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涌综合整治的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19 03:54:25

浅析河涌综合整治的问题探讨

【摘 要】近年来,河涌综合整治是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探讨以治水为前提,综合提升城市河涌景观及整体功能的方法。文章以龙潭涌综合整治为例,对河涌综合整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河涌;整治;生态

水是城市生命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带动了整个城市物流和营养物的循环过程。城市水环境问题是由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促成的,是人类的水事活动给水的自然循环造成伤害而造成的。而过去对待水环境问题大多重视末端治理,而忽视人与水的和谐。本文通过以广州龙潭涌综合整治为例,并对河涌整治进行探讨。

一、广州龙潭涌现状

龙潭涌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中部,河涌集雨面积约2.97k㎡。龙潭涌上游段分为左右两支,左支起源于新村,河长约0.9km;右支起源于红卫村,河长约0.7km,两条支流在龙潭村附近汇合,自北向南流经大坦围、新冲围等地,在华南快速干线附近与台涌汇合,最后入石榴岗河,通过石榴河与珠江后航道相通。

二、存在的问题

龙潭涌现状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如下:

1、河涌两岸房屋密集,堤岸被占用现象比较严重,现状河道断面较窄,河涌过流能力低。

2、水质污染,淤积严重。现状龙潭涌除下游水质较好外,其余段水质大多为劣V类,涌水黑臭,河涌水生物族消失,鱼虾基本绝迹;河涌两岸倾倒垃圾现象严重,向河涌超标排放污水。

3、堤岸结构单一,亲水、生态效果差,建筑物陈旧落后。

4、快速的城市化使周边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村镇建设过度膨胀,人口密度过大,造成河涌边公共设施缺乏,缺少供居民活动的公共绿地。

三、截污方案

龙潭涌区域的综合污水量指标为350L/cap.d。龙潭涌周边合流排水系统按截流式合流设计,暂时保留现有合流系统,在规划涌边设置截污管。截污管管径按规划污水量设计,并以现状污水量为基数,按截污倍数n=1.0所截留的合流流量复核涌边规划污水管的过水能力。

为防止污水排入龙潭涌,计划沿龙潭涌左右两支涌、龙河主涌的河涌边设置截污管,其中左支流两岸设DN400~DN700管连接江海大道DN1200污水主管,右支流两岸设DN500~DN900管连接龙潭东环路DN900污水支干管,龙潭主涌的河涌边设置DN500~DN800连接新滘中路DN1600污水主管,江海大道、龙潭东环路、新滘中路污水管最终经新光快速路DN1800污水主干管排往沥滘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合计龙潭涌区域污水管道管径为DN400~DN1200,管长为L=8400m,坡度i=0.0015~0.003。

四、河涌污染整治措施分析

4.1 雨污分流和截流整治措施分析

在最近制定的河涌水环境整治规划中,广州郑重选择了“雨污分流”的道路,明确要分步实施包括老城区在内的雨污分流。所谓“雨污分流”,就是通过建设各自独立的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实现雨水和污水的“分流”,雨水直排河流,污水则送到污水处理厂。而对于广州河涌的污水整治,一直为两种技术路线争论不休:一种是合流制下的截流式治理;另一种则是雨污分流。

而笔者则认为仅单靠“雨污分流”是难以解决河涌的污水整治问题。就以老城区来说,老城区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有的地方连雨水管也没有。要实现“雨污分流”,必然涉及大量的道路开挖。尤其对于老城区人口和商业网点高度密集,如果开挖埋管,可能会把交通搞瘫痪,代价太大。而且即使完全建成了雨污分流管道,也很难完全达到分流的效果,因为中间肯定有地方会因错接管道造成混流。另外,目前“雨污分流”系统还非常脆弱。

4.2 提高流速, 抬高水位整治措施分析

被污染的河涌,在基本截除污水以后,大城市河涌还会有地面污染物泥沙、垃圾、营养盐、耗氧物质、细菌、重金属等。而长时间维持涌内较高水位,则可以较大改变水污比例,干净水数倍甚至几十倍地大于污水,对治臭治黑会有较大效果,如再增加清污置换,效果更好。广州早期人工开挖的荔湾湖,虽然面积不大,但因为很少水可置换,每年化学治污维护费用很大,而近期建设中的白云湖,上游有少量水可以置换,目前尚可以正常运转,但拆迁和整治代价很大。可见广州市中心区内要建人工湖困难很大。经过实践和分析,利用水泵,抽珠江水入涌,抬高景观水位,并用涌口水闸和泵站,调节置换河涌水质,有良好的治臭治黑效果。如果用水泵,可实现人工控制,并能使河涌较长时间保持较阔水面和一定水深,会明显增加城市吸纳高温,增加旱季相对湿度的能力。这对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净化空气会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4.3 堤岸整治

堤岸的整治工程也是河涌整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设生态河堤已成为国际大趋势。就目前的堤岸整治距离生态建设还有一定差距。要使广州河涌成为生态良好的绿色长廊,就必须加大生态河堤建设力度,积极吸收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的最新经验、最新技术为我所用“, 岸绿”与“有生气”要求河涌堤岸断面设计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协调的原则,采用生态型缓坡复式断面,对堤岸进行景观绿化,尽量布置亲水步道,以供市民休闲娱乐,以营造河水清清、河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意境,让村民早晨在林子里漫步赏景,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五、河涌水环境整治的成效

该河涌通过采用上述所介绍的水环境整治措施,经过“合流制下的截流式”和“雨污分流”灵活运用截污后,大大改善了该河涌的水质,相关数据显示在该河涌某河段在所有国家考核的23项水质指标中,17项指标符合或优于国标(GB3838-2002)Ⅲ类标准,CODCr、BOD5、DO达到IV类标准。经过截污和提高水位补水后的河涌,已消除黑臭,基本实现水清有鱼的状态,极大地改善了城区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六、河涌水环境整治管理

对河涌污水进行整治后,要保持河涌的干净进行河涌水环境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为加强对河涌的管理,改善城市环境,充分发挥河涌的综合效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在河涌管理范围应对某些行为实行禁止,以保持河涌水环境的干净。禁止的行为如:禁止设置机动车保管(修理)站、加油站、商品市场、饮食摊档;禁止利用河涌护栏设置广告、张挂标语;禁止毒鱼、炸鱼、电鱼、设置拦河渔具及在非指定的水域捕捞、垂钓。

在河涌管理范围内筑坝、围堰,修筑桥梁、道路,铺设地下管道、缆线,建设闸房、码头等建(构)筑物以及需要破堤穿堤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市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向计划部门申报立项。

禁止污染河涌水质,这是很重要的河涌水环境管理措施。例如:禁止向河涌排放未经处理达标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禁止倾倒或排放垃圾、渣土、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车辆、容器;禁止排放油类、酸碱液及其他有毒有害液体。

七、小结

本文结合广州某河涌的污水整治工程为实例,通过该河涌水治理分析,分析该河涌的污染源头,并针对该问题提出河涌污水整治措施,同时针对广州河涌提出河涌水环境管理建议, 在满足城市引水、排水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了一个生态、富有河涌自身特色和地方人文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岭南水乡村落居住景观带。

参考文献

[1]周莉娟.城区河涌污染的综合整治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18(4):201~ 202.

[2]黄岳文,刘晓平,吴寿荣.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涌生态治理设计[J].人江,2009 (1):66~ 67

上一篇: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契机 下一篇: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司法鉴定工作中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