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要展现“和谐”之美

时间:2022-06-30 09:52:04

美术作品要展现“和谐”之美

摘要:本文从传统美术作品遵从“天地人”的和谐美,美术作品不应失去了美术的“本意”, 新时期中国美术发展的方向等三个方面就新时期美术作品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究,以期美术作品展现“和谐”之美。

关键词:美术作品 发展 和谐研究

中图分类号:F768.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美术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所创造的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立体或平面空间的艺术。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美术整体上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态势,新的美术流派纷纷出现。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中国当代美术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一些传统的美术规则受到挑战。新形势下如何探寻出一条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紧跟时展的中国美术发展之路已成为中国美术家群体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传统美术作品遵从“天地人”的和谐美

中国在历史上是艺术大国,中国画特有的意境美具有穿越时空、渗入国人血脉的功能,一幅古代的美术作品至今都能打动现代人的心灵。中国传统绘画所凝聚的中国情结,所创造的艺术美长期为世人所认同。中国传统绘画为何具有这样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中国传统绘画完美体现了国人特有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即和谐的宇宙观。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和谐。《广雅》曰:“和,谐也。”意指自然体系中的不同要素达到圆融后产生的一种状态。《国语·郑语》中史伯对郑桓公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中国古人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和谐。老子认为人应遵守天地自然的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庄子进一步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庄子·齐物 论》)。中国古人的天人和谐观念通过人要遵从天地法则而运用到社会关系中,儒家的“仁”、人伦说、礼乐制度集中体现了古人追求社会关系和谐的价值取向。儒家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生活在其中的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天人和谐、社会关系和谐最终要落足在人格和谐。中国古人把身心和谐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来追求。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对仁义的追求,集中体现了古人对身心和谐的追求。

二、美术作品不应失去了美术的“本意”

上世纪70年代末后我国的美术事业尽管有很大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反映群众生活的积极健康的美术作品,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由于受限于意识形态,缺乏艺术应有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意志。改革开放后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宽松的舞台和自由的空间。在与西方文化接轨的过程中,受西方现代、后现代美术发展的影响,一大批与传统美术分庭抗礼的新潮美术流派先后登场。这些新的美术流派及代表人物,推动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力量。其作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道主义的渴求,体现了对时期政治话语的反驳,90年代以后的前卫绘画则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带有更多的极端的个人主义色彩。在这些作品中,不见了艺术应有的美与善踪影,只有艺术家自我的感觉,中国社会大变革对人们心理的这种影响一定程度上贴合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主题,因此,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自然成为我国新潮艺术仿学的对象。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实质上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占有先导和主导地位,从艺术角度来讲,就是西方掌握了艺术创作的话语霸权。面对西方的这种艺术话语霸权,当代中国一些前卫艺术家缺乏必要的全面审视和防范意识,甚至主动迎合市场、迎合国际口味,各种形式的作品,甚至假恶丑的作品都粉墨登场,美术应坚持的真善美标准受到严峻挑战,当代中国美术的现状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味。

三、新时期中国美术发展的方向

为了更好探寻新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路,我们首要的任务是静下心来看世界,反反思自省。一是伴随我国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而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变革所带给个人身心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反思批判意味,它对于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个人创造力的表现都有一定意义。二是发扬中国传统的“和谐宇宙观”技巧。中国传统绘画中,无论是写意山水画,还是精细工笔画,甚至略显粗糙的民间工艺,都着力突出和谐主题——和谐的自然、和谐的人伦及和谐的人格。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和谐实际上囊括了美术最基本的真、善、美原则。三是中国艺术家要有勇气和信心去探寻艺术发展之路,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独立的精神与风格,又具有对中国人个体思考和群体感受深层进行全面探究的中国艺术。为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借鉴世界上的好的绘画艺术,又要发扬传统创作手法,最终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也就是所说的“和谐”美术艺术。

1、美术的“和谐”首先是“真实”的“东西”。一是美术反映的环境、事物都是真的,感情的抒发是真的,虚伪矫饰的、远离人的自然感情的东西只能使人退避三舍。二是和谐的是“善”的,美术作品是符合人们需要的,体现对人、对人生存环境的人文关怀。和谐的“真与善”二者共同凝聚为美,美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理的共鸣,一种身心的自然抒展,一种无须言说的愉悦,这应是作者与观众的共同体验。对于缺乏亲情、真景、仁爱、怜悯、同情、恻隐,真诚、纯洁,只是一味的对人性进行扭曲、变态或某一时虚幻的妄想为主题,不顾及观众的心理感受的所谓当代“某些前卫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应该是“和谐”向上的美术作品。

2、美术的“和谐”是让人身心“愉悦”的东西。它所体现的“真与善”,所凝结的“美”是艺术作品生命力的源泉。当代中国是社会大转型时期,不乏沉渣泛起,同时也是美术工作者心理裂变、调整时期,当代艺术家脚踏这方土地,亲身感受社会转型带给中国社会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同样也亲身体会心理裂变、调整所带来的心灵的痛苦。最终美术作品要反映这种时代和谐进步的主题 ,

总之,新时期的美术作品在鞭笞人性“丑”的同时,更多的是通过美术艺术家们的“慧眼”去发现创造“和谐”之美,通过自由而独立的艺术形式去展示“和谐”之美。

上一篇:国外城市交通规划对中国交通发展的的启示 下一篇:刍议知识支持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