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室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7 12:37:22

ct室院感工作计划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篇1

更新教学内容,开设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本学校的专业特色,开设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顺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川。现将我教研室结合我学院影像医学专业特色开展断层解剖学的情况作一汇报。

1开设断层解剖学课程的必要性

1.1影像医学专业是泰山医学院的特色专业

我院放射学院于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医学影像学5年制本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影像诊断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超声、CT和MRI等是该专业学生所接触的主要诊疗设备,而这些设备均是以断层的方式来诊治疾病,目前,CT、MRI等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单靠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获取的解剖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影像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影像医师迫切需要断层解剖知识。结合我院实际,在医学影像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势在必行。另外,放射学院是卫生部放射医师进修培训基地,已工作多年的放射医师,大多没有学过断层解剖学。作为基础回归课程,为进修班的放射医师开设断层解剖学,有其迫切性。再者,我院医学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我院教学的更高层次,为培养具有更高层次的现代医学影像高级专门人才,为研究生开设断层解剖学,有其必要性。

1.2临床医学教育开设本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CT、MRI的普及应用,CT、MRI将成为未来诊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医学及其各个方向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必将大量接触CT、MRI等检查,熟悉断层解剖学知识有其必要性。

2开设断层解剖学己具备的条件

2.1教材

(1)《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1998,人民卫生出版社。该教材文字精练,线条图简明易懂,适合临床医学本科生和医学影像专业的专科生使用。(2)《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系统介绍了人体的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该教材适合研究生、放射医师进修班和成人教育专生本学生使用。

2.2师资

本教研室有断层影像解剖学博士研究生1名,另有从事断层解剖学研究并参加过“断层影像解剖学学习班”的教师3名,掌握了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胜任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还有从事影像诊断的兼职教授和副教授2名,讲解医学成像的基本理论和医疗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像诊断的基础知识。

2.3实验室

本教研室现有成套的断层标本,购买和制作了彩色教学幻灯片,依据初步的教学经验并融人自己的科研成果自己制作了成套的断层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本院附属医院CT和MRI室为本实验室提供了大量正常CT、MRI和少量典型病例的教学片。另外,本院各教室配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开展断层解剖学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

3断层解剖学教学的实施与体会

3.1研究生的断层解剖学

已为我院6届统招研究生和2届在职研究生开设了“断层解剖学”。总课时为64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为16学时。理论课系统讲解头部和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和CT、MRI。颈、胸、腹和盆部着重讲解横断层解剖和CT、MRI。脊柱区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及相应的CT、MRI。四肢重点讲解六大关节的断层解剖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实验课看断层实物标本和正常及典型病例的CT、MRI图像。研究生的基础和识扎实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突出:(l)全面和重点相结合,颅脑系统全面讲授,身体其它各部重点讲授横断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断层解剖学的精髓和内在规律,为将来临床疾病的诊治奠定坚实的断层解音学基础。(2)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将断层标本与正常CT、MRI图像融合起来,把握其内在规律和结合点,并结合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成人医学影像专业专升本和专科生的断层解剖学

从2000年开始,已为届成人专升本和四届成人专科生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这些学生多数在临床上工作了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数还带着问题来上课。但多年不系统学习,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多已遗忘,多数没有接触过断层解剖学。针对上述情况,系统讲授10学时的颅脑连续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其它部位针对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焦点开设30学时的专题讲座。讲座应用先复习相关的系解和局解内容,然后是断层标本和正常的CT、MRI图像,接下来结合典型病例回答同学的问题,最后25分钟进行课堂讨论。这些学生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且多数从事影像诊治方面的工作,因颅脑角剖结构复杂,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接触,该部分内容系统讲授有其必要性。其它部位以问题为中心开设专题讲座,形式多样,同学积极参与,互动性好,因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3断层解剖学选修课

全院范围内开设30学时的本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对象为修完系统解剖学的放射学院专科生及修完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开设了4期选修课。有本教研室老师和兼职教师分别讲授断层解剖的基本知识以及影像设备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影像诊断的基本知识,然后开设6个专题讲座,分别围绕脑沟、回的定位,脑血管的应用和断层解剖,蝶鞍区的薄层断层解剖和常见疾病的诊断,肺段的划分和肺内病变的定位诊断,肝段的划分和肝内病变的定位诊断,前列腺的分区和MRI诊断。考查采用写短篇综述的形式。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又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对断层解剖的学习兴趣。有兼职影像诊断教师精选典型病例,用断层解剖的基本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疾病的诊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考查采用写短篇综述可充分调动同学的创新能力,学会用所学基础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3.4继续教育培训班开设断层解剖学

作为基础回归课程已为2届放射医师进修班和3届颅脑脊柱临床应用学习班,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了10-15学时的断层解剖学。重点讲授颅脑的横、矢和冠状连续断层解剖。以专题形式重点讲授临床影像诊断经常使用的断层解剖的基本内容,为影像诊断及外科诊治提供坚实的断层解剖学基础[2]。

现代教学手段为本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断层解剖学的教学特点是使用大量的连续断面来说明人体各部各主要器官在连续断层内的变化规律,层面多、连续性强且信息量大,彩色幻灯片和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系统恰恰有这方面的优势。另外,网络的普及可使学生利用网络终端在实验室或在家里就可学习和游览断层解剖学内容,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且可根据当时所学临床课程的内容随时随地进行浏览和复习川。相信随着电子计算机及网络的日益普及,将为断层解剖学的开设提供更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伟树.论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设置问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6,(1):18-19.

2 KhalilMK,PaverAF,JohnsonTE.Effeetivenessofusingeross seetlonsinthereeognitionofanatomiealstrueturesinra-diologlealimages.AnatReeBNewAnat,2005,283(l):9-13.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篇2

去急诊室就诊的伴有胸痛的病人其胸痛的原因有心绞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和其它一些相对较轻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诊断是确定冠状动脉疾病,其分为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cs构成了症状性冠状动脉疾患最为严重的种类,包括急性心肌梗塞、非透壁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1]。

目前在确诊伴有严重胸痛的病人中没有一种方法是成功的。在一项研究中[2],超过10000例急诊室患者伴有胸痛和相关症状,其中889例患者中的19例(2.1%)最终被证实有急性心肌梗塞,但没有合适治疗;2.3%的病人是不稳定性心绞痛,被错误治疗。其它研究表明伴有严重胸痛的病人误诊率较高。

最初的评估

胸痛病人最初的评估包括病人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肌的生物标记。病史包括危险因素的评估和胸痛的表现。心源性胸痛典型表现为压榨性疼痛或胸部沉重感,并放射至颈部和手臂。体格检查结果一般正常,但是可能出现同充血性心衰相联系的征象(杂音、奔马率、啰因)。ecg结果一般也正常,但是如果出现典型表现如st段提高或t波倒置,也会有帮助。血清的生物标记物如心肌肌钙蛋白在心肌梗塞病人胸痛发生6小时后常阳性。WWW.133229.cOm

但是普通的检查有许多限制。有20%的acs患者胸痛不典型;而一些病人最终被证实是心肌梗塞,却根本没有胸痛。近10%的病人有心肌梗塞,ecg结果正常或仅有非特异性表现。心肌的肌钙蛋白对心肌梗死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在胸痛发生后的最初几小时敏感性较低。

伴有急性胸痛的患者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起初的病史,心电图结果和心肌酶水平。这一类人必需紧急做冠状动脉造影。第二类经过最初的治疗,被确诊为良性病变,而且经常早已痊愈。第三类也是最大的一部分人,这一类病人大约在40到60岁,病人很少有危险因素,其胸痛的症状不是典型的acs,而是不确定的、刺痛或锐痛。其最初的心电图结果和心肌酶水平是正常的或不特异改变。这类患者的治疗结局是不确定的,但是其中有2%~4%的人被不适当的从急诊室放走,结果发现有acs。

各种检查技术都可用于评估急诊室内伴有不确定胸痛的病人。普通胸片可以显示胸痛的一些原因,如肺炎、气胸或肋骨骨折等。在极少数情况下,冠状动脉钙化或充血性心衰的存在会提示acs。但是典型的acs胸片是正常的。核医学灌注成像、超声心动图、mri及ct扫描也被用于处理不确定胸痛病人。

核医学灌注成像和超声心动图

核医学灌注成像用于一些胸痛的病人,作为评估患有低或中等风险的acs扫描方案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种在胸痛发作后评估心肌状态敏感的方法。在注射锝标记物45分钟后,静息状态下用γ相机成像。灌注缺损伴有正常的室壁运动表明有心肌缺血。使用spect成像,核医学灌注成像诊断acs的敏感性90~100%,特异性60~78%,阴性预测值97~100%[3]。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加入负荷成像会增加诊断的准确性。但是核医学灌注成像存在一定缺陷:核医学科室一般不在急诊室内或附近,需要搬动病人;因为需要电话通知核医学药物,这个研究不能及时的进行;其研究的焦点是评估冠状动脉疾患,而不能评估导致胸痛的其它原因。

超声心动图可被用于评估患有低或中等风险的acs的急诊室患者。心肌缺血表现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和射血分数减低。在一项超声心动图和核医学灌注成像的比较研究中,kontos等[4]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的另一项特点是简便。缺点包括可行性有限和在较小的心肌梗塞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时出现假阴性结果。早期的经验表明心肌对比剂超声心动图可能提高这种技术的诊断准确性。

mri成像

近年来,随着硬件设备性能的提高及软件的开发应用,mri技术水平和成像质量正逐步提高[5~8]。王成林等[6]对2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行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检查, 研究表明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能识别心肌的缺血与梗死,可以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判断治疗效果和进行预后的评价。但是mri扫描时间的延长限制了这一技术在急诊室病人的应用。

电子束ct

用ct扫描进行心脏成像的最初工作是由电子束ct来完成的[9]。不同于普通ct的x线球管的是,电子束ct使用电子枪和一个固定的钨靶产生图像。缺少移动的部分使得电子束ct比早年的普通ct成像速度要快得多。电子束ct可以获得100毫秒的时间分辨率,足够减少或消除心脏运动所产生的伪影。

电子束ct最主要的应用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0]。冠状动脉钙化的缺乏对于acs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钙化的特征不同。冠状动脉钙化的存在及数量和严重的冠状动脉事件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进展、猝死、需要经皮介入的冠状动脉再通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有一定的关系[11],但是冠状动脉钙化的诊断价值还存在一定争议。在因心脏病变猝死的病人中,钙化仅出现在冠状动脉近50%的病变中。greenland等[12]的研究中,14%的心肌梗塞和死亡病例在ct上没有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因此缺乏冠状动脉钙化并不意味着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在年轻人。

电子束ct钙化积分扫描由30~40层3毫米层厚的层面组成,他们是在一次或两次的屏气状态下获得的。ecg触发是在80%的r-r间期进行的。应用于所有图像的软件点亮ct值高于ct诊断钙化阈值130hu的体素。感兴趣区被放置在围绕点亮区域相对应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是点亮体素的数量和密度的测量结果。

