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兴趣 联系生活 循序指导

时间:2022-07-01 01:31:39

提高兴趣 联系生活 循序指导

为什么学生作文有那么多学生腔?为什么学生动笔便“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咬钢笔头”?对身边世俗现实场景缺少自己的真切感受,缺少梦想和激情的原动力便是症结,那么,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主动有效地作文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产生畏惧心理——“怕作文”。一写作文就紧张,就有一种压抑感,产生为难情绪,常常是被动作文。作为教师可采取以下相应的策略,以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1、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引导他们感受到写作是工具,使用这一工具,可以增强与别人的交流。在低中年级作文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等形式,使学生能自觉地进入写作的佳境。在中高年级,通过竞争、自由作文等形式调动写作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2、目标适当,调动积极情绪。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目标。根据学生重分数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评分时,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评分标准因人而已。3、选题切合学生实际。作文题目大多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喜闻乐见的事或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人和物。《除夕夜》、》《新年联欢会》、《找春天》、等这些题目,学生写起来素材多,积极性高。4、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作文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5、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好文章一般都要经过反复修改。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学会了批改自己的作文,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在成功的快乐中开始尝试自己作文,由被动逐渐走向主动。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但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指定了写作内容,但不知道所写内容的有关知识,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很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要求每个学生广泛地、持之以恒地进行积累——积累知识、积累素材,走进生活。

1、为了积累,我们必须作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注意观察社会,深入熟悉生活,刻苦攻读社会这部“活书”。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写作尤其如此。正如曹雪芹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放手让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

2、为了积累,我们还必须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扎根于书山文海中,大量吸取知识营养,开出浓郁的鲜花,结出香甜的硕果。书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她可以冲破时空局限,使我们不仅了解这五千年以前的事情,而且可以看到五千里以外的世界,让我们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获得许多宝贵的财富。书籍是我们最忠诚的伴侣,与你相依相随,令你终生受益。所以许多名家都爱读书,而且大有作为。

3、为了积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在观察自然景物中积累素材,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平时虽然常见但不留心的事物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写作就有了具体的内容。

4、为了积累,还可在举行新闻会、开展各种活动中积累素材。经常组织学生将自己所见所闻向同学们介绍,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三、循序训练指导,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同样的材料,有的同学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有的同学却不知如何下笔,甚至文不达意,主要原因是:

训练无序,平时指导作文仅仅流于作文题目变化一下的简单形式,而每一道作文又要求面面俱到,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2、指导抽象,在作文指导中孤立地对学生讲如何命题、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学生很难把这些理论运用于实际。要想很好地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就必须做到“多学多练”。

作文无定法,但毕竟有规律可循。作文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选材,学会开头和结尾的方法、过渡与照应的运用以及谋篇布局的技巧。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很好地指导作文实践。所谓“多练”,就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而且是反复多次的训练,像一个刻苦的运动员,生命不息,训练不止。台上几分钟,台下千遍功。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写作有何尝不是如此。写作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通过反复的科学训练才能提高水平。所谓写作写作,就是多写多做。

在作文训练中,老师也可以针对性地训练作文的某一方面,比如怎样开头才,如何结尾。也可以用某篇范文作样板进行模拟作文,犹如书法中的描摹,让学生在“照葫芦画瓢”的过程中,把方法和技巧逐步潜移默化,从而达到“始于学步,终于创造”的崇高境界。至于作文训练的次数多少、篇幅长短以及表达方式和文章体裁诸项,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训练方案,以确保行之有效,并不断提高。

总之,作文训练犹如一壶水的烧开,需要不断加热。在未开之前,往往表现出沉默,似乎没什么变化,但坚持加温,总会产生一个飞跃,也许不知不觉中到达“沸点”,你就成了作家。

【作者单位:汝州市蟒川镇滕店学校 河南】

上一篇:学做“常我” 下一篇:高位“嫁接”发展新兴产业重庆两江新区探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