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免疫失败的常见因素分析和对策

时间:2022-07-01 06:56:29

鸡群免疫失败的常见因素分析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07-0023-03

免疫接种是防控鸡群传染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我国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禽病知识的普及,无论是集约化养鸡场还是农村小规模养鸡专业户,都十分重视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到了免疫的重要性及疫苗接种对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关键作用。免疫接种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预防传染病的暴发,但随着免疫接种的普及,有关免疫失败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已成为令养鸡场和兽医工作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因此,分析和了解造成免疫失败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实施各种有效的防止免疫失败的措施,对保证鸡群免疫成功、养鸡赢利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按影响因素重要性顺序,对当前我国鸡群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分析

1.1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广泛存在

在鸡群中,免疫抑制病造成的免疫失败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严重危害到养鸡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多,致病性越来越强。其病原有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ALV)、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A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及球虫等。这些病原能损害鸡的免疫器官如法氏囊、胸腺、脾脏、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样组织等,从而导致免疫抑制。特别是法氏囊病病毒感染造成鸡中枢免疫系统的破坏,导致B细胞的数量大大减少,严重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

1.2各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力差

使用的疫苗毒株与鸡场流行毒株不属于一个血清型,病原发生变异,超强毒株或新血清型的出现,使用常规弱毒疫苗的鸡群难以抵御强毒的侵袭而发病。如在传染性法氏囊炎流行的地区仅选用低毒力或单一血清型的疫苗;已接种传支H52疫苗之后,又再使用H120株疫苗接种;使用与本场血清型不对应的禽巴氏杆菌苗、大肠杆菌苗等疫苗接种。

1.3鸡群中广泛存在各种应激因素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调节的影响,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皮质醇分泌增多使胸腺和淋巴结释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皮质醇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增加IgG的分解代谢。应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久,超出机体的适应能力,可能造成内环境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当鸡群处于应激反应期时接种疫苗,会导致免疫不应答或免疫失败。

1.4疫苗方面的因素

1.4.1疫苗质量问题疫苗接近或超过有效期引起免疫效果不佳。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弱毒活疫苗中的活病毒会不断死亡,导致效价下降,抗原量不足。有的厂家生产的疫苗质量不过关,本身抗原含量不足,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有的厂家疫苗保存条件不够,无冷链运输设备,导致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高温失效。有的疫苗稀释液质量不佳,疫苗稀释后活病毒得不到良好保护,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病毒失活过快。冻干苗应存放于-20℃,避免反复冻融,每冻融一次,抗原损失近50%。灭活苗应存放于4~8℃,冷冻会使灭活苗油水分离,出现分层,温度高于30℃也会出现油水分层。

1.4.2疫苗使用问题

(1)饮水或气雾疫苗的稀释用水,应使用清洁、不含氯、铁、铜等离子的自来水或深井水,含有沉淀物质的水则不能使用。接种疫苗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因金属表面的铁锈和其他氧化反应都会影响疫苗的效价。另外,许多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例如镉、铅、汞、砷等,都可使淋巴细胞溶解,引起免疫细胞功能失调,影响特异性抗体的生成,导致免疫抑制。此外,用热开水或温水稀释疫苗,也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2)剂量过小,抗原量不足,不能有效激发机体免疫应答,达不到免疫效果;剂量过大又会引起免疫麻痹,同样不能有效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很多养殖户为省事不做局部免疫导致免疫效果不佳。局部免疫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激发黏膜免疫、封住疫病通过黏膜感染的途径非常关键。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接种途径也不同,如同样是喉气管炎疫苗,有的接种途径是滴鼻、点眼,有的是饮水、滴口,应严格按说明使用。

(3)免疫方法不正确。如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饮水,随意混用疫苗等。有报道养殖户用鸡痘疫苗与新城疫I系疫苗混合肌注,导致鸡群暴发白喉型鸡痘。有的养殖户忽视疫苗间的干扰作用,盲目联合使用疫苗。在临床上具体表现有:①新城疫单苗和法氏囊单苗同免。法氏囊疫苗经口服后在肠道吸收到达法氏囊产生抗体,而新城疫疫苗也能通过B淋巴细胞传导,如果二者同时免疫或先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后接种新城疫疫苗很容易造成免疫失败。②传支或传喉苗与新城疫苗同时使用。若先接种传支或传喉疫苗12d内再接种新城疫冻干苗,不论是点眼、滴鼻或饮水都会使新城疫抗体产生受到影响,因为传支、传喉疫苗对黏膜有吸附作用,从而使新城疫疫苗对黏膜吸附作用降低,影响其使用效果。③鸡痘与传喉疫苗同免。如果以点眼、滴鼻途径接种传喉疫苗后4d内再接种鸡痘疫苗很易引起黏膜型鸡痘。传喉疫苗的作用是刺激呼吸道黏膜细胞,若在接种4d内刺种很容易因为散毒造成黏膜型鸡痘,如果采用刷肛、滴肛的方式则可降低对鸡痘的易感性。④鼻炎疫苗与其他疫苗混用。鼻炎疫苗属于菌苗,疫苗反应较重,故鼻炎疫苗免疫后至少7d内应避免其他疫苗的接种,与接种法氏囊疫苗至少间隔5周。⑤多种灭活疫苗同免。多种灭活疫苗同时免疫可降低免疫力,导致机体免疫应答效应不佳,对免疫的多种病均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力,不能抵抗特异性病原的入侵。⑥单苗长期单一使用。一般养殖区的整个免疫程序中新城疫的免疫次数最多,需数次重复免疫,而用的较多的应是IV系和Clone 30。Clone 30使鸡抗体水平离散度小,但若长期单一使用,鸡群抵抗力降低,很难对鸡群形成有效保护;而IV系苗可使鸡群中抗体水平有效提高,但抗体离散度较大。若长期单一使用会使抗体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这两种疫苗要交替使用,不可长期单一使用。