电子束ct曾经被用于无症状的病人,进一步确定冠状动脉危险因素。电子束ct钙化积分在去急诊室就诊伴有胸痛的病人中有一定价值。laudon等[13]评估了105例可能患有acs的患者。纳入标准是正常的心肌酶水平和不能确定诊断的心电图结果,已确诊为冠状动脉疾患的病人被排除在外。所有病人都进行了电子束ct成像,非零钙化积分被认为是acs阳性。诊治患者的急诊室医生不知道电子束ct的结果,最后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普通检查。结果表明电子束ct阳性发现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63%和100%。没有一个电子束ct阴性的患者在随后4个月的随访中有心肌事件。作者认为电子束ct阴性的患者可以安全的处理。在一项相同设计的研究中,mclaughlin等[14]通过使用钙化积分研究了有不确定ecg结果和正常心肌酶水平的134例患者。86例电子束ct阳性结果的病人中,7例(8%)有心肌事件,而48例电子束ct阴性结果的病人中,仅1例(2%)有心肌事件。因此作者认为电子束ct在处置胸痛病人中是有用的。

电子束ct缺点在于噪声大,检查身体其他部位受限。除了扫描的费用外,还没有出现更进一步的技术发展。近年来,电子束ct已被多层螺旋ct取代。

多层螺旋ct

大量较早的螺旋ct研究表明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相比多层螺旋ct有一定的潜力。但因存在阶梯状伪影、移动伪影、钙化影响了分析。近年,多层螺旋ct进展很快。现有ct有64排探测器,其达到0.5毫米的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率和200毫秒或更短的时间分辨率。这样的空间分辨率大约是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1/3,可以看到大于1.5毫米的血管。但是其时间分辨率大大小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减少运动伪影,检查时心率控制在每分钟65次以下。对于心率较快者,β受体阻滞剂用于减慢心率。

团注触发技术和预实验技术使用5~6毫升/秒的团注速度。虽然要选择心动周期中的10个周期进行重建,但是在舒张期获得的图像提供了最好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所以需要选择哪些图像可以重建。同侵入性的血管造影相比,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80%。其比较早期的多层螺旋ct,不能评估的血管段要少些。

虽然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不等同于acs,但是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病人中,80%-94%的病人检测到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狭窄不超过50%的病人出现心肌梗塞。此外,有较薄纤维帽和较大脂肪核的粥样斑块较易破裂。多层螺旋ct可以显示非钙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数量、组成和冠状动脉重构的程度(粥样斑块在管壁还是管腔)。

除了评估冠状动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提供有关心肌功能的重要信息。如果在心动周期中获得一组图像,就可以评估左室壁的运动。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图像可以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其同其它技术有很好的相关性(r=0.89-0.97),特别是mri成像。在对比增强后左室心肌的低密度区被认为是心肌灌注异常。在急性心肌梗塞,多层螺旋ct可以检出存在左室室壁瘤的血栓和受损的左室功能。多层螺旋ct还可显示溶栓的成功与否,及冠状动脉旁路的通畅性。

除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还用类似于电子束ct的技术评估冠状动脉钙化,并同其有良好的相关性。

急诊室中的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现在已常规应用于评估许多非胸部原因导致的急诊,如腹痛、头痛和外伤以及紧急非心脏胸部疾患,包括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在可能为心源性胸痛的急诊室患者中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多层螺旋ct图像在起初的评估后尽可能快的获得,通常在问病史,体格检查,完成ecg和第一组心肌酶和血清肌酐水平正常之后。这时候,检查结果成为处理病人或让病人入院的决策的一部分。在另一方面,病人入院后,多层螺旋ct的检查结果帮助决定监视的类型和治疗方案,如经皮介入或外科血管再通。

最近,出现一种新的扫描方案称为三联方法,其是为了确定三联征冠状动脉、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这种方法一次检查即可提供有关胸痛的冠状动脉和非冠状动脉胸部疾患,使得胸痛多种原因能够同时评估。这种扫描方案不同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是其无需ecg门控、应用较大的视野、覆盖范围更长。其扫描时间是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两倍;且使用足头方向;再者静脉对比剂用量较大,因为在扫描时间内左心和右心循环时对比剂必需同时保持在临近高峰水平。

在急诊室ct扫描方案中冠状动脉钙化评估的作用尚不清楚。有大量的冠状动脉钙化的病人,因为有钙化的伪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能就略差些。而缺乏钙化降低了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管径大于50%的狭窄)的可能性,但并没有完全排除。如果仅进行钙化积分的评估,则无法评估需要静脉对比剂的其它原因的胸痛(如肺栓塞)。

ghersin等[15]应用16层螺旋ct精细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研究了可疑acs的65例患者,技术上较为完整的59例(89%)患者的629(96.9%)个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中,同侵入性的血管造影相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9%、52%和97%。在22例可疑acs患者的一项研究中,应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使7例(32%)患者避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因为其证实了缺乏冠状动脉疾患的证据[16]。应用64层螺旋ct精细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也证实取得了可喜结果。一项盲法的前瞻性研究中[17],有103例去急诊室的胸痛患者显示缺乏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和存在非重要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示所有例(阴性预测值100%)均未患acs。gallagher等[18]发现多层螺旋ct同核医学的灌注成像相比较,检测出在急诊室中92例伴有胸痛的低风险病人患有acs。

通过使用三联方法和64层螺旋ct,white等研究去急诊室就诊伴有不确定性胸痛的69例患者,因其心电图正常或无特异性发现、最初的心肌酶结果正常,故认为患acs的风险性较低[19]。在最初的临床评估进行后立即进行成像,同时获得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评估急诊室胸痛的所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6%、87%和96%。除了有10例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50%管腔狭窄),通过使用三联方法,还发现3例非冠状动脉的诊断(肺栓塞、肺炎和心肌炎)。最终,仅1例患者有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savino等[20]使用同样方法,其23例因胸痛去急诊室就诊的患者中的8例多层螺旋ct显示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均在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检查得到证实。

展望

第一,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可以优化ct血管造影的常规应用。各种技术如使用多球管技术、更快的扫描架旋转时间、和每转更大的覆盖范围可以优化扫描。更好的后处理软件和操作技术可以优化图像质量和工作流程。

第二,在ct血管造影检查时的病人射线剂量的大小。据估计,在进行心脏ct血管造影时,一次检查射线剂量超过了10msv,或者至少是年自然射线剂量的三倍[21]。使用三联法,因为扫描范围较长,射线剂量甚至更高。剂量调节或ecg脉冲,在相对不重要的心动周期球管电流显著减小,是减少射线剂量的方法,可减少40%[21]。许多现在评估胸痛的成像手段,如核医学心肌灌注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射线剂量均很大。如果ct血管造影被证实可以替代这些技术,许多射线的负担就可以减轻。

第三,ct血管造影目前着重在解剖而非功能,不考虑缺血对心肌的影响。如果把ct的心肌灌注加入到ct血管造影中[22~24],就可以联合考虑心脏的解剖和功能的变化。

总之,最初的研究表明ct血管造影在胸痛的评估中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这种应用最合适的组群是患acs较低风险的病人。但是相对于其它的成像技术,如核医学灌注成像,多层螺旋ct在急诊室评估胸痛的作用,目前尚无一致意见,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准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hochman js, tamis je, thompson td. sex,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l j med, 1999,341(4):226-232.

2. pope jh, aufderheide tp, ruthazer r, et al. missed diagnoses of acute cardiac ischemi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 engl j med, 2000,342(16):1163-1170.

3. heller gv, stowers sa, hendel rc, et al.clinical value of acute rest technetium-99m tetrofosmintomographic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and nondiagnostic electrocardiograms. j am coll cardiol, 1998,31(5):1011-1017.

4. kontos mc, arrowood ja, jesse rl,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2-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patients with possible myocardial ischemia. am heart j, 1998,136(4 pt 1):724-733.

5. 张兆琪.缺血性心脏病磁共振成像.中国CT和MRI杂志,2003,1(1):56-60.

6. 王成林,乔建华,彭长农等.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的mrmpi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2):23-26.

7. 郭建峰,沈钧康,徐孝秋等.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2):26-30.

8. 汪瑞民,张涛,郭彩风等.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4):26-30.

9. 戴汝平.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及进展.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2):57-62.

10.ross r.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 nature, 1993,362(6423):801-809.

11. tanenbaum sr, kondos gt, veselik ke, et al. detection of calcific deposits in coronary arteries by ultrafast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rrelation with angiography.am j cardiol, 1989,63(12):870-872.

12. greenland p,labree l,azen sp,et al.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combined with framingham score for risk prediction in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jama,2004,291(2):210-215.

13. laudon da,vukov lf,breen jf,et al. use of electron-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chest pain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n emerg med,1999,33(1):15-21.

14. mclaughlin vv,balogh t,rich s. utility of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to stratify patients presenting to the emergency room with chest pain. am j cardiol, 1999,84(3):327-328.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篇3

在市委、市政府和卫健局党组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们携手同心走过充实、辛苦、振奋、辉煌的2019年。我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真抓实干,顺利通过了二甲复审,新增电梯投入使用,放疗、高压氧基础建设到位,以“二级甲等医院复审”“河北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为契机,全面开展工作,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实现了医院的提升与效益的提高,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增强政治学习,强化思想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带领班子成员做遵守法律的表率。

1、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带领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创建“党建云”平台,严格遵守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系列讲话等党的精神和方针政策,按计划完成各种专题党课、学习笔记、心得体会,思想认识明显提高,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核心作用更加突出。

2、建立健全了“三重一大”监督管理办法,对医院重大事项,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制度,重大事项、决策、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都能依法办理,更无因违背法律法规造成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决策。

3、参加全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接受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公卫科、药剂科的各项医疗法规的学习,并进行了全员考试,增强了职工法律法规意识及院内制度的执行力度。

二、全力以赴通过“二甲复审。

2019年为“等级评审推进年”,这项工作能不能通过关系到医院的发展,所以我深感责任重大,带领全院职工共同努力,加班加点,各科室全面协作持续改进,最终以饱满的工作状态,高分通过了医院等级评审。此项工作的开展,使医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也使我明白,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用心去做,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抓紧督促医院建设不懈怠。

硬件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以年度计划为准,督促各项目的推进。成立新建了康复中心、新生儿病房、预防接种门诊、PICC维护门诊,增建4部电梯已投入使用,重新改进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洗衣房等布局和流程。引进最新版CT工作站、大型C型臂血管造影机、电子直线加速器、冰冻切片机等十余台先进设备;开展了全脑血管造影、肾穿刺活检术、CT血管成像等新技术30 项,填补了我市多项空白,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按照国家政策,每月到孔目庄、总十庄,对自己分包的4户贫困户进行慰问,认真听取困难群众心声,对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医疗方面的诉求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向他们宣传和脱贫帮扶政策,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依靠党和政府多想办法,广开门路,辛勤劳动,努力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早日脱贫致富。

五、大力推广便民利民举措。

医院是为民服务的窗口单位,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导医台在原有免费轮椅的基础上引入“共享轮椅”,肾内科为低血糖并发症患者提供“暖心糖”;重症监护室对沟通障碍患者改用画板、画册、手语等沟通方式;妇产科为分娩后母亲准备爱心粥或红糖水;儿科免费提供画板、彩笔、彩纸等;急诊科分诊台设置便民服务箱。

所有工作的开展,都不是我一己之力所能达到,在此,我要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时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努力,为医院打造更好更快的发展前景。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篇4

有人说,东大的历史是悠久的,新开河边的朗朗书声,四川三台的竹屋草堂,南湖河畔的重塑辉煌……步步都有故事,处处留有追忆;

