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时间:2022-07-01 03:56:11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那么,如何能够做到让数学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随处可见,这需要我们细心地去发现。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一双慧眼去寻找身边的数学,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是开启智慧的那把钥匙。我在教学一年级的《找规律》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一组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的图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接下来学生小组讨论就顺理成章了。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又设计了“演一演”的环节,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或是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学生们热情高涨,更让人激动的是之后的“找一找”,“看来规律就在我们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呢?”我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就举得高高的。生活,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

二、引领学生学习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一)巧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对学习感兴趣,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乐学愿学。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学会有选择性地重组教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遵循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多次尝试合理重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如在教学《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时,我没有运用书本上的情境图直接导入,进行了改组,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今天,有两个小伙伴想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教师出示图片:“请看第一位,谁呀?”(学生回答:喜羊羊。)“第二位呢?”(学生回答:灰太狼)“它们不仅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小礼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创设了一个“喜洋洋家和灰太狼家到山顶的距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贴近了生活,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三、收获成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布置一些操作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实践性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在培养技能技巧的同时,学生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走生活化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真正让学生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升华数学!

上一篇:论学科教研室功能和职责的认识与定位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习作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