实际上,大多数疫苗之间有干扰或拮抗作用,联合使用免疫效果不太理想,虽然进行了免疫接种,仍避免不了疫病的发生。因此,疫苗接种应单独进行,特别是当地流行的传染病,为了保证其免疫效果,最好是单独进行接种,以使其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不同疫苗免疫接种最好能相隔7~16d,以免互相干扰。

1.5鸡群机体状况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动物机体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遗传控制的,故不同品种的家禽对疾病的易感性、抵抗力和对疫苗免疫的反应能力均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之间对同一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其免疫应答反应也不同。

(2)母源抗体干扰。种鸡个体免疫应答差异,导致雏鸡抗体水平参差不齐,高母源抗体会干扰疫苗抗原的增殖,影响免疫效果。母源抗体的作用是保护雏鸡早期免受各种传染病的侵袭。如果疫苗毒株和免疫时间选择不当,抗原就会被母源抗体中和,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力。

(3)营养因素的影响。抗原进入机体,产生不同水平的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它们都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缺乏或不足,均会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速度或生成的数量,从而导致免疫反应滞后或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免疫反应也会受到抑制,尤其在缺乏维生素A、D、B、E及多种微量元素、全价蛋白时机体免疫力下降。目前在饲料中存在的霉菌毒素对鸡群免疫力影响甚大,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尤其是在热带地区,饲料原料中含有的某些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引起淋巴细胞中毒,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抑制。

1.6免疫程序不合理

有的养鸡户缺乏免疫方面的知识,不按免疫程序免疫,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免疫程序是什么,乱用疫苗。如3~5日龄雏鸡用传支H52疫苗免疫,7~10日龄雏鸡用新城疫I系疫苗免疫,结果导致严重反应,造成很大的损失;有些人对雏鸡仅进行基础免疫,而不进行强化接种,结果疫病照样暴发。免疫程序的确立,必须考虑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种鸡免疫情况和鸡群抗体水平等多个因素。

目前免疫程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免疫时间过早会受母源抗体干扰,过晚会造成野毒早期感染。免疫次数不够,导致免疫抗体滴度达不到保护要求。两种或更多抗原接种时间过近,引起相互干扰。发病季节与接种时间不吻合。漏免本地常发的传染病或因免疫引进新的病原。免疫次数过频,中和机体原来抗体,反而引起抗体水平降低,抵抗不了病毒的感染。

1.7药物因素

由于鸡群疫病种类越来越多,发病越来越频繁,养殖户在临床上大量使用各类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和痢特灵等抗生素。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中氯霉素可以使家禽发生可逆性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些抗病毒的药物也具有使家禽白细胞减少和可逆性贫血的副作用,低剂量氯霉素可抑制淋巴细胞的抗体生成,使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从而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卡那霉素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新霉素对家禽ILT疫苗、土霉素对ND活疫苗、四环素对巴氏杆菌疫苗免疫接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效应。地塞米松可激发鸡法氏囊淋巴细胞的渐进性死亡,减少淋巴细胞的产生。在兽医临床上,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造成免疫抑制。细胞毒类(环磷酸胺和硫唑嘌呤)能抑制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阻止抗原敏感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特别是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环孢素主要抑制T细胞的功能,主要作用于诱导期和T细胞分化增殖的早期并可抑制IL-2的产生及反应,还可增加T细胞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它是IL-2诱导T细胞增殖的强抑制物,也是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强抑制物。雄性激素对法氏囊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激素可使家禽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力下降,二氢激素可抑制免疫成熟早期型鸡的法氏囊生长,抑制免疫应答。

2免疫失败的预防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在养殖中要预防免疫失败,就要做到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注意不从免疫抑制病阳性场进鸡苗;阳性鸡场要进行检疫净化;平时饲养中要注意饲料营养均衡,适时添加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小心保护鸡群免疫系统。

对于血清型众多的疾病,用多价苗免疫效果较好;最好能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本场流行毒株的血清型,再有针对性的选择疫苗,做到有的放矢。

消除鸡群的应激因素,真正搞好饲养管理工作,改善饲养条件。

购买疫苗时应格外小心,疫苗必须来源可靠,生产厂家必须通过GMP认证,使用真正的SPF鸡胚生产,抗原含量等于或高于国家标准。疫苗应用适当的容器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运输,避免日光照射。疫苗应在生产商规定的条件下保存。使用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免疫。接种前应检查鸡群是否健康,健康家禽应按照标准的程序接种,有病鸡群应待鸡群恢复健康后再免疫。保证饲料质量,防止受到霉菌毒素和其他化学物的污染。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疫苗混在一起使用,以免造成疫苗间的相互干扰;更不要把活疫苗和灭活苗混合在一起使用。家禽的接种应在较凉爽的时间如早上或傍晚进行,以免应激;对于产蛋鸡群,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为了提高疫苗的免疫活性,可添加免疫增强调节剂,如转移因子等。

上一篇:大足黑山羊肺线虫病的诊治 下一篇:综合养鸭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