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指导的突破口分析

时间:2022-07-01 05:31:18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的突破口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鉴于此,笔者赞同潘新和教授的观点:将“真实写作”视为“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以随笔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寻求自我实现。随笔写作是初中语文写作指导的突破口,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写作随笔,引导学生真实感受生活,投入到真实写作的生命状态中去,从而获得一种个体生命的存在感、意义感。

一、真实写作:确立“以我手写我心”的基本规则

“真实写作”是指基于学生的表达需求,组合写作材料,合理使用写作手段,以我手写我心,摒弃虚假与空洞,追求真实与个性的写作过程。它把呵护和开发学生天性潜质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基础,追求培育完整的、真正的人,要求学生做人要“真”,作文要“实”,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1.倡导真实写作,确立评价标尺初一教学伊始,笔者便将“以我手写我心”作为基本原则,指导学生每周的随笔练习。对随笔写作不限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只要求真诚。初一时,每周三个小随笔;初二时,每周两个小随笔;初三时,每周一个随笔。其中一名学生在随笔写作中有了这样的领悟:“‘以我手写我心’,这是写作的根本。作文是对自己内心的真实表达,反复的随笔练习则是为了更好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文笔,展现在纸上,让别人能真正聆听到自己的心声,而我所认为的写作,是用笔记录下来的记忆……”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随笔写作的习惯,不再害怕写作文。以前拿着笔总是半天写不出一句话,认为可写的题材太少;后来他们发现,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文字会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而不真实的、虚构的文字才会花费很长时间也写不出来。2.课题研究并行,形成指导策略与此同时,笔者开展了校级小课题研究《初中语文“真实写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以随笔写作指导为例》,在实践中,形成了四个基本策略:一是激励策略,唤醒学生内在的表达需求;二是评价策略,让“真实”成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三是平台策略,让每周一次的随笔展示课成为展示的平台;四是反思策略,定期反思与追踪,在积累与升华中促进成长。3.指导随笔反思,激发自我意识在教师的积极推动下,学生行动起来了。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学会反思,并从学生的反思材料中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设计了“真实写作”随笔心得反馈表,从“我最满意或最欣赏的一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并请陈述理由”“在随笔写作中我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我的建议”三个方面梳理总结。一位学生在回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随笔时有了以下心得:写《秋•怀念》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晚上,我在床上睡不着。猛然之间,回想起了我的小学生涯,回想起了我的小学同学,回想起了我的小学老师们。想着想着,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越想越想哭,在哭泣中又总是那么的怀念。第二天,在空闲时,我打开了作文本,把昨天夜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写了下来,可是写着写着,又落泪了,只是没人看见而已。说实话,关于写回忆的作文时,差不多我都哭了,因为那是我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就像是我最真实最宝贵的记忆珍珠。有了随笔写作这种形式,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写作材料。每天大大小小的事很多,比如在寝室里发生的事,在教室里发生的事,走过操场或食堂看到的事,课堂上发生的事,课间发生的事……这些事,或开心,或忧愁,或喜悦,或受益,或有趣,或感动,给了学生无比丰富的生活感触。一位学生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文章是《班长笑了》,因为这篇随笔真实、阳光、有趣,写出了生活中的快乐,缓解了忙碌的学习生活的压力。还有一位学生非常善于观察生活,根据寝室生活写作了随笔《两个水桶引出的趣事》和《呼噜交响曲》。随笔写作,让学生告别了思维惰性,领略到写作的新境界。所以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以前捕捉到灵感的时候,又没时间又懒得动手动脑。现在,每一次随笔,都是一次领悟。写作就是这么神奇,它能够让你深入自己的内心,这些文字都是自己灵魂的精灵,它们在跳跃,在舞蹈,它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是你的思想的产物。这些天,我的随笔题材大多源于生活中那被捕捉到的不经意的刹那,或喜,或悲;用笔将它记录下来,便让这一瞬间成为永恒。