有人说,东大的人才是一流的,老人们嘴里的张少帅,历史课本中的苗可秀,钢铁界的权威靳树梁……历史长空,繁星璀璨;

东大的美丽,东大的悠久,东大的一流,都源于东大的光荣传统和东大精神。“爱国爱校”的立校之魂,“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无一不是对东大精神最好的诠释,无一不是留给每一位东大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统:爱国主义筑就东大魂

东北大学是在中国人对抗日本的侵略中诞生的。1921年奉天省议会商议创办东北大学,日本驻奉总领事闻讯立刻跑到大帅府抗议设立这一大学,说道:“你们要想造就理工人才,可以上我们的旅顺工科;学医可以到我们的南满医大;学文、学法可以到日本去,我们可以给予官费优待及一切便利。”当时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听到日本的抗议后,很生气,说道:“日本人反对,我们必须办,而且要快办。”1921年10月25日,奉天省议会一致通过创办东北大学的决议。于10月29日即批复同意。东北大学于1923年4月26日正式创立了。

1928年8月,张学良继掌东北政权,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任校长后,他呕心沥血,锐意经营,确定了“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文化之发展”的办学宗旨。到1930年秋,东大有6个学院24个系8个专修科,舍宇壮丽、经费充裕、良师荟萃、学风淳穆,在校学生3000人,教授300余人。据记载,东北大学是当时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

张学良出任校长前后,为改善办学条件,共捐资180万现大洋修建了汉卿南、北楼,容纳3万人的罗马式体育场,以及容数百人的凹字形学生宿舍楼以及38栋教授住宅楼、化学馆、纺织馆、图书馆、实验室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迤逦奇特,规模宏伟,在当时国内大学中堪称一流。

然而,“九・一八”的枪炮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阻断了东北大学快速发展的势头,东北大学被迫走上了流亡的征途。在随后近20年的时间里,东大师生先后辗转北平、西安、开封、四川三台等地,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一路求学,一路抗争,将东大人爱国的种子传播到四处。从“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东大师生无所畏惧、舍生取义的壮举,将爱国主义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的东北大学将办学思想从办学救国转为办学强国,开始了新的征程。在随后的50多年时间里,东北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在保持和发扬面向基础产业的冶金、材料、矿业、机械等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大力支持和发展计算机、自动化等高科技新兴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起,东北大学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优势,以孵化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服务社会的坚实支撑点,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起源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东软集团鏖战商海,一路凯歌,成为高校探索产学研相结合办学之路的典范。

1993年3月8日,原国家教委正式批文,同意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张学良几十年的夙愿和海内外广大东大校友的多年期盼终于实现。

2008年,东北大学迎来了她85年校庆。东大人正切身传承着爱国爱校的光荣传统,努力为把东北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而继续奋斗着。

天下先:东大第一的故事

中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专业调整,东大电力系建立了国内最早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开设了电工原理、电子技术等课程。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为了分析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和品质因素,急需研制一种能够计算和分析的实验装置。当时,美国、苏联等发达国家已研制出模拟式电子计算机。这种计算机需要使用多种精密元器件,工艺要求很高,在我国还无人问津。为了研究和制造出自己的计算机,李华天教授跑遍了书店和图书馆,只搜集到了有限的书刊资料。听说清华大学从苏联进口了一台计算机,李华天和恩毓田连忙赶到北京清华园,一边参观,一边询问。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由东大教师和实验人员自己设计、自己试验、自己制造的我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终于成功了!整台计算机由运算主机、操作台和电源等几部分组成。其中,主机又由十多个单元盒体组成,这些单元盒体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连接。经过正式试验和测试,东大研制的模拟机运行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整机性能也比较稳定。这台模拟机不但能做加减运算,而且可解微分方程,最高可解到6阶。苏联著名计算机专家卡冈观看了模拟机的演示实验,不由伸出大拇指:“这是我看到的中国最好的模拟机。”

中国第一台国产CT机

东北大学东部“科学重地”三好街,著名的“东北大学科学园”就在这条街生根、开花、结果, “东北大学科学园”是中国第一个以大学命名的科学园。

如果说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东北大学的诞生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那么第一台国产CT机在这里诞生更似一段神话。它的神韵就在于,中国第一台国产CT机竟会诞生在一个以采、冶、机、电为主的工科院校,而且,这一重大成果竟是从东北大学两位年轻教师维修CT机开始的。通过对3台CT机维修的实践,郑全录、李甲递对CT机的制造原理和运行规律、CT机主要部件与非主要部件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在实际操作运用方面更是驾轻就熟。经过四年多的努力,1993年7月,攻关组研制的第一台CT样机组装完成,同年底,由我国研制、具有中国知识产权、性能高、价格低,适合中国国情的全身CT扫描机组装调试成功。1997年7月,调试初步成功,第一台带着闪亮的“中国制造”标志、全部都是自主知识产权的CT机诞生了。随着8层CT关键技术于2003年初的突破,我国的CT研制生产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第一块超级钢

国际前列、国际先进、世界纪录,当关注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知识创新工程的成果时,这样的字眼会不时跃入你的眼帘。在这些闪亮的字眼中,最耀眼的则要数超级钢的开发和产业化。

1998年,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项目)出台,“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立项,其子课题“轧制过程中实现晶粒细化的基础研究”的重任就落在了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肩上。课题组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细化晶粒,使现有200MPa级别的普碳钢在成分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屈服强度提高一倍,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王国栋院士带领的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性地提出了晶粒适度细化的概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室研究,他们拿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细晶化的超级钢原型钢,性能基本达到要求,并从中摸索出生产这种超级钢的轧制、冷却工艺参数。经过两年多的试用,2003年,一汽集团公司正式将400MPa级超级钢列入公司标准。随后,重点实验室又继续前进,在超级钢线材、棒材、中厚板等方面取得突破,将超级钢全面推向了国民经济主战场。超级钢的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生产企业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005年产量达到了400万吨,年创经济效益2亿多元。而且由于不使用或较少使用昂贵的合金元素,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资源消耗,同时废钢容易回收再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对于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超级钢的开发,开辟了新一代钢铁材料研究及生产的新途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在国际竞争中实现了四个第一:第一次得到超级钢工业生产的工艺窗口;得到了实验室条件下第一块原型钢样品;在工业生产条件下轧制出第一卷超级钢;第一次将超级钢应用于汽车制造。早于重点实验室从事此项研究的日、韩同行们投来了敬佩的目光,超级钢的研制者们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文化:与时俱进的东大精神

含义深远的东大校训

从东北大学北门进入校园,首先跃入视线的是静卧在鲜花丛中的校训石刻。由校长赫冀成题写的“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八字校训,字迹鲜红醒目,字体刚劲有力,这既是东北大学80余年历史的见证,也是东大人奋斗不息精神的写照。

东大校训的两个短语,分别出自张学良与王永江,它们曾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今天,东北大学将这两个短语合在一起,组成新的校训,既秉承了东大传统精神,又赋予其新的意义,是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也是历史传统与现实精神的碰撞,新校训所产生的新的思想火花,必将引领今日东大人取得更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校非常重视对师生的传统教育,加大校园文化的研究力度,承担了一系列校园文化研究课题,同时注重在校园建设中注入文化的内涵,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亘古不变的东大精神

东北大学85年的历史与中国现代史紧密相连,与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历程密切相关。在85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东大人在致力于国家富强,并在为实践终身目标而不懈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爱校,严谨治学”为核心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与以“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为内涵的东大精神相结合,不断彰显时代特色和人文气息,成为学校乘势而上、不断奋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证。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东北大学流亡,是基于国力的羸弱,但也表现出了东大人不屈不折的奋争精神;“一二・九”运动中,高举东北大学旗帜的东大人为祖国计,为人民思,勇于同强权抗争,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西安古道旁,东大学子游行请愿,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更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千古壮歌……一幕幕的悲壮画卷,描绘了东大不朽的历史,也造就了东大亘古不变的校园精神。

巍巍青松,苍苍翠柏。东大人激情焕发,锐意进取,以“急起直追”的紧迫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树立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学校不断向着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喜获优秀、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励,捷报纷至沓来。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篇5

带队老师: 王平

2月18日,星期三,天气晴好。

下午1点15分,我们生物医学工程XX级全体同学,共30名,在学校大门集合完毕。1点30分,我们在王平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前往本次实习的地点,重庆市中山医院。

在路途中,王平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本次实习的目的及重点,并且提出了一些参观实习中需要注意的纪律和要求。

我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学习的重点在于各种医疗仪器,医疗器械和设备,本次实习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对于我们所学过的各种仪器设备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技术联系与结合起来。中山医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山路上,这家医院占地面积并不很大,但是它拥有的设备和仪器却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心脑血管和放射治疗中心,具有其他医院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治疗方法手段。因此,我们此次参观实习的对象选择了中山医院。

由于医院是一个特殊人群聚集的地方,病人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秩序,避免高声喧哗,以免对医院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在参观过程中,要随时留心,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一无所获。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中山医院。

这是闹市中的一个并不十分显眼的大门,院落也不大,医院中心广场树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后面的幕墙上书写着中山医院的历史和现状。院内绿树成荫,间或有鲜花点缀其中,气氛祥和。三三两两的病患正在午后的阳光下散步或聊天。我们的到来显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毕竟医院里是难得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的。

中山医院设备科的孙科长欢迎了我们的到来,并且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参观的安排。我们将依次参观放疗中心、心血管治疗中心、ICU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心脏影像研究室以及检验科等。在孙科长的带领安排下,我们开始了本次参观实习。

一、 放疗中心

放疗中心,即放射治疗中心,位于地下三层,中心建筑的墙体厚达1.8米,均是一次灌注,无缝隙。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放射线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放射治疗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指主要利用高能X射线、电子线及Y射线等进行局部治疗而达到摧毁肿瘤病灶的目的。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可采取的治疗方法通常有三种,分别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通过放射治疗可减缓控制的肿瘤占发病总数的85%,这样的高有效性使得放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适形调强”为主流的现代放疗,成为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其特点为对于治疗部位的定位精确度高,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放疗又可以分为内照式、外照式、三维适形放疗等方式。据中山医院放疗中心的黄主任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可以提供放疗的医院共有1200多家,而达到饱和则需要3000多家医院。这说明放疗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普及,具有广阔前景。

中山医院的放疗中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TPS计划站、后装机室、加速器控制室、治疗室。病人首先要进行放疗定位,即确定放疗的针对范围,然后通过TPS计划站进行计划,该过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组合,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相应采取内放或外放,内放即照射源发出射线,照射腔内管内肿瘤;外放是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X射线,进行治疗。

放疗中心拥有的主要放疗设备如下:

1)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SL—1型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通过X射线透视观察,定位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肿瘤患者在放疗前检查、制定、确认治疗计划的必备设备。

特点:

1、图像清晰:不论在低亮度,还是在高亮度条件下都能获得高质量图像。

2、各种模拟参数,显示精度高,重复性好。

3、可自动设置机架角度,源皮距SAD。

4、影像增强器的扫描范围大,并可与光阑同步移动。

5、具有末帧图像锁存功能。

操作方式:

