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游须防毒

时间:2022-07-01 01:43:42

赏花防花毒

不少植物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不同程度含有毒素,所以在姹紫嫣红中混杂着不少“面善心恶”者,若不小心很容易遭其毒手。请看黑名单: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多见于南方。其中的黄色杜鹃花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人中毒后可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

含羞草。含有含羞草碱,频繁接触可引起眉毛稀疏、毛发变黄,严重者可能导致毛发脱落。

夹竹桃。其茎、叶、花朵都有毒,分泌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做夹竹桃苷的有害物质,误食会导致人体中毒。

水仙花。叶与花的汁液可使皮肤红肿,进入眼睛会致盲。鳞茎内含有拉丁可毒素,误食可引起呕吐,黄水仙花的毒性尤为厉害。

郁金香。花中含有毒碱,人在其周围待上两小时,就会头昏脑胀,严重者可致毛发脱落。

一品红。全株都有毒,误食茎、叶有中毒致死的危险。

马蹄莲。花中,含大量草本钙结晶和生物碱,误食可引起昏睡等中毒症状。

飞燕草。全株有毒,种子尤甚,所含有的萜生物碱可引起人体神经系统中毒。

虞美人。全株有毒,果实的毒性最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

此外,五色梅、洋绣球、天竺葵等花草及其汁液,可使接触的皮肤产生红肿、斑疹等过敏症状;松柏类、玉丁香、接骨木等可散发出异味,诱发气喘、胸闷等不适感。

防范对策

⑴出游赏花“动眼不动手”,不要碰触、抚摸、掐摘、揉搓花草,更不可随意将花草放入口中嚼食。

⑵过敏体质孩子最好戴上口罩,穿上长袖长裤,尽量避免与花草直接接触,回家后用热水洗脸洗手,保持皮肤洁净。

蜂毒非小事

春末夏初各种小生命活跃起来,蜂类也不例外,如蜜蜂、黄蜂、大胡蜂和竹蜂等,它们都带有毒刺,蛰你一下可不是好玩的,会将毒素注入你的身体。蜂毒主要含蚁酸、神经毒素和组胺等,可引起人体溶血、出血和中枢神经损害。毒力以蜜蜂最小,黄蜂和大胡蜂较大,竹蜂则最强。一般健康人同时受到5只蜜蜂蛰刺,即可发生局部红肿和剧痛,持续几天后可恢复。若同时遭受100只以上蜜蜂蛰刺,会使机体中毒,心血管功能紊乱;同时遭受200只以上蜜蜂蛰刺,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防范对策

⑴出游时不抹香水、发胶和其他芳香的化妆品,以免招蜂引蝶。

⑵携带的甜食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防止毒蜂跟踪;不要乱捅蜂巢,以免招惹蜂群的攻击。

⑶若不小心触动了蜂巢,引起蜂群骚动,不可立即逃跑,应就地蹲下,屏息静气,用随身携带的草帽(无草帽可用衣襟)遮掩颜面或头颈,耐心静候10~20分钟,待蜂群活动恢复正常后再离开。

⑷若不幸遭受蜂蛰,应立即小心拔出毒刺,然后选择适宜的洗液冲洗伤口:如“凶手”系蜜蜂蛰伤,可用肥皂水或干净的清水冲洗;如“凶手”系黄蜂,最好改用食醋洗涤;如“凶手”系大胡蜂和竹蜂所为,由于毒性猛烈须用季德胜或南通蛇药涂抹或外敷,并立即到医院治疗。

蛇毒猛于虎

随着天气变暖,蛇的活动逐渐活跃。无毒蛇问题还不太大,有毒蛇可危险了,因为经过冬眠后蛇毒的浓度更高。

防范对策

⑴出游路线尽量安全,避开草茂石多的地方。

⑵在蛇密度高的地区行走,宜穿长裤、长靴与袜子,加强下肢防护。

⑶父母可手提一根长木棍为孩子开路,边走边抽打周围的草木,大多数蛇类闻声会很快离开,收到“打草惊蛇”的效果。

⑷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仓慌逃走,而是要停下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辨别是无毒蛇还是有毒蛇。如果是毒蛇,立即用带子紧扎伤口上部(每隔15分钟松一次),同时用水冲洗,并用力挤出毒液。然后尽快上医院(争取在2小时内),在转运途中要注意保暖、多喝水。有条件者可携带野外急救包,其中的真空吸毒器,可起到暂缓蛇毒发作的效果,为救治赢得时间。

病毒可夺命

五月气温越来越高,形形的病毒也日趋兴旺,其中有一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与野外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容易使你患上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携带者是鼠类,特别是野鼠,故该病的流行区域多在鼠类出没的农村,尤其是山间田野接壤的地方,以每年初夏5、6月份或晚秋10、11月份为流行“旺季”。

防范对策

⑴不可在山林或草丛中躺卧或睡觉。

⑵不要在草坪上晾晒衣被、毛巾、手绢。

⑶野外归来先要清扫掉衣服上的尘土,并洗净手脚后再进屋。

⑷外出宜穿长袖长裤,戴手套,尽量减少外露皮肤,避免接触病毒,以保安全。

(汪玉珍 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副主任医师)

上一篇:如何对待老师的惩罚作业 下一篇:允许孩子“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