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护理

时间:2022-06-30 09:44:26

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通过对46例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分析。结果 46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生活质量改善,止痛效果长久持续。结论 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手术成功很关键。

【关键词】 CT引导;经皮椎体形成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患者越来越多,椎体压缩骨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美国,每年新发15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大约有70万会发生胸腰椎骨折,我国则会更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腰痛通常比较明显,常常会继发脊椎后凸、侧凸等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法卧硬板床、腰部垫枕、腰背肌锻炼,止痛效果慢且易发生长期卧床并发症,而长期卧床本身又会加重骨质疏松。西峡县人民医院脊柱骨关节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46例,配合围手术期精心护理,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共53个椎体,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61~85岁,平均68.5岁,单个椎体39例,2个椎体7例,其中T101个,T113个,T1216个,L118个,L26个,L34个,L43个,L57个,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片及CT、MRI检查,明确“责任椎”及定位方法。

1.2 手术方法 术前30 min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患者取俯卧位于CT机检查台,先用CT扫描定位“责任椎”,确定穿刺平面、穿刺点、穿刺角度,进针深度,并用油蕊笔标注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从皮肤穿刺点至椎弓根层软组织浸润麻醉,采用山东冠龙公司产3.2 mm椎体穿刺套蕊针,经皮肤按预定角度穿刺至骨质,再次CT扫描确认穿刺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必要时调整,无误后继续进针至椎体接近前缘处,穿刺成功后调配骨水泥至拉丝末期时缓慢注入椎体中,一般胸腰段椎体注入2.5~4.5 ml,腰椎体注射4~6 ml。在骨水泥硬化前拔出穿刺针,再次CT扫描了解骨水泥在椎体中分布情况。

2 结果 46例患者53个椎体穿刺均成功,均为单侧穿刺,术后CT扫描,骨水泥弥散均匀,有16例发现骨水泥弥散至椎体后缘,但未对椎管造成侵占。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下床活动疼痛无加剧。随访6~18个月, 1例因损伤疼痛加剧检查发现邻椎再次骨折,再次椎体强化后缓解,余病例疼痛缓解均持久。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疏导 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多受骨质疏松困扰多年,外伤或轻微外力作用下导致椎体压缩骨折,腰痛加剧,精神负担短时间急剧加重,加之对椎体成形术不了解,对手术期望值高,担忧手术风险,产生焦虑、恐惧情绪。针对此情况,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法、目的、意义、优点,告知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止痛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卧床时间短,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等优点,主要作用是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3.1.2 术前准备及手术风险评估 入院完善各项检查。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大部分合并有一种或几种内科疾患,除常规检查项目外,一般需加做胸部CT、心脏彩超+心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监测等,综合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风险,若心肺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经内科纠正仍不满意者,应主动放弃手术。有5例患者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放弃手术,未列入本组病例,术前积极治疗内科疾患,控制肺部感染、纠正心衰,降压降糖,间断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等。

3.1.3 训练 大部分患者入院时翻身困难,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指导患者直线翻身,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练习俯卧位直至可坚持半小时以上,才能达到配合手术的要求。

3.2 术中配合 提前与CT室取得联系,准备好抢救药品,建立静脉通道,空气紫外线消毒半小时。患者俯卧于CT室检查台上时,用软枕垫好,迅速为患者面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射骨水泥前静脉推地塞米松5 mg。文献报导,椎体成形术所用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后有使动脉血压-过性下降的作用,可能与PMMA的单体或聚合体被吸收入血循环有关[1],本组病例观察仅1例有短暂性血压下降,大部分患者血压较高,分析与及情绪紧张有关,血压过高者舌下含化心痛定片10 mg。推注骨水泥时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外,还需观察询问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3.3 术后护理

3.3.1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持续导管吸氧2L/min,持续心电监护6 h,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本组术后6 h血压大部分恢复平稳。

3.3.2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经皮椎体成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观察骨水泥有无椎管西峡县人民医院脊柱骨关节外科内渗漏,最主要是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情况,如有双下肢麻木,活动障碍者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经小剂量甘露醇及甲钴胺应用后麻木消退,灌注剂向静脉丛渗漏并沿静脉回流后扩散可引起肺栓塞,血压下降,心脏停止等严重并发症[2],故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及时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如有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咯血、咳嗽心悸等症状,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本组病例未出现此类症状。

3.3.3 术后功能锻炼,术后2 h可直线翻身,6 h后做双下肢直腿抬高功能锻炼,第2天可鼓励患者坐起,由家人陪同沿床边站立行走,严禁扭伤及摔倒,活动量逐步增加。

4 出院指导

必须指出的是,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身系统性疾病,不要认为做了经皮椎体成形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必须出院时加强宣教,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骨质疏松治疗非常关键,如适当体育锻炼,避免外力因素作用于身体、多摄入高钙食物,增加日晒及户外活动,口服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等。如有扭伤或摔倒再次出现腰疼时及时复诊。

总之,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术中操作得当,围手术期精心观察、护理、宣教,可获满意的中远期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李楠,张桂林,张波,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16(7):828-831.

[2] 徐宝山,胡永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71-273.

上一篇:钛网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中老年女性患者糖尿病并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