全部模拟检查均可通过电视监测隔室操作,控制台具有控制、显示数据等功能。必要时可用手控器近台操作。

2)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XHDRl8高剂量率遥控后装治疗机

后装技术最初只是应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后来发展到广泛应用于治疗鼻咽癌、食道癌等等腔内肿瘤,即作为内照式与外照式之间的填充。目前后装技术使放疗对于腔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可达到手术水平,甚至优于手术治疗,因此成为治疗腔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3)德国SIEMENS公司Primus6/15MV双光子医用直线加速器和多叶光栅(3—D)

PRIMUS是西门子公司专为调强治疗而研制的最新型全数字化直线加速器。该机为全数字化处理,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可靠,可进行高质量放疗。PRIMUS意指Productivity(高效),Reliability(稳定可靠),Intensity Modulation(调强)和UnifiedStructure (结构统一)。新的固态化技术使PRIMUS的体积较之早期的MEVATRONK减少了76%。这意味着客户可以大大的节省机房面积,因而也就节省了机房造价。

中山医院购进这台设备耗资70多万美金。该机可以发射两种射线(电子线和X射线)进行放疗。X射线可根据肿瘤深浅选择使用不同的档位,共分6档。

4)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3000头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X头刀)

5)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3000体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X体刀)

AngelPlan-3000(A、B)系统是应用于头部,或体部的X射线三维立体定向精确放射治疗产品。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手段,使头部治疗和体部治疗一样精确,是真正意义上的X刀。

头环及准直器

6)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XX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CT-sim)

Angelplan-CTSim模拟激光定位系统是东影公司在中国率先推出的适用于X-刀、适形放疗的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该系统是Angelplan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可替代高端产品,主要用于大型专业肿瘤诊治机构、有实力的医疗单位,也使不适合彩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医疗机构有了拥有X-刀、适形放疗手段的基本条件。

系统特点:

1. 使用理解方便,效率更高

2. 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避免了机械误差

3. 精度高,重复定位误差极小CT成像效果很好

4. 可直观方便地验证定位精度

5. TPS结果更准确

6.更专业、更科学,患者更舒适

组成结构:

1.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

2. 检测校验装置

3.校正精密量具

4.定位支架与定位腹膜

5.系统控制计算机

6.软件系统

7.Windows操作系统

性能指标:

1.综合定位误差可实际控制在1.5mm之内

2.激光线可调整聚焦,标识位置激光线宽小于1mm

3.重合激光线吻合误差小于1mm

4.步长误差小于0.3mm

7)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XX型三维常规、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

系统特点:

1.通过DICOM接口,直接从CT、MRI等主机上读取图像数据并解码成治疗计划系统所需要的图像格式,大大缩短图像预处理时间,利用图像的高保真度进行窗口宽床位调整,使病灶的诊断和提取都相当方便

2. 提供适形野的自动设置功能,系统可根据病灶的投影形状自动给出适形野的形状,即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挡块技术来实现,也可通过系统自动配置的多叶光栅来实现

3.提供了实际尺寸的适形野和挡块设计图,直接用于适形铅块或挡块的制作和加工

4.提供了射野的补偿调整设计,可用于多野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制订

5. 提供了进行电子线和X线混合照射的治疗计划设计功能

6.临床必备的质量保证系统

二、心血管治疗中心

中山医院的心血管治疗中心拥有心脏导管工作站、心脏介入治疗室等科室。主要设备有:

1) GE公司LCV plus 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LCV plus 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可以实现最先进的三轴系统设计是国际上唯一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具有独特的动态实时减影高效三维血管造影技术,独特的计算机最佳投影角度定位技术,独特的智能化手柄技术,配超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2)心电导管工作站

在线计算导管手术中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数据,适合新生儿、儿童、成人。开放式结构,使得同步处理的用户数量不受限制。大容量存储能力,保存病人数据、波形和图形。开放式设计,自由输入或输出HIS系统和多种临床数据系统,带有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图像存储和汇报功能,多种预置的分析软件,如:冠状动脉树报告软件,先天性心脏图片软件。DICOM连接传输图像。

3) 心内电生理仪

心内治疗时,此仪器可以实时现实当前心内指标,心内活动状况,便于手术进行。

4)美国柯达公司DIRECTVIEW CR900型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

传统的普通放射学通过胶片获取与存贮信息,因此若胶片损坏,则图像消失。而CR是照片时信息存贮于影像板(IP板)上,经过计算机读取与转换形成数字化图像。因此,CR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通过调整,不仅可最佳显示被观察部位,而且可观察不同的组织结构。可直接用激光相机记录信息于胶片上,不仅可提高胶片的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激光相机与自动洗片机连接,减少操作程序,节约时间及人力。此外,数字化信息可用磁带、磁盘、光盘等储存,有利于长期保存。

该系统可在放射部门集中装载和处理多暗盒。只需在检查室或某个远程地点安装柯达DirectView远程操作面板,就可实现分散式工作流程。放射技师无需离开检查室就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简化工作流程并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使用远程操作面板就能够输入病人资料和检查数据,扫描条形码,把暗盒装到CR900系统,然后回到安装了面板的检查室。在这里可调整影像质量,对其添加左/右记号,对影像进行再处理,而后将其送到目的地供软拷贝检视、打印或存档。

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是近年来各大医院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医疗护理管理模式,是对危重和重大手术病人进行集中强化抢救、治疗的场所。国际上已经把ICU的建立、床位数及设备完美度、人员素质以及抢救效果等方面作为判断一个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山医院院ICU设床位18张,两个中央监护系统、每张床旁都配备了多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护、治疗系统。一大批精通各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治疗及丰富临床经验的专职医师及护士,对危重及重大手术病人进行24小时的连续、严密地监护处理,以保证病人各重要脏器功能的顺利恢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治愈率,有效地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

ICU病房的基本要求是每位病人配备一台监护仪、一台呼吸机,同时还配备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监护仪联网,在护士工作站进行统一监护。将重点监护病人和一般监护病人的监护信息分屏显示。主要检测指标为: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其中血压可分为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对于术后病患,有创血压的检测十分重要。

ICU病室收治的对象为需要监测及脏器功能支持设备、随时有危及生命可能的病人。主要包括:

(1) 心肌梗塞

(2) 持续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3) 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

(4) 各种类型休克、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5) 呼吸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水肿、肺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重症肌无力

(6) 肝、肾功能衰竭

(7) 消化道大出血

(8) 严重创伤、重大手术治疗后

病人一般平均住ICU时间3~5天,病情复杂者2~ 4周。

四、心脏电生理研究室

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可以进行心电长期检测、运动实验及远程监护等。

DMSTO美国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监测,能长时间地监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时段,大大提高拾出率。心电工作站包括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等,对预测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利用12导联Holter系统,对心脏进行24小时连续的检查和记录,全天平均10万次心跳情况均可以得到记录。

对于一些特殊病人,为检查其心脏工作状况,需要进行运动实验,包括平板实验、倾斜实验等。这些运动实验可以检测运动情况下人体的心力储备能力。中山医院应用的伯利克7600平板运动机能检查出潜在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同时,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具有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终端通过网络(电话网)连接到病人家中,可以实时读取病人的心电信息,而不需要病人离开家来到医院。这种远程监护是目前监护的发展趋势,它的方便性是最大优点。

五、心脏超声影像研究室

超声影像研究室可进行B超和彩超检测。

B超是超声显像法的一种,利用探头向人体组织发射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同时将人体各种组织反射的超声波接收还原显示在特点的显示器上形成图像后由医师辨别人体器官是否发生病变,由于B超对人体无损伤,准确率高,因此,B超广泛地应用在医学临床上。B超的清晰度表现在所能显示光点灰阶级数的多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B超所能显示的灰阶级数也由最初的8级发展到256以上。各种新型探头如术中探头、腔内探头及多类高频探头的应用,也大大拓展了B超的应用范围。

中山医院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ONOLINE Adara(亚当)数字化黑白超声诊断系统。该设备在超声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腹部,妇产科,泌尿科,表浅小器官,外周血管等。它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超声灰阶成像技术,具有全声场极佳的穿透力、从近场至远场均匀细腻一致的卓越超声图像。系统通过宽频带变频探头群,优质的宽孔径可变技术和极佳的动态聚集等技术,达到了高精确度的优秀成像水平,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诊断。高质量图像及12英寸高分辨率无闪烁显示器为超声医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诊断依据。SONOLINE Adara为灰阶超声诊断系统中的精品,其新颖的外观,灵巧的操作台设计极具人机工程学特色,还具有轻便、易移动、多科室应用等特点并具有极强的升级能力。该系统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电影回放,内置640MB的MO磁光盘驱动器可提供精确度极高的数字化图像及数据存储,并具有数字化网络功能。该系统具备多种数字化接口以方便超声医生作各种不同的后处理。

在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基础上引入彩色多普勒技术就形成了彩色B超,简称彩超。彩超可以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其主要优点有:快速直观显示血流的二维平面分布状态;显示血流的运行方向;有利于辨别动脉和静脉,识别血管病变和非血管病变,了解血流的性质、方向与速度,能对血流的起源、宽度、长度、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心脏彩超可以诊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肌病、心肌炎、肺心病、晕厥查因、心律失常查因、小儿川崎病、心脏肿瘤、心包病变、甲亢性心脏病等,是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体检方法。对心脏杂音的病因诊断可以提供直观的依据,是心脏病体检的重要手段,同时它可常规用于心脏手术中的检测,同时可指导心脏病的临床用药,还可帮助临床判断垂危病人心功能情况。

中山医院采用的是美国惠普公司的HP 55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这台设备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功能十分强大。

六、放射科

放射科日常进行各种常规透视摄片。此外还开展各种特殊检查,如消化道钡餐、钡灌肠、静脉肾孟造影、胆道造影、ERP、脊髓造影、下肢静脉造影、瘘道造影等。双螺旋CT检查,能对各类胸部、腹部、骨关节、颅脑疾病作出准确的检查,得到三维信息,能进行CT血管成像(CTA)以及介入治疗。通过同相关科室合作,可进行各种先天性、后天性心脏血管疾病造影检查及诊断,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诊断”、“婴幼儿先心病造影检查及诊断”、“膝关节造影及支气管造影检查与诊断”等。

放射科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PHILIPS公司的通用X光机TELEDIAGNOST

主要用于对消化道、泌尿道等管腔进行透视成像。通过高压激发X线进行透视成像。具有影像增强器,连接影像工作站,可随时放大、缩小和标记,这是优于普通X线成像设备之处。

工作方式:

1. 可三面接触病人,有利于ERCP检查或者四肢血管造影

2.床面在任何位置均可进行数字化或非数字化断层摄影

3. 直觉式操作界面

4. 内置式病人踏脚板

主要功能:

1. 栅控透视(GCF)能以最低的剂量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2.DSI Pro产生优异的图像

3.可进行脊柱和结肠重组

2)Elscint公司(已被GE与Marcomi公司兼并)双层螺旋CT

Elscint公司的这台设备采用了其独有的TWIN技术,即发双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双层螺旋CT扫描比普通CT扫描成像更清晰,检测效果更好。本仪器使用水冷。在检测前,需要向病人静脉注入含碘的造影剂以便于成像。

3)BENNETT拍片机

普通X线拍片机。连接CR系统,部分数字化。它是从传统相片向数字相片过渡阶段时期不可抛弃的设备。

4) 柯达CR系统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是X线摄影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到80年代CR才逐渐发展起来。CR的基本工作原理是X线透过人体后,射到影像板上,并形成潜影,再将照过的影像板置入激光扫描机内扫描,将图像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变成图像,此图像可用三种方法显示出来:

