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逃避”

时间:2022-09-29 02:26:09

很多家长重视孩子品格的培养,想塑造孩子勇敢、坚强面对困难的性格,而不想让孩子学着逃避。这本身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很多时候的确是需要直面困难、障碍,不能逃避。比如学习成绩下滑就放弃了,那怎么能行?比赛还没结束,有点儿顶不住就要退赛,也不可能啊!

但是某些情形下,我提倡不必直面,或者不必着急直面困难、障碍。这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智慧,是顺乎心理的规律,或者是人之常情。

有时避开是一种智慧

案例一:周末,孩子去学跆拳道,那里有一个比他大一岁的孩子喜欢找我儿子玩格斗。我儿子喜欢模仿电视里的武打人物,摆些动作,这就是玩。可那孩子总动真格的,拳打脚踢。一连几天,我儿子都输了,他很气愤。遇到这样的伙伴,让孩子硬碰硬,怕他受伤,让孩子躲避我又不想给孩子传递逃避的观念,该如何引导我的孩子呢?

这种情况下还是避开为好,不和那个孩子玩这类格斗的游戏。虽然这是你所谓的“逃避”,但其实这时的避开是一种智慧。古代不是有“避其锋芒”、“敬而远之”、“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说法吗?既然无法改变那个孩子,说道理又不听,那不玩这种游戏就是了。

有时“逃避”是一种智慧。不是什么都要“争”的,有些事情一笑了之而不是去较真,是更好的选择。

有时遇到困难,放弃反而好。比如比赛,已经受伤了,可以选择退出,咱又不是为国争光,伤了身体不见得值得。当然,伤势不要紧,选择坚持也是可以的。

有时“逃避”是顺乎心理的规律

案例二:我孩子晚上睡觉怕黑,不让关灯,如果顺着他的意思把灯开着,我又怕让他学会逃避,我可以坚持把灯关了吗?

可以先把灯开着,因为有些害怕属于小的心理障碍,是不由自主的,不是仅凭意志所能克服的,直接面对反而加剧恐惧、害怕。这种障碍常常需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地去解决,有时还需要专门的方法。所以,暂时回避是明智的选择,慢慢等待孩子逐渐克服恐惧反而更好。比如女儿以前晚上睡觉醒来小便要叫我们陪着,我们知道她有些怕黑,就陪着她,过了几个月,不知不觉中她就不需要我们陪了。

如果过于执着地想改变孩子的障碍,可能会适得其反。有些家长看见孩子小时候见人不爱问好很气愤,不让孩子“逃避”此事,硬逼着孩子去“有礼貌”,结果孩子逐渐见了人有些恐惧,可能到了七八岁都不爱与人交往。

有时回避是人之常情

案例三:我家孩子有一门功课考试考得不好,他是个要强的人,当时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的分数。如果别人当着他的面问起分数,我是尊重他的意见不说,采取回避的方式,还是大大方方说出来呢?

尊重孩子的意见,含糊地说就行了。他的承受力暂时不够,家长应接受他目前的能力。我们觉得没面子的事情,孩子也可能是不愿意说的。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主要通过改变认知解决这个问题,能力不够暂时回避,是可以的。

有一位初中孩子说:“妈妈有时会对我发火,会把我的过失全都说出来……也许妈妈以为这些都是事实,我不能逃避,应该面对,但这样是很伤我自尊的。如果别人当面把妈妈的过失全说出来,妈妈听了会是什么滋味?”

给孩子留面子,别去揭伤疤。有些事情不过是人之常情,孩子暂时迈不过去那个坎儿,也是正常的。孩子不是圣人,就不要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

以退为进,看似逃避,实际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责编:陈金华

上一篇:孩子出游须防毒 下一篇:“苦难教育”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