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宫旁注射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1 04:51:41

联合用药宫旁注射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尤其急性盆腔炎性疾病治疗不彻底往往会迁延不愈转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情顽固,不宜根治。治疗一直是妇科中的一个难题,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随着宫腔节育器和人工流产手术的广泛发展,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许多学者认为与抗生素的选择及盆腔病变局部药物浓度有关。近年来笔者对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采用联合用药宫旁注射治疗的方法,疗效远远优于采用常规联合用药静脉注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宫旁注射是一种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省时方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8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抽取自愿接受采用联合用药宫旁注射治疗方法累计246例为研究组;126例采用常规联合用药静脉注射治疗为对照组,两组年龄、病情轻重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1.2 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学》第七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1.3 方法 观察组先将先锋6号0.5 g用1 ml注射用水稀释,然后用20 ml注射器7号针头一同将地塞米松5 mg,654-2 5 mg,0.4%利多卡因2 ml吸入注射器内。部位用法:用窥阴器扩开阴道,暴露宫颈,用碘伏消毒,用宫颈钳钳夹牵拉固定前唇,将吸好药水的针头在宫颈旁3点处或9点处(避开血管)刺入3~5 cm,回吸无血后缓速慢慢注入宫旁组织内。7 d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轻重一般1~2疗程,病程重的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注射,用0.9%NaCl将头孢曲松钠3 g稀释静脉注入甲硝唑250 ml,7 d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重者需3~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炎症消退情况,以体温下降、腹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是否下降、B超显示输卵管积液及盆腔积液炎性吸收时间长短,是否痊愈,是否复发为观察指标,分为痊愈、好转、有效及复发。

1.5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阴道分泌物正常。显效:治疗后炎性包块、盆腔积液消失1/2。有效:治疗后炎性包块、盆腔积液消失1/3。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从表1可见,宫旁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滴注组,宫旁注药组与静脉滴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常规采用联合用药静脉注射用于治疗盆腔炎患者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常规静脉给药,由于药物不能直接到达炎症部位,病变的盆腔局部药物浓度仅能达到血液药物浓度的10%~50%,炎症局部不能形成高浓度,所以需用量大,全身药物不良反应大、用药不规则、治疗观察时间长、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易引起全身的菌群失调、治愈率低,全身用药不易加地塞米松引起全身扩散,所以炎症局部组织易粘连,易形成瘢痕粘连,疼痛等症状不易缓解,治疗不彻底,易复发。

3.2 笔者选用抗菌谱广,对细菌增殖期及静止期均有杀灭作用的先锋6号,由于药物能直接大量到达炎症部位,局部可以达到高浓度,所以用药量少,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全身毒副作用少。

3.3 采用地塞米松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肉芽形成,减少炎症引起的瘢痕和粘连。加654-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和组织营养,阻断恶性刺激,疼痛等症状缓解快,缩短了治疗时间。

3.4 几种药物联合使用,无药物配伍禁忌,不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不易引起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产生。

3.5 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进一步提高了对患者治疗的作用。每次药物注射时间短,疗程短,不易复发,较低了医疗费用,大大方便了患者。

3.6 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取得了满意效果。宫旁注射是一种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省时方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心律失常疗... 下一篇: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