1.通过监视器(荧光屏)直接阅读

2.用多幅照相机直接将影像照到胶片上

3. 用激光照相机直接将影像信号记录在胶片上。

影像的储存可采用光盘,磁带和磁盘,但以光盘储存最好,因为光盘储存的信息20年以上也不会发生影像质量变化。

影像板的构造:

1. 表面保护层,它可防止荧光屏受损伤,多采用聚脂树脂类纤维。

2. 辉尽性荧光物质层,它在接受X线后产生辉尽性荧光,并形成潜影。采用的辉尽性荧光物质BaFxEu++(x=Cl,Br,I)等与多聚体溶液混匀,均匀涂布在基板上,表面复以保护层。

3.基板,相当于X线片基,它既是辉尽性荧光物质的载体,又是保护层。多采用聚脂树脂作成纤维板,厚度在200~350um。基板为黑色,背面常加一层吸光层。

4.背面保护层,其材料和作用于表面保护层相同。据国外经验,一张影像板大约可用XX次。

CR的优点:

1.空间分辨力高

2.灵敏度高

3.射线量少,只是平片的1/5~1/20

4.处理速度快而不需暗室处理

5.储存方便,可靠和时间长

虽然CR的效率不及DR,但它的低价位仍使它成为一个颇具价值的选择。小型的医疗机构或者希望分阶段实施PACS的单位可以购进CR,当设备接近使用年限之后,再更换为DR。

七、检验科

检验科由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检验、基因诊断室及血库组成,现有实验室面积6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400余万元。检验科主要拥有大型全自动生化分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等设备。

检验科采取统一集中的方式放置设备仪器,这主要是为了便于统一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对于精密电子仪器,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不能忽略,尤其是湿度因素,不适当的湿度会对仪器造成损伤。

这次参观实习,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平时只出现于书本上、图片中的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参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复习、不断将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的过程。一些过去只知表面意义的名词终于在现实中得到了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同时我看到,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几乎所有医疗仪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主要是美国、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毫无疑问,当今医疗器械器材行业的领先技术被这些科技强国所拥有,我们国家的相应科研能力和制造能力还相当欠缺,尤其是在医疗仪器这个需要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行业中,我们的劣势十分明显。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能缩短的差距。做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中国本土医疗仪器产业的前进做出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篇6

参观地点: 重庆市中山医院

带队老师: 王平

2月18日,星期三,天气晴好。

在路途中,王平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本次实习的目的及重点,并且提出了一些参观实习中需要注意的纪律和要求。

我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学习的重点在于各种医疗仪器,医疗器械和设备,本次实习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对于我们所学过的各种仪器设备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技术联系与结合起来。中山医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山路上,这家医院占地面积并不很大,但是它拥有的设备和仪器却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心脑血管和放射治疗中心,具有其他医院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治疗方法手段。因此,我们此次参观实习的对象选择了中山医院。

由于医院是一个特殊人群聚集的地方,病人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秩序,避免高声喧哗,以免对医院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在参观过程中,要随时留心,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一无所获。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中山医院。

这是闹市中的一个并不十分显眼的大门,院落也不大,医院中心广场树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后面的幕墙上书写着中山医院的历史和现状。院内绿树成荫,间或有鲜花点缀其中,气氛祥和。三三两两的病患正在午后的阳光下散步或聊天。我们的到来显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毕竟医院里是难得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的。

中山医院设备科的孙科长欢迎了我们的到来,并且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参观的安排。我们将依次参观放疗中心、心血管治疗中心、icu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心脏影像研究室以及检验科等。在孙科长的带领安排下,我们开始了本次参观实习。

一、 放疗中心

放疗中心,即放射治疗中心,位于地下三层,中心建筑的墙体厚达1.8米,均是一次灌注,无缝隙。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放射线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放射治疗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指主要利用高能x射线、电子线及y射线等进行局部治疗而达到摧毁肿瘤病灶的目的。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可采取的治疗方法通常有三种,分别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通过放射治疗可减缓控制的肿瘤占发病总数的85%,这样的高有效性使得放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适形调强”为主流的现代放疗,成为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其特点为对于治疗部位的定位精确度高,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放疗又可以分为内照式、外照式、三维适形放疗等方式。据中山医院放疗中心的黄主任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可以提供放疗的医院共有1200多家,而达到饱和则需要3000多家医院。这说明放疗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普及,具有广阔前景。

中山医院的放疗中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tps计划站、后装机室、加速器控制室、治疗室。病人首先要进行放疗定位,即确定放疗的针对范围,然后通过tps计划站进行计划,该过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组合,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相应采取内放或外放,内放即照射源发出射线,照射腔内管内肿瘤;外放是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x射线,进行治疗。

放疗中心拥有的主要放疗设备如下:

1)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sl—1型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通过x射线透视观察,定位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肿瘤患者在放疗前检查、制定、确认治疗计划的必备设备。

特点:

1、图像清晰:不论在低亮度,还是在高亮度条件下都能获得高质量图像。

2、各种模拟参数,显示精度高,重复性好。

3、可自动设置机架角度,源皮距sad。

4、影像增强器的扫描范围大,并可与光阑同步移动。

5、具有末帧图像锁存功能。

操作方式:

全部模拟检查均可通过电视监测隔室操作,控制台具有控制、显示数据等功能。必要时可用手控器近台操作。

2)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xhdrl8高剂量率遥控后装治疗机

后装技术最初只是应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后来发展到广泛应用于治疗鼻咽癌、食道癌等等腔内肿瘤,即作为内照式与外照式之间的填充。目前后装技术使放疗对于腔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可达到手术水平,甚至优于手术治疗,因此成为治疗腔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3)德国siemens公司primus6/15mv双光子医用直线加速器和多叶光栅(3—d)

primus是西门子公司专为调强治疗而研制的最新型全数字化直线加速器。该机为全数字化处理,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可靠,可进行高质量放疗。primus意指productivity(高效),reliability(稳定可靠),intensity modulation(调强)和unifiedstructure (结构统一)。新的固态化技术使primus的体积较之早期的mevatronk减少了76%。这意味着客户可以大大的节省机房面积,因而也就节省了机房造价。

中山医院购进这台设备耗资70多万美金。该机可以发射两种射线(电子线和x射线)进行放疗。x射线可根据肿瘤深浅选择使用不同的档位,共分6档。

4)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3000头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x头刀)

5)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3000体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x体刀)

angelplan-3000(a、b)系统是应用于头部,或体部的x射线三维立体定向精确放射治疗产品。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手段,使头部治疗和体部治疗一样精确,是真正意义上的x刀。

头环及准直器

6)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2000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ct-sim)

angelplan-ctsim模拟激光定位系统是东影公司在中国率先推出的适用于x-刀、适形放疗的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该系统是angelplan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可替代高端产品,主要用于大型专业肿瘤诊治机构、有实力的医疗单位,也使不适合彩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医疗机构有了拥有x-刀、适形放疗手段的基本条件。

系统特点:

1. 使用理解方便,效率更高

2. 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避免了机械误差

3. 精度高,重复定位误差极小ct成像效果很好

4. 可直观方便地验证定位精度

5. tps结果更准确

6.更专业、更科学,患者更舒适

组成结构:

1.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

2. 检测校验装置

3.校正精密量具

4.定位支架与定位腹膜

5.系统控制计算机

6.软件系统

7.windows操作系统

性能指标:

1.综合定位误差可实际控制在1.5mm之内

2.激光线可调整聚焦,标识位置激光线宽小于1mm

3.重合激光线吻合误差小于1mm

4.步长误差小于0.3mm

7)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2000型三维常规、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

系统特点:

1.通过dicom接口,直接从ct、mri等主机上读取图像数据并解码成治疗计划系统所需要的图像格式,大大缩短图像预处理时间,利用图像的高保真度进行窗口宽床位调整,使病灶的诊断和提取都相当方便

2. 提供适形野的自动设置功能,系统可根据病灶的投影形状自动给出适形野的形状,即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挡块技术来实现,也可通过系统自动配置的多叶光栅来实现

3.提供了实际尺寸的适形野和挡块设计图,直接用于适形铅块或挡块的制作和加工

4.提供了射野的补偿调整设计,可用于多野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制订

5. 提供了进行电子线和x线混合照射的治疗计划设计功能

6.临床必备的质量保证系统

二、心血管治疗中心

中山医院的心血管治疗中心拥有心脏导管工作站、心脏介入治疗室等科室。主要设备有:

1) ge公司lcv plus 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lcv plus 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可以实现最先进的三轴系统设计是国际上唯一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具有独特的动态实时减影高效三维血管造影技术,独特的计算机最佳投影角度定位技术,独特的智能化手柄技术,配超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

2)心电导管工作站

在线计算导管手术中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数据,适合新生儿、儿童、成人。开放式结构,使得同步处理的用户数量不受限制。大容量存储能力,保存病人数据、波形和图形。开放式设计,自由输入或输出his系统和多种临床数据系统,带有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图像存储和汇报功能,多种预置的分析软件,如:冠状动脉树报告软件,先天性心脏图片软件。dicom连接传输图像。

3) 心内电生理仪

心内治疗时,此仪器可以实时现实当前心内指标,心内活动状况,便于手术进行。

4)美国柯达公司directview cr900型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

传统的普通放射学通过胶片获取与存贮信息,因此若胶片损坏,则图像消失。而cr是照片时信息存贮于影像板(ip板)上,经过计算机读取与转换形成数字化图像。因此,cr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通过调整,不仅可最佳显示被观察部位,而且可观察不同的组织结构。可直接用激光相机记录信息于胶片上,不仅可提高胶片的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激光相机与自动洗片机连接,减少操作程序,节约时间及人力。此外,数字化信息可用磁带、磁盘、光盘等储存,有利于长期保存。

该系统可在放射部门集中装载和处理多暗盒。只需在检查室或某个远程地点安装柯达directview远程操作面板,就可实现分散式工作流程。放射技师无需离开检查室就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简化工作流程并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使用远程操作面板就能够输入病人资料和检查数据,扫描条形码,把暗盒装到cr900系统,然后回到安装了面板的检查室。在这里可调整影像质量,对其添加左/右记号,对影像进行再处理,而后将其送到目的地供软拷贝检视、打印或存档。

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是近年来各大医院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医疗护理管理模式,是对危重和重大手术病人进行集中强化抢救、治疗的场所。国际上已经把icu的建立、床位数及设备完美度、人员素质以及抢救效果等方面作为判断一个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icu病房的基本要求是每位病人配备一台监护仪、一台呼吸机,同时还配备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监护仪联网,在护士工作站进行统一监护。将重点监护病人和一般监护病人的监护信息分屏显示。主要检测指标为: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其中血压可分为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对于术后病患,有创血压的检测十分重要。

icu病室收治的对象为需要监测及脏器功能支持设备、随时有危及生命可能的病人。主要包括:

(1) 心肌梗塞

(2) 持续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

(3) 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

(4) 各种类型休克、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5) 呼吸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水肿、肺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重症肌无力