二、真诚交流:互动中享受成长的多元体验

真诚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就随笔写作所进行的书面交流或口头交流,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品评与欣赏、纠错与改进的交流。交流形式不一,但贵在真诚。1.善于发现与欣赏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作品,发现其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与激发学生确认并乐于展示,其间需要的是倍加呵护的细心、等待成长的耐心与关注精神历练的爱心。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季节,成长的边界能够用写作去拓展。其中,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弥足珍贵。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善感的心,善于发现学生随笔作品的美。在“以我手写我心”的评价规则下,“真”是美,“善”是美,表达学生成长的多种人生体验就是美。2.认真撰写评语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重要渠道。无论是学生给同伴写评语,还是教师给学生写评语,评语可长可短,但贵在真诚。一位学生在随笔本的最后一页写了一篇《留最后一页给以后的自己》:不知写了多少个日子,这个本子终于要完成它的使命了。数了数,还有一页未写。我想,为什么不把这一页空白,留给以后的自己呢?想想,到了初二、初三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作文,或许看法改变了,角度不同了。词句更流畅了,思想更理智、成熟了,这个时候的自己,是否会百感交集,想找个倾诉的地方一表心意呢?于是,这最后一页就发挥了它最神圣的使命。初二时,写几句;初三时,点两个方面;到了高中时,必定会有丰硕的回报———有益的经验和带给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温暖,感动或是一瞬间的怦然心动。既有自省,又有勉励;既有失败,又有成功;既有彷徨时的犹豫,又有坚定之中的那份力量。这是我们一路走来的一个个脚印,这是心灵的诉说,是思想的灵感,是那一瞬间的创造。这对于以后的我们,必定会是激励的良药,自省自强的动力。我期待,期待这最后一页上会出现怎样的良言,期待以后的漫漫岁月中这最后一页上会出现怎样的一份温馨,这是一片最纯净的天空。这样一篇短小的随笔,所蕴含的情味如此深长,令人感慨。学生如此珍视自己的作品,对写作有如此的情怀,实属难得。细瞧她的随笔本,文章长长短短,最长的一篇是关于运动会的,有四五千字。教师从中读到的与其说是一种可贵的写作态度,不如说是一种纯粹的人生态度。学生期待教师的真诚引导,于是笔者给她写下了评语:写作,基于对生命的呼唤;写作,基于对困境的突破;写作,基于对表达的渴望。在坦诚与开放中写作;在自由与超越中写作;在行走与探寻中写作。此乃人生乐事!3.组织随笔交流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可以将随笔交流安排在早自习、晚自习或者一节语文课。每次挑选一部分进行交流,并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展示的机会。一位学生在《有那么一群人》中记录了每周的随笔交流课:……青春唱着歌走过,我们却依然记得,有那么一群人,在白炽灯和月光下,带着他们的随笔,或扭捏或大方或霸气地,在掌声中走上讲台,抬起头,念着,关于他们青春的诗,关于他们世界的美,关于他们永恒的追求。一个第一次登台与同学们分享随笔作品的学生给教师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的真切体验:……我从不喜欢写作,从小就憎恨,当您叫我们每周写一篇的时候,我发出的是比任何人都要大声的哀嚎。可是,当我的随笔被您选出来与大家分享的时候,我第一次有那么大的自豪感,我从来都不知道我也可以站在讲台上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声。在我去讲台的路上,我真的有一种踩在红地毯上的荣誉感。我看到丹丹在对我笑,我就知道,我变了,对随笔的态度改变了。这一切,都是老师您给我的。然后,我爱上了语文,对这一科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我的学习兴趣一向源于成绩,但这次,例外了。

三、物化成果:让随笔集成为一生的精神财富

物化成果,有别于可以量化的语文考试成绩,是学生三年初中语文学习的珍贵记录,是写作体验的过程性成果,可以是学生自己的随笔集,更可以是班级随笔集萃,是学生关于初中阶段学、思、悟、行的美好回忆,是学生宝贵的人生财富。教师从一开始就需要引导学生积累并物化成果:一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藏自己每一学期的随笔集;二是让学生每期提交自己最认可的随笔,形成电子文稿,组织学生及时整理;三是形成每一学年的随笔集或初中三年的随笔集萃,让这些珍贵的记录成为学生学习经历的见证。三年积累下来,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提交随笔作品二十余万字,筛选并形成电子稿的有十余万字。入选的随笔作品大多是在班级交流过程中得到教师和同学们认可与赞赏的。《时间与空间》《我们正十五岁》《人生的意义》《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当途径花开时》《过有理想的生活》,散发着学生理性成长的光芒;《于风起处,看见美》《浪漫的历程》《经时间沉淀的爱》《生死相依》《天下第一等人》《800米人生》,诠释了学生对真、善、美,对爱的感悟与体验;《回忆里的清香》《窗外的翠绿》《快乐的锅边舞》《错过的最后一班车》《“绿叶”上的生活》《散步》,记录着学生对生活的真切关注;《诗意生活》《书卷气》《谈读书》《读书•买书•藏书•赠书》,倾吐着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什么扼杀了想象力》彰显了学生的追问与反思;《碚城小记》是学生模仿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文言习作……初一、初二、初三,不同时期的作品,见证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学生在随笔写作中成长为了更好的自己。总之,教育的真谛在于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引导学生通过随笔写作,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写作找到精神生命的存在感和意义感,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陈伏兰

上一篇:谈高中生记叙文写作问题与写作指导 下一篇:小学科幻类作文写作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