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贪嘴该满足他吗

时间:2022-07-01 12:49:51

许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吃饭问题发愁,不是偏食就是少食,要不就是进餐习惯不好,家长要到处跑着喂。可洲洲的妈妈却担心:儿子太贪嘴了,这可怎么办?

每次吃饭时,两岁半的儿子洲洲的食欲都好得不得了,每次妈妈都要把已经吃得不能再饱的他赶下饭桌,可趁着妈妈到厨房干活不注意,洲洲又转回身来舀了一勺米饭放进嘴里。晚上吃完晚饭还要吃零食,甚至都刷完牙上了床,突然想起来妈妈给他买的第二天的早点蛋糕还嚷嚷着想吃,妈妈经常在这个时候连哄带吓地把洲洲弄睡了。有一天早上,妈妈给全家煮的馄饨,当洲洲看到爸爸碗里的馄饨明显比自己碗里的多时大声地哭起来,还扬言不吃早饭了,接着就威胁说不当爸爸妈妈的儿子了,弄得妈妈哭笑不得。

在外面时,洲洲只要一看到别的孩子在吃零食就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人家,好像家里从来不给他买东西吃一样,这让妈妈颇难为情。她知道,洲洲太贪嘴肯定不好,但每天都这样压抑他的需求是不是也会影响儿子的健康?

亲子互动分析

像洲洲这样贪嘴的孩子其实并不少,这类孩子表面上看胃口特别好,天生就对食物有极大的兴趣,不管自己的肚子是不是已经饱了,他们总是要尽可能地往嘴里多送东西才感到心里舒服。他们真的比别人饭量大吗?真的比一般孩子需要更多的营养吗?还是有什么的原因?

事实上,所有正常的同龄孩子量都应该相差不算太大,即使有壮饭量大的也只是在应该进食的东西,而不是从早到晚对食物异常兴趣。有贪嘴行为的孩子的家长要注,孩子贪嘴其实并不是真的饭量大,而,由于某些原因,使他们对食物产生了极大的依赖。

首先要考虑就是气质原因,那些天生胆汁质类型的孩子很容易焦虑,情绪不够稳定,当生活中其他的需求如安全感、交往需求、被尊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的胃部血管容易扩张,告诉大脑一个假信息:他们的肚子感到饿了,需要进食。于是孩子往往用食物来解决他们的焦虑。还有一种是抑郁质类型的孩子,他们平常与家人和小朋友交往较少,非常压抑自己,食物是他们“随叫随到”的好伙伴。从这个贪食的原因来看,贪食行为就像一些孩子的“恋物”行为一样,食物就是他们所“恋”的物品。

再者,贪食的孩子往往会让父母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控制,父母就会出现急躁不耐烦的表现,这样会让孩子更加依恋食物,而洲洲的妈妈经常会因为孩子“过分”的要求而心烦意乱,反倒让孩子更加贪食;还有,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贪食很重视,而采取的限制措施不够得力,反倒会助长孩子的贪食行为。

贪食对健康不利,因为过量的饭或零食已经超出了孩子身体的承受能力。且零食也并非营养充分的主食;如果零食不离口,而这些食物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成分的需要,反倒会破坏身体原有的营养平衡。这样就使身体得不到应该供给的营养成分,导致全面缺乏营养素,因而妨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贪食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儿童吃得过多,在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会加重胃、肠、脾、胰等消化器官和大脑控制消化吸的胃肠神经及食欲中枢的负担。如果内负责消化吸收的神经经常处于兴状态,会使大脑皮质的语言、记忆、思想等中枢神经智能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影响孩子智力发展。

寨子互动成长方案

首先,家长要下定决心控制孩子的饮食:其次,给孩子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进餐不定时是贪食习惯形成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定时进餐,而且当餐吃饱吃好,这样在非进餐时间便不会想吃其他东西,于是贪吃的习惯可能会减少以至克服。再有,少吃零食,即使是吃零食也应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一般把零食放在两顿正餐之中进食,或者放在饭后进食,如果能严格地按一定的时间给予零食,对防止儿童贪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外,随着孩子的成长,要教育儿童正确对待吃东西的问题。吃东西是为了长好身体,而不是为了满足进食的“快乐”和“享受”。肚子饿了应适当进食,并且要吃好吃饱,肚子不饿时,就不要去进食,这样就能防止贪食习惯的养成。

最后,父母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否太迁就放纵或者是太严厉急躁了,这两种教养态度都容易造成孩子的贪食。

上一篇:妈妈的红薯计划,让我走出肥胖阴影 下一篇:新年娇肤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