(6) 肝、肾功能衰竭

(7) 消化道大出血

(8) 严重创伤、重大手术治疗后

病人一般平均住icu时间3~5天,病情复杂者2~ 4周。

四、心脏电生理研究室

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可以进行心电长期检测、运动实验及远程监护等。

对于一些特殊病人,为检查其心脏工作状况,需要进行运动实验,包括平板实验、倾斜实验等。这些运动实验可以检测运动情况下人体的心力储备能力。中山医院应用的伯利克7600平板运动机能检查出潜在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同时,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具有心脏远程监护系统,终端通过网络(电话网)连接到病人家中,可以实时读取病人的心电信息,而不需要病人离开家来到医院。这种远程监护是目前监护的发展趋势,它的方便性是最大优点。

五、心脏超声影像研究室

超声影像研究室可进行b超和彩超检测。

b超是超声显像法的一种,利用探头向人体组织发射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同时将人体各种组织反射的超声波接收还原显示在特点的显示器上形成图像后由医师辨别人体器官是否发生病变,由于b超对人体无损伤,准确率高,因此,b超广泛地应用在医学临床上。b超的清晰度表现在所能显示光点灰阶级数的多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b超所能显示的灰阶级数也由最初的8级发展到256以上。各种新型探头如术中探头、腔内探头及多类高频探头的应用,也大大拓展了b超的应用范围。

中山医院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onoline adara(亚当)数字化黑白超声诊断系统。该设备在超声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腹部,妇产科,泌尿科,表浅小器官,外周血管等。它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超声灰阶成像技术,具有全声场极佳的穿透力、从近场至远场均匀细腻一致的卓越超声图像。系统通过宽频带变频探头群,优质的宽孔径可变技术和极佳的动态聚集等技术,达到了高精确度的优秀成像水平,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诊断。高质量图像及12英寸高分辨率无闪烁显示器为超声医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诊断依据。sonoline adara为灰阶超声诊断系统中的精品,其新颖的外观,灵巧的操作台设计极具人机工程学特色,还具有轻便、易移动、多科室应用等特点并具有极强的升级能力。该系统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电影回放,内置640mb的mo磁光盘驱动器可提供精确度极高的数字化图像及数据存储,并具有数字化网络功能。该系统具备多种数字化接口以方便超声医生作各种不同的后处理。

在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基础上引入彩色多普勒技术就形成了彩超,简称彩超。彩超可以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其主要优点有:快速直观显示血流的二维平面分布状态;显示血流的运行方向;有利于辨别动脉和静脉,识别血管病变和非血管病变,了解血流的性质、方向与速度,能对血流的起源、宽度、长度、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心脏彩超可以诊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肌病、心肌炎、肺心病、晕厥查因、心律失常查因、小儿川崎病、心脏肿瘤、心包病变、甲亢性心脏病等,是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体检方法。对心脏杂音的病因诊断可以提供直观的依据,是心脏病体检的重要手段,同时它可常规用于心脏手术中的检测,同时可指导心脏病的临床用药,还可帮助临床判断垂危病人心功能情况。

中山医院采用的是美国惠普公司的hp 55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这台设备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功能十分强大。

六、放射科

放射科日常进行各种常规透视摄片。此外还开展各种特殊检查,如消化道钡餐、钡灌肠、静脉肾孟造影、胆道造影、erp、脊髓造影、下肢静脉造影、瘘道造影等。双螺旋ct检查,能对各类胸部、腹部、骨关节、颅脑疾病作出准确的检查,得到三维信息,能进行ct血管成像(cta)以及介入治疗。通过同相关科室合作,可进行各种先天性、后天性心脏血管疾病造影检查及诊断,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诊断”、“婴幼儿先心病造影检查及诊断”、“膝关节造影及支气管造影检查与诊断”等。

放射科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philips公司的通用x光机telediagnost

主要用于对消化道、泌尿道等管腔进行透视成像。通过高压激发x线进行透视成像。具有影像增强器,连接影像工作站,可随时放大、缩小和标记,这是优于普通x线成像设备之处。

工作方式:

1. 可三面接触病人,有利于ercp检查或者四肢血管造影

2.床面在任何位置均可进行数字化或非数字化断层摄影

3. 直觉式操作界面

4. 内置式病人踏脚板

主要功能:

1. 栅控透视(gcf)能以最低的剂量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2.dsi pro产生优异的图像

3.可进行脊柱和结肠重组

2)elscint公司(已被ge与marcomi公司兼并)双层螺旋ct

elscint公司的这台设备采用了其独有的twin技术,即发双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双层螺旋ct扫描比普通ct扫描成像更清晰,检测效果更好。本仪器使用水冷。在检测前,需要向病人静脉注入含碘的造影剂以便于成像。

3)bennett拍片机

普通x线拍片机。连接cr系统,部分数字化。它是从传统相片向数字相片过渡阶段时期不可抛弃的设备。

4) 柯达cr系统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是x线摄影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到80年代cr才逐渐发展起来。cr的基本工作原理是x线透过人体后,射到影像板上,并形成潜影,再将照过的影像板置入激光扫描机内扫描,将图像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变成图像,此图像可用三种方法显示出来:

1.通过监视器(荧光屏)直接阅读

2.用多幅照相机直接将影像照到胶片上

3. 用激光照相机直接将影像信号记录在胶片上。

影像的储存可采用光盘,磁带和磁盘,但以光盘储存最好,因为光盘储存的信息20年以上也不会发生影像质量变化。

影像板的构造:

1. 表面保护层,它可防止荧光屏受损伤,多采用聚脂树脂类纤维。

2. 辉尽性荧光物质层,它在接受x线后产生辉尽性荧光,并形成潜影。采用的辉尽性荧光物质bafxeu++(x=cl,br,i)等与多聚体溶液混匀,均匀涂布在基板上,表面复以保护层。

3.基板,相当于x线片基,它既是辉尽性荧光物质的载体,又是保护层。多采用聚脂树脂作成纤维板,厚度在200~350um。基板为黑色,背面常加一层吸光层。

4.背面保护层,其材料和作用于表面保护层相同。据国外经验,一张影像板大约可用2000次。

cr的优点:

1.空间分辨力高

2.灵敏度高

4.处理速度快而不需暗室处理

5.储存方便,可靠和时间长

虽然cr的效率不及dr,但它的低价位仍使它成为一个颇具价值的选择。小型的医疗机构或者希望分阶段实施pacs的单位可以购进cr,当设备接近使用年限之后,再更换为dr。

七、检验科

检验科由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检验、基因诊断室及血库组成,现有实验室面积6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400余万元。检验科主要拥有大型全自动生化分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等设备。

检验科采取统一集中的方式放置设备仪器,这主要是为了便于统一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对于精密电子仪器,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不能忽略,尤其是湿度因素,不适当的湿度会对仪器造成损伤。

这次参观实习,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平时只出现于书本上、图片中的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参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复习、不断将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的过程。一些过去只知表面意义的名词终于在现实中得到了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同时我看到,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几乎所有医疗仪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主要是美国、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毫无疑问,当今医疗器械器材行业的领先技术被这些科技强国所拥有,我们国家的相应科研能力和制造能力还相当欠缺,尤其是在医疗仪器这个需要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行业中,我们的劣势十分明显。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能缩短的差距。做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中国本土医疗仪器产业的前进做出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篇7

去急诊室就诊的伴有胸痛的病人其胸痛的原因有心绞痛、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和其它一些相对较轻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诊断是确定冠状动脉疾病,其分为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CS构成了症状性冠状动脉疾患最为严重的种类,包括急性心肌梗塞、非透壁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1]。

目前在确诊伴有严重胸痛的病人中没有一种方法是成功的。在一项研究中[2],超过10000例急诊室患者伴有胸痛和相关症状,其中889例患者中的19例(2.1%)最终被证实有急性心肌梗塞,但没有合适治疗;2.3%的病人是不稳定性心绞痛,被错误治疗。其它研究表明伴有严重胸痛的病人误诊率较高。

最初的评估

胸痛病人最初的评估包括病人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肌的生物标记。病史包括危险因素的评估和胸痛的表现。心源性胸痛典型表现为压榨性疼痛或胸部沉重感,并放射至颈部和手臂。体格检查结果一般正常,但是可能出现同充血性心衰相联系的征象(杂音、奔马率、啰因)。ECG结果一般也正常,但是如果出现典型表现如ST段提高或T波倒置,也会有帮助。血清的生物标记物如心肌肌钙蛋白在心肌梗塞病人胸痛发生6小时后常阳性。

但是普通的检查有许多限制。有20%的ACS患者胸痛不典型;而一些病人最终被证实是心肌梗塞,却根本没有胸痛。近10%的病人有心肌梗塞,ECG结果正常或仅有非特异性表现。心肌的肌钙蛋白对心肌梗死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在胸痛发生后的最初几小时敏感性较低。

伴有急性胸痛的患者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起初的病史,心电图结果和心肌酶水平。这一类人必需紧急做冠状动脉造影。第二类经过最初的治疗,被确诊为良性病变,而且经常早已痊愈。第三类也是最大的一部分人,这一类病人大约在40到60岁,病人很少有危险因素,其胸痛的症状不是典型的ACS,而是不确定的、刺痛或锐痛。其最初的心电图结果和心肌酶水平是正常的或不特异改变。这类患者的治疗结局是不确定的,但是其中有2%~4%的人被不适当的从急诊室放走,结果发现有ACS。

各种检查技术都可用于评估急诊室内伴有不确定胸痛的病人。普通胸片可以显示胸痛的一些原因,如肺炎、气胸或肋骨骨折等。在极少数情况下,冠状动脉钙化或充血性心衰的存在会提示ACS。但是典型的ACS胸片是正常的。核医学灌注成像、超声心动图、MRI及CT扫描也被用于处理不确定胸痛病人。

核医学灌注成像和超声心动图

核医学灌注成像用于一些胸痛的病人,作为评估患有低或中等风险的ACS扫描方案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种在胸痛发作后评估心肌状态敏感的方法。在注射锝标记物45分钟后,静息状态下用γ相机成像。灌注缺损伴有正常的室壁运动表明有心肌缺血。使用SPECT成像,核医学灌注成像诊断ACS的敏感性90~100%,特异性60~78%,阴性预测值97~100%[3]。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加入负荷成像会增加诊断的准确性。但是核医学灌注成像存在一定缺陷:核医学科室一般不在急诊室内或附近,需要搬动病人;因为需要电话通知核医学药物,这个研究不能及时的进行;其研究的焦点是评估冠状动脉疾患,而不能评估导致胸痛的其它原因。

超声心动图可被用于评估患有低或中等风险的ACS的急诊室患者。心肌缺血表现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和射血分数减低。在一项超声心动图和核医学灌注成像的比较研究中,Kontos等[4]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的另一项特点是简便。缺点包括可行性有限和在较小的心肌梗塞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时出现假阴性结果。早期的经验表明心肌对比剂超声心动图可能提高这种技术的诊断准确性。

MRI成像

近年来,随着硬件设备性能的提高及软件的开发应用,MRI技术水平和成像质量正逐步提高[5~8]。王成林等[6]对2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行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检查, 研究表明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能识别心肌的缺血与梗死,可以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判断治疗效果和进行预后的评价。但是MRI扫描时间的延长限制了这一技术在急诊室病人的应用。

