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考化学探究性复习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01 10:10:13

谈中考化学探究性复习的有效性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标准对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中考命题也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求变,立足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本文从如何提高中考化学探究性复习的有效性出发,从专题复习、习题复习、实验复习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考化学;探究性学习;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5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教法、中考命题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目前的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近几年的化学中考命题也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求变,立足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适应新的要求,达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兼顾,获得系统复习的有效性,本文就化学总复习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复习做一些探讨。

一、总复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1. 中考改革对总复习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中考越来越重视对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使得传统教学遭遇越来越大的挑战。探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的出现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更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突破了原有的学科封闭状态,也不仅仅是改变了学生学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知识的探寻中孕育一种课题意识、反思探寻的途径,并将其迁移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从而推进学习方式。这正是目前中考的形式和内容改革所追求的目的。

2. 总复习中引导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化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同时又是一门新学科,因此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不宜过高,教师可与学生进行小型的专题讨论和探究,将探究性学习课堂化、教材化。实施探究性学习,重在转变学习方式,锤炼思维方式,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反之,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一味地追求高标准、高要求,势必会让学生“知难而退”。

二、化学专题复习中对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总复习要求回归课本,研究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复习课一般采取小专题方式可以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设计课堂教学可以按“问题――猜想――探究――成果”的模式进行,这种复习模式的设计既避免了“炒旧饭”的复习模式,又让学生通过自身探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案例:身边化学知识的复习

[背景]: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积累,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还缺乏感性的体验,习惯于服从教师的指挥,自主性和创造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学生从家中搜集生活的物品带入实验室,再次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爱好;以生活中物质和现象为中心,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源于生活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解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判定和合理解释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知识准备――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复习身边的化学知识。实验器材准备――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学习小组的生活用品(教师事先布置学生分组从家中搜集。如第一组:固体:食盐、白糖、味精、石灰、生石灰、大理石、珍珠粉、木炭、纯碱、硫酸铜固体、胃舒平、铁、铜、水银、生锈铁钉、铝。液体:食醋、酱油、酒精、碘酒、洗涤剂、水、自来水、硫酸铜溶液、汽水、柠檬汁、洗发液。其他:吸管、PH试纸、土壤、花瓣、香烟纸、新鲜鸡蛋、蜡烛、餐纸、药匙、线、滴管、一次性杯、大头针、蜡烛、火柴、牛奶盒、矿泉水瓶)。

[设计]:首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学生想要探究的一些问题。并把最想要探究的问题记录下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有很多,笔者在课后整理出来的多达六十个。摘抄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如下: 1. 我们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有明显区别吗?2. 酸雨对大理石的损害与对铝合金门窗的损坏相比,哪个更明显?3. 稀盐酸能使紫石蕊试液变红。是其中的哪种微粒使石蕊变红呢?4. 铁与铜哪种更活泼?5. 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6. 用什么除锈效果最好? 7. 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吗? 8. 蜡烛火焰各部分温度相同吗?9.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还可以燃烧吗?浓烟中还含有水蒸气吗?10. 怎样验证蜡烛的成分?11. 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减少吗?12. 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其实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放性,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其次,学生用带来的实验器材,选定一、两个实施可行性较强的问题进行探究。

再次,学生依据探究问题,确定探究实验的名称、探究的目的,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已有条件选用最优的实验探究方案。

最后,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选取几个有创新的小组代表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答案,在课堂上表述实验操作的方案。

[组织]:分块执行,教师巡视帮助,小组讨论探究、各组汇报、总体整合。

[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相互之间评价:选两组代表上台用实物投影展示、陈述该组所选探究课题的方案,其他组评价探究实验方案设计。

(2)教师总结评价:评价过程以鼓励为主,切忌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对协作好的小组应进行肯定。

(3)收集各组的实验探究方案,张贴在教室后面,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和评价。

三、化学习题复习中对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教师通过习题教学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一道好的习题能给人启发,根据其提示作用或通过探究可以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或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教学案例:习题教学复习

题目:根据提供的仪器连接装置,按要求写出使用仪器的编号:

1. 用排水收集气体的装置:。

2.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还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为什么?。

4.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

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3套发生装置:、

、 。

6. 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化学反应方程式:。

[背景]:学生在新课中已经学过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但缺乏总结归纳,比较混乱。

[设计]:第一步,教师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通过讨论选择仪器,连接不同的气体收集和发生装置,学会归纳、总结化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化学实验知识的系统化。第二步,学生通过总结化学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组织]:小组讨论、各组汇报、综合汇总。

[成果汇报]:各组将讨论结果以填空方式表示出来。

四、实验教学复习中对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对开放性、探究性实验进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案例:食盐和纯碱的鉴别。

试在厨房环境下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区别下列两组调味品,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背景]:学生已经学习了盐、酸的性质及碳酸盐的检验,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以上物质有较深刻的认识。

[准备]:实验仪器、药品。

[设计]:第一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选择实验题目。第二步,根据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实验原理,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1. 根据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比较,选择原理。2. 根据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比较,选择原理。3. 根据生活经验选择原理。第三步,根据相关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和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组织]:小组讨论、各组汇报、综合汇总。

[评价]:对各种实验设计进行评价,筛选出比较简单的方案。纠正一些不科学或不规范的方法,例如:使用品尝味道的方法。对有创意的一些方法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例如:取样品,加入适量的水,在滴入厨房中的食醋观察是否冒气泡来判断。在厨房环境区别调味品,体现了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通过对实验方法的评价,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法。

总之,在课堂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实施探究性复习,让学生在复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整个复习过程,是素质教育向每位教师提出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性复习不仅仅复习到旧知识,还能学到技能技巧,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上一篇: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下一篇:基于职教新干线的网络学习社区构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