预测――进一步预测的循环过程(程晓堂,2002),所以在对文章进行第一次阅读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题目、插图、关键词等线索的讨论,让他们对文章的大意进行一个预测,并激发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以及与本单元主题有关的文化知识来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对每段的首尾句进行阅读进一步来验证与修正预测,并且通过首、尾句的阅读,或快速阅读文章后回答几个问题,让学生们对阅读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快速阅读、跳读、略读等阅读基本技能,最后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仔细阅读材料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但总之在进行第一次阅读时,不需要学生百分之百的理解,只要读懂大概意思,弄清主要线索即可。

在阅读中学生难免会碰到生单词,在进行第一次阅读时,不需要理解每一个单词,忽略一些不认识的单词,照样可以理解大概内容,学生必须要学会忽略那些对直接的阅读目的不重要的单词,所以在平时的阅读课文过程当中,笔者注意让学生掌握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或直接调出单词而从句子结构来理解文章大章的阅读技能,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使用字典的习惯,因为查字典会分散他们对材料大意的理解,而且一旦养成阅读查字典的习惯,同学们对字典就会有依赖性;一旦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生词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而读不下去,对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将会有严重的影响,并在阅读过程中要改变他们用手或笔指读,出声读的不好的阅读习惯。

在对阅读进行第二堂课的教学时,由于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重点词,词组及句型的用法。由于学生刚升上高中,词汇量小,加上高中的考试题型变化大,题量也大量增加,所以,在这一阶段,要以词汇教学为基础,而这一堂课是同学们学习词汇的主要阶段,所以,尤其要注意高中阶段重点、难点词汇的讲解,拓展和巩固,做到精讲、多练,让他们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掌握重点词汇,词组以及句型结构的用法,但是并不是在文中出现的所有重点词汇都讲。在上课时只讲学生不明白以及他们想弄明白的词、词组以及句型,所以在这一堂课当中,通常是让学生4个人一组,共同讨论解决他们在理解和运用时的困难,把他们都不会的问题写出交给老师,让老师来解决,这样,同学们在上课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讨论全面透彻地掌握精读材料。

四、我们取得的成绩

我们学校2009届和2011届在高一(下)用的是同一套英语期中考试题。所以笔者把他们的中考成绩(中考由遵义地区统一出题,难度系数都在0.50~0.55之间)和高一(下)的英语期中考试成绩作了一个对比。对比成绩如下:

道真中学2011届、2009届英语中考成绩及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对比表

说明:1.2009届高一年级一共有16个教学班级,2011届高一年级一共有17个教学班级。

2.2009届高一(1)为特优班,(2)(3)(4)为特长班,其他班级为普通班。2011届高一(1)为特优班,(2)(3)为特长班,其他班级为普通班。

从以上对比表我们可以看出:

1.同样是特优(1)班,2009届的中考成绩比2011届的中考成绩要多12.6分,而期中考试却少了6.04分。

2.同为特长班的高一(2)班,2009届的中考成绩比2011届的中考成绩要多17.30分,而期中考试却少了16.25分。

3.同为普通班的高一(9)班,2009届的中考成绩比2011届的中考成绩要多29.4分,而期中考试却少了8.84分。

综合以上分析,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考试成绩,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我们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要求他们在课外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上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能手。

作者单位:贵州省道真县道真中学

上一篇:试析幼儿早期语言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