电子束CT

用CT扫描进行心脏成像的最初工作是由电子束CT来完成的[9]。不同于普通CT的X线球管的是,电子束CT使用电子枪和一个固定的钨靶产生图像。缺少移动的部分使得电子束CT比早年的普通CT成像速度要快得多。电子束CT可以获得100毫秒的时间分辨率,足够减少或消除心脏运动所产生的伪影。

电子束CT最主要的应用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0]。冠状动脉钙化的缺乏对于ACS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钙化的特征不同。冠状动脉钙化的存在及数量和严重的冠状动脉事件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进展、猝死、需要经皮介入的冠状动脉再通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有一定的关系[11],但是冠状动脉钙化的诊断价值还存在一定争议。在因心脏病变猝死的病人中,钙化仅出现在冠状动脉近50%的病变中。Greenland等[12]的研究中,14%的心肌梗塞和死亡病例在CT上没有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因此缺乏冠状动脉钙化并不意味着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在年轻人。

电子束CT钙化积分扫描由30~40层3毫米层厚的层面组成,他们是在一次或两次的屏气状态下获得的。ECG触发是在80%的R-R间期进行的。应用于所有图像的软件点亮CT值高于CT诊断钙化阈值130Hu的体素。感兴趣区被放置在围绕点亮区域相对应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是点亮体素的数量和密度的测量结果。

电子束CT曾经被用于无症状的病人,进一步确定冠状动脉危险因素。电子束CT钙化积分在去急诊室就诊伴有胸痛的病人中有一定价值。Laudon等[13]评估了105例可能患有ACS的患者。纳入标准是正常的心肌酶水平和不能确定诊断的心电图结果,已确诊为冠状动脉疾患的病人被排除在外。所有病人都进行了电子束CT成像,非零钙化积分被认为是ACS阳性。诊治患者的急诊室医生不知道电子束CT的结果,最后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普通检查。结果表明电子束CT阳性发现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63%和100%。没有一个电子束CT阴性的患者在随后4个月的随访中有心肌事件。作者认为电子束CT阴性的患者可以安全的处理。在一项相同设计的研究中,McLaughlin等[14]通过使用钙化积分研究了有不确定ECG结果和正常心肌酶水平的134例患者。86例电子束CT阳性结果的病人中,7例(8%)有心肌事件,而48例电子束CT阴性结果的病人中,仅1例(2%)有心肌事件。因此作者认为电子束CT在处置胸痛病人中是有用的。

电子束CT缺点在于噪声大,检查身体其他部位受限。除了扫描的费用外,还没有出现更进一步的技术发展。近年来,电子束CT已被多层螺旋CT取代。

多层螺旋CT

大量较早的螺旋CT研究表明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相比多层螺旋CT有一定的潜力。但因存在阶梯状伪影、移动伪影、钙化影响了分析。近年,多层螺旋CT进展很快。现有CT有64排探测器,其达到0.5毫米的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率和200毫秒或更短的时间分辨率。这样的空间分辨率大约是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1/3,可以看到大于1.5毫米的血管。但是其时间分辨率大大小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减少运动伪影,检查时心率控制在每分钟65次以下。对于心率较快者,β受体阻滞剂用于减慢心率。

团注触发技术和预实验技术使用5~6毫升/秒的团注速度。虽然要选择心动周期中的10个周期进行重建,但是在舒张期获得的图像提供了最好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所以需要选择哪些图像可以重建。同侵入性的血管造影相比,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80%。其比较早期的多层螺旋CT,不能评估的血管段要少些。

虽然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不等同于ACS,但是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病人中,80%-94%的病人检测到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狭窄不超过50%的病人出现心肌梗塞。此外,有较薄纤维帽和较大脂肪核的粥样斑块较易破裂。多层螺旋CT可以显示非钙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数量、组成和冠状动脉重构的程度(粥样斑块在管壁还是管腔)。

除了评估冠状动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提供有关心肌功能的重要信息。如果在心动周期中获得一组图像,就可以评估左室壁的运动。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图像可以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其同其它技术有很好的相关性(r=0.89-0.97),特别是MRI成像。在对比增强后左室心肌的低密度区被认为是心肌灌注异常。在急性心肌梗塞,多层螺旋CT可以检出存在左室室壁瘤的血栓和受损的左室功能。多层螺旋CT还可显示溶栓的成功与否,及冠状动脉旁路的通畅性。

除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还用类似于电子束CT的技术评估冠状动脉钙化,并同其有良好的相关性。

急诊室中的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现在已常规应用于评估许多非胸部原因导致的急诊,如腹痛、头痛和外伤以及紧急非心脏胸部疾患,包括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在可能为心源性胸痛的急诊室患者中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多层螺旋CT图像在起初的评估后尽可能快的获得,通常在问病史,体格检查,完成ECG和第一组心肌酶和血清肌酐水平正常之后。这时候,检查结果成为处理病人或让病人入院的决策的一部分。在另一方面,病人入院后,多层螺旋CT的检查结果帮助决定监视的类型和治疗方案,如经皮介入或外科血管再通。

最近,出现一种新的扫描方案称为三联方法,其是为了确定三联征冠状动脉、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这种方法一次检查即可提供有关胸痛的冠状动脉和非冠状动脉胸部疾患,使得胸痛多种原因能够同时评估。这种扫描方案不同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是其无需ECG门控、应用较大的视野、覆盖范围更长。其扫描时间是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两倍;且使用足头方向;再者静脉对比剂用量较大,因为在扫描时间内左心和右心循环时对比剂必需同时保持在临近高峰水平。

在急诊室CT扫描方案中冠状动脉钙化评估的作用尚不清楚。有大量的冠状动脉钙化的病人,因为有钙化的伪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能就略差些。而缺乏钙化降低了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管径大于50%的狭窄)的可能性,但并没有完全排除。如果仅进行钙化积分的评估,则无法评估需要静脉对比剂的其它原因的胸痛(如肺栓塞)。

Ghersin等[15]应用16层螺旋CT精细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研究了可疑ACS的65例患者,技术上较为完整的59例(89%)患者的629(96.9%)个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中,同侵入性的血管造影相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9%、52%和97%。在22例可疑ACS患者的一项研究中,应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使7例(32%)患者避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因为其证实了缺乏冠状动脉疾患的证据[16]。应用64层螺旋CT精细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也证实取得了可喜结果。一项盲法的前瞻性研究中[17],有103例去急诊室的胸痛患者显示缺乏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和存在非重要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示所有例(阴性预测值100%)均未患ACS。Gallagher等[18]发现多层螺旋CT同核医学的灌注成像相比较,检测出在急诊室中92例伴有胸痛的低风险病人患有ACS。

通过使用三联方法和64层螺旋CT,White等研究去急诊室就诊伴有不确定性胸痛的69例患者,因其心电图正常或无特异性发现、最初的心肌酶结果正常,故认为患ACS的风险性较低[19]。在最初的临床评估进行后立即进行成像,同时获得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评估急诊室胸痛的所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6%、87%和96%。除了有10例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50%管腔狭窄),通过使用三联方法,还发现3例非冠状动脉的诊断(肺栓塞、肺炎和心肌炎)。最终,仅1例患者有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Savino等[20]使用同样方法,其23例因胸痛去急诊室就诊的患者中的8例多层螺旋CT显示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均在侵入性的血管造影检查得到证实。

展望

第一,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可以优化CT血管造影的常规应用。各种技术如使用多球管技术、更快的扫描架旋转时间、和每转更大的覆盖范围可以优化扫描。更好的后处理软件和操作技术可以优化图像质量和工作流程。

第二,在CT血管造影检查时的病人射线剂量的大小。据估计,在进行心脏CT血管造影时,一次检查射线剂量超过了10mSv,或者至少是年自然射线剂量的三倍[21]。使用三联法,因为扫描范围较长,射线剂量甚至更高。剂量调节或ECG脉冲,在相对不重要的心动周期球管电流显著减小,是减少射线剂量的方法,可减少40%[21]。许多现在评估胸痛的成像手段,如核医学心肌灌注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射线剂量均很大。如果CT血管造影被证实可以替代这些技术,许多射线的负担就可以减轻。

第三,CT血管造影目前着重在解剖而非功能,不考虑缺血对心肌的影响。如果把CT的心肌灌注加入到CT血管造影中[22~24],就可以联合考虑心脏的解剖和功能的变化。

总之,最初的研究表明CT血管造影在胸痛的评估中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这种应用最合适的组群是患ACS较低风险的病人。但是相对于其它的成像技术,如核医学灌注成像,多层螺旋CT在急诊室评估胸痛的作用,目前尚无一致意见,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准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Hochman JS, Tamis JE, Thompson TD. Sex,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l J Med, 1999,341(4):226-232.

2. Pope JH, Aufderheide TP, Ruthazer R, et al. Missed diagnoses of acute cardiac ischemi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 Engl J Med, 2000,342(16):1163-1170.

3. Heller GV, Stowers SA, Hendel RC, et al.Clinical value of acute rest technetium-99m tetrofosmintomographic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and nondiagnostic electrocardiograms. J Am Coll Cardiol, 1998,31(5):1011-1017.

4. Kontos MC, Arrowood JA, Jesse RL,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2-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patients with possible myocardial ischemia. Am Heart J, 1998,136(4 pt 1):724-733.

5. 张兆琪.缺血性心脏病磁共振成像.中国CT和MRI杂志,2003,1(1):56-60.

6. 王成林,乔建华,彭长农等.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的MRMPI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2):23-26.

7. 郭建峰,沈钧康,徐孝秋等.呼吸导航3D BTFE序列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2):26-30.

8. 汪瑞民,张涛,郭彩风等.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4):26-30.

9. 戴汝平.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及进展.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2):57-62.

10.Ross R.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 Nature, 1993,362(6423):801-809.

11. Tanenbaum SR, Kondos GT, Veselik KE, et al. Detection of calcific deposits in coronary arteries by ultrafast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rrelation with angiography.Am J Cardiol, 1989,63(12):870-872.

12. Greenland P,LaBree L,Azen SP,et al.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combined with Framingham score for risk prediction in asymptomatic inpiduals.JAMA,2004,291(2):210-215.

13. Laudon DA,Vukov LF,Breen JF,et al. Use of electron-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chest pain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n Emerg Med,1999,33(1):15-21.

14. McLaughlin VV,Balogh T,Rich S. Utility of 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to stratify patients presenting to the emergency room with chest pain. Am J Cardiol, 1999,84(3):327-328.

15. Ghersin E, Litmanovich D, Dragu R, et al. 16-MDCT coronary angiography versus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acute chest pain syndrome: a blinded prospective study. AJR Am J Roentgenol, 2006,186(1):177-184.

16. Dorgelo J, Willems TP, Geluk CA, et al.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treatment strategy in patients with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 pilot study. Eur Radiol, 2005,15(4):708-713.

17. Hoffmann U, Nagurney JT, Moselewski F,et al.Coronary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Circulation, 2006,114(21): 2251-2260.

18. Gallagher MJ, Ross MA, Raff GL, et al.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compared with stress nuclear imag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low-risk chest pain patients. Ann Emerg Med, 2007,49(2):125-136.

19. White CS, Kuo D, Kelemen M, et al. Chest pain evalu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can MDCT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JR Am J Roentgenol,2005,185(2):533-540.

20. Savino G, Herzog C, Costello P, et al.64 Slice cardiovascular C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concepts and first experiences. Radiol Med (Torino),2006,111(4):481-496.

21. Trabold T,Buchgeister M, Kuttner A,et al.Estimation of radiation exposure in 16-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heart with retrospective ECG-gating. Rofo,2003,175(8):1051-1055.

22. 霍福涛,苏续清,张维新.CT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2):49-54.

23. 黄慧玲,潘爱珍,郑建忠,等. 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减慢和稳定心卒的方法和效果.中国CT和MRI杂志,2005,3(2):39-42.

ct室院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 术后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

近20年来,放射治疗进入了精确放射时代,疗效进一步提高,而正常组织并发症下降。当前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22%为手术治愈,18%为放射治疗治愈,其余为药物等治疗治愈,此表明放疗在肿瘤治疗上的地位仅次于手术。

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是肿瘤放射治疗划时代的先进技术,其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动多叶光栅直线加速器来完成治疗,既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又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在国外已成为放射治疗的主流模式[1-3]。术后放疗是中晚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重要的综合治疗手段,通过调强放射治疗保护唾液腺等头颈部器官功能,大大下降目前口腔颌面-头颈部常规放疗高发的放疗并发症(口干症、下颌骨骨髓炎、眼、脑脊髓损伤等)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4-6]。现将我院开展的经验和规范介绍如下。

1 调强放疗的优势

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的优势在于:①采用精确的体位固定和三维定位,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照射精度;②采用计算机逆向调强计划(inverse planning)、优化配置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达到肿瘤靶区三维适形、高剂量的均匀照射,周围敏感组织(如腮腺)的低剂量照射;③可在同一个放疗计划中大野照射和小野追加照射,使不同靶区获得相应所需的剂量,缩短了疗程总时间。因此,调强放疗提高了肿瘤放疗的治疗比(therapeutic gain factor,TGF),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口腔颌面-头颈部有脑、颈段脊髓、五官和口腔等重要器官,采用调强放疗保护好这些重要器官的功能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口腔颌面-头颈部器官不自主运动少,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头位,治疗可以准确地实施完成。因此,口腔颌面-头颈部是最适合开展调强放疗并取得良好疗效的部位。

2 术后调强放疗的治疗适应症[7,8]

2.1 对中晚期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除非手术非常彻底,一般应加术后放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2.2 手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后,此类病人术后再次复发率高,一般没有再次手术机会;

2.3 手术病理报告有下列一项或多项指标者:①切缘阳性;②肿瘤近切缘(

2.4 手术中有下列1项或多项指征:①无瘤原则不够,如切破肿瘤;②手术怀疑有肿瘤残留(应留置银夹);③肿瘤仅部分切除有残瘤体。

3 术后调强放疗禁忌症如下

①全身情况很差,Karnofsky评分低于50分,无法耐受放疗者;②已有心、脑、肝、肾功能严重损害;③局部已有高剂量放疗史,再次放疗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造成明显损害者;④全身广泛转移、预计生存期不超过3月者;⑤伤口明显不愈,特别是颈总动脉区,有大出血危险者。

此外,由于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精度要求高,当靶区定义不清、靶区范围过大时,其提高肿瘤控制和保护正常组织的优势将丧失,此类患者宜选用常规放疗为好。

4 术后进行调强放疗的最佳时间段[9]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术后调强放疗最好在术后4周以内开始,最迟不晚于术后6周内进行,或放疗在术后13周结束,否则要增加复发机会。

5 术后调强放疗的靶区定义、剂量、勾画及危险器官的剂量限制

5.1 调强放疗的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的定义和处方剂量:

CTV1(有肿瘤残留者靶区):由大体肿瘤(gross tumor volume,GTV)包括手术未切除的肿瘤瘤体和受侵的淋巴结(根据CT/MR/PET影像资料、病理报告、临床检查等确定)在3D方向上外扩0.5cm而构成。CTV1处方剂量66-70Gy/2.2-2.33Gy/30fx;

CTV2(高危亚临床靶区):原发灶CTV2为术前GTV在3D方向上外扩1.5-2cm构成;高危淋巴结区域CTV2为:已有转移淋巴结区加下一站淋巴结区,如有颌下淋巴转移扩至颈深上区、已有颈深上转移扩至颈深中区等等,N1患者需包括两侧咽后淋巴结,上界达第一颈椎下。高危定义为切缘阳性/有淋巴结包膜外侵犯/颈部二只(含)以上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大于3cm/软组织或骨侵犯。CTV2处方剂量60-64Gy/2-2.13Gy/30fx;

CTV3(中危预防性临床靶区):CTV3为选择性淋巴结区,即同侧除CTV2外所有淋巴结区和对侧颈深上区(对侧无转移)或对侧除CTV2外所有淋巴结区(对侧有转移),含颈部pN0手术区。CTV3处方剂量54-56Gy/1.8-1.87 Gy/30fx。

5.2 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

由各类CTV外扩0.2-0.5cm分别构成PTV1、PTV2和PTV2。

5.3 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

靶区勾画须结合手术、病理、术前CT/MR/PET影像,由放疗科、头颈-口腔颌面外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参与,放射物理师在定位CT图像上勾画出体表轮廓和相关危及器官,再由主管医师勾画各类靶区;若无证据显示有皮肤侵犯,应距离皮肤3mm以上;下颈部如需放疗,另设计切线野,采用半野与调强野共线接野。

5.4 危险器官的剂量限值(脊髓等高危器官勾画时,边缘要放出2-3mm)

脑干54Gy,或1%的体积

5.5 正常组织保护及计划优先权:

腮腺受放射容积和剂量应尽可能最小,平均剂量

计划优先权按下列次序: 危险器官(脑干、视交叉、视神经、脊髓等)-肿瘤靶区-其它正常组织(眼球/晶体、颞叶、腮腺/颌下腺、喉、上下唇、颞颌关节/下颌骨、内耳/中耳等)。

5.6 各类靶区及危及器官的评估标准(计划的%剂量要求):①处方剂量为>95%的等剂量面;②<10%的PTV受>110%的处方剂量;③<1%的PTV受<94%的处方剂量;④<1%或1ml的PTV外组织受>110%的PTV处方剂量。

此外,IMRT的DVH分析包括:①肿瘤靶区:D95(>95%靶体积)、Dmin/Dmax/Dmean(最小、最大、平均剂量);②均匀指数=Dmax/Dmin的比值;③适形指数(Comfomal index, CI);④重要器官的DVH体积%、剂量分析。 转贴于

6 术后调强放疗的操作规范

6.1 体位及头颈肩膜热塑面罩制作:

患者取仰卧位,鼻尖对中不偏,头颈肩膜热塑面罩须在75oC水浴箱中浸泡完全软化后制作,完成后要充分冷却(约15分钟)方能取下;上颌放射保护口腔舌时,先作压舌口模备用。复杂患者需先常规模拟机模拟后制头颈肩面膜。

6.2 常规模拟机模拟:

用常规模拟机核对头位,符合放疗要求后通过激光灯十字中心在面罩前、左、右上标出定位扫描靶中心。

6.3 CT模拟:

患者在碳纤板-热塑面膜体位下CT扫描,在定位扫描靶中心贴上金属点标记,扫描范围在治疗区域上下各放5cm,层厚2.5mm(必要时病变区扫描层厚1.25mm);增强扫描时,先做平扫,再做增强;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传入到放疗工作站。

6.4 计划设计、评估和验证

6.4.1 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

由物理师在主工作站上将图像资料形成三维虚拟人体(如有增强,平扫和增强应分别形成,并做图像融合)并勾画出体表轮廓、相关危及器官,再由主管医师勾画各类靶区。

6.4.2 计划设计:

主管医师定出各类靶区的处方剂量及危及器官的限制剂量后,物理师进行逆向调强计划。计划应在非增强图像上进行。完成治疗计划后将定位扫描靶中心移至治疗靶中心。

IMRT射野数目常规采用7-11个,等分角分布,避免对穿野,各野均用准直器适形,剂量计算单元应设定为0.2×0.2×0.2cm,叠代次数限定在100次,多叶光栅优化时应将子野面积限定在2×2cm以上,跳数限定在5MU以上,子野数目不大于100个。

6.4.3 计划评估:由医师和物理师共同对计划作出评估,评估方法应同时使用DVH图和CT各截面(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等剂量分布图。

6.4.4 位置验证:

先在CT床上通过移动激光灯将患者热塑面膜的前、左、右标记定位扫描靶中心移至治疗靶中心,然后用常规模拟机对每个射野实际角度和等中心点的0°和90°方向的图像与放疗计划相应的DRR图像进行比较,误差在2mm以内为通过。

6.4.5 调强放疗剂量验证:

6.4.5.1 体模扫描:在常规模拟机下将头部体模调水平,在测量孔中插入带金属标记点的插件,金属标记点的位置和电离室的中心位置完全相同,透视确定金属点在体模表面的投影点,在激光灯下贴三个金属标记点,确定等中心点位于电离室中心部位,在CT机中按2.5mm一层进行扫描,扫描时把电离室插孔插入电离室,其他的插孔用有机玻璃插件填塞,扫描结束后并输入放疗计划工作站,勾画体模轮廓和电离室空腔。

6.4.5.2 计划移植:将已通过评估的计划移植到模体上,应移植实际角和零度角两套,用实际角计划计算点剂量(电离室空腔的平均剂量),应避免剂量计算点落在剂量梯度过大的区域;零度角计划用于平板电离室MAPCHECK测量射野通量,各个射野的剂量通量输出时应设定SSD=98cm。

6.4.5.3 剂量验证:需做点剂量和射野通量验证;剂量验证前应用水箱作剂量标定,点剂量实际测量值与计划系统计算值的偏差在3%以下为绝对通过,3-5%为相对通过(需作评估),用平板电离室MAPCHECK测量的射野通量与计划的符合率在90%以上为通过。

6.5 IMRT治疗实施的授权:

需主管医师、物理师、计划审核者三方签字方能交付实施调强放疗。

7 第一次治疗摆位及放疗

第一次治疗摆位须医生和物理师共同参与,在位置确定无误后作实际照射角的模拟旋转,模拟面积应取实际照射面积中之最大者;每周应在常规模拟机下核对和校正,或拍摄射野片核对和校正。

参 考 文 献

[1]Yao M, Dornfeld KJ, Buatti JM,et 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head-and-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University of Iowa experience.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3:410-421.

[2]Studer G, Furrer K, Davis BJ,et al.Postoperative IMRT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Radiat Oncol. 2006; 1:40.

[3]Yao M, Dornfeld KJ, Buatti JM, et 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head-and-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he University of Iowa experience.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3(2):410-421.

[4]Daly ME, Lieskovsky Y, Pawlicki T,et al. Evaluation of patterns of failure and subjective saliv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ead Neck. 2007;29(3):211-220.

[5]Parliament MB, Scrimger RA, Anderson SG,et al.Preservation of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alivary flow rates after inverse-plann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for head-and-neck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4;58(3):663-673.

[6]Münter MW, Karger CP, Hoffner SG, Hof H, et al. Evaluation of salivary gland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of head-and-neck tumors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by quantitative pertechnetate scintigraphy.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4;58(1):175-184.

[7]王中和主编.肿瘤放射治疗临床手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4月第一版.

[8]王中和,述评:口腔癌的放射治疗,中国口颌面外科杂志,2007;5(9):327-334.

上一篇:病理院感科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科室院感科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