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6 22:11:12

ct诊断论文

ct诊断论文篇1

【关键词】CT影像 临床诊断 应对策略

随着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CT影像技术的发展日趋迅速,功能也日趋齐全,CT影像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也日渐重要。因而,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不仅影响到日常的医疗诊治,更关系到整个医学的进步和长远的发展。我国的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在近几年来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运用多方面的手段促进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

1 我国现阶段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的现状

1.1 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不紧密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CT影像方面重视程度不断增加,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同其他发达国家、地区进行综合比较起来,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有:CT影像70%的临床误诊率居高不下,相关专业技术过于独立化和主观化,以及医师和患者对CT影像设备的检测过于依赖。CT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在现代医疗诊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被普遍运用到日常临床诊治的诸多方面。然而正是因为CT影像运用的普及,致使医师患者常常将CT影像的检测结果,直接与病情挂钩,认为CT的检测结果必然就是患者的病状。还有一些从事CT影像的技术工作者的在CT检测中发现异常状况,常会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并没有和事相关病情的临床医师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事实上,对于人体的很多部位,CT影像的检测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从事临床诊断的技工就能作出诊断,那么临床医疗专业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

1.2 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还存在着检测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对我国CT影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到对相关医疗器材的正确运用,而相关人员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我国的CT影像的检测技术没有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进行改进。CT影像的检测技术还与医生的个人专业素养和临床经验有关,只有检测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CT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却没有达到这种要求。

1.3 CT影像的临床运用不合理

我国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不高还与CT影像的临床运用不合理有关。CT影像的临床运用没有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所患疾病的不同来进行系统的诊断,这就会使得诊断出现相当多的失误或问题。医院的医护人员缺乏CT影像临床运用的丰富知识,因此难以合理的运用CT影像。CT影像在具体的临床运用中往往会面临各种突发性问题,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要在具体的运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 转贴于

2 如何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

2.1 加强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

由于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不紧密,为了提高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就必须要加强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CT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在现代医疗诊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医师患者不能将CT影像的检测结果直接与病情挂钩,不能认为CT的检测结果必然就是患者的病状。从事CT影像的技术工作者在CT检测中发现异常状况时不能主观臆断妄下结论,要和事相关病情的临床医师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对于人体的很多部位,CT影像的检测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只有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2.2 提高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

除了要加强CT影像检测和临床诊断的联系外还应该要提高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在进行CT影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对相关医疗器材的正确运用,而相关人员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所以要积极进行改进。CT影像的检测技术应该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改进,所以要提高医生的个人专业素养并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只有提高医生自身的能力才能促进我国CT影像检测技术的提高,只有检测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CT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2.3 合理的进行CT影像的临床运用

除了要提高CT影像的检测技术水平外还要合理的进行CT影像的临床运用。CT影像的临床运用应该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所患疾病的不同来进行系统的诊断。医院的医护人员要不断积累CT影像临床运用的丰富知识,要合理的运用CT影像。CT影像在具体的临床运用中往往会面临各种突发性问题,这就要求有关人员要在具体的运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

3 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CT的临床诊断水平才能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提高我国CT的临床诊断水平才能促进临床诊断的科学化归国后制度化,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相信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CT的临床诊断水平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孙卫红.窗口技术在CT检查中的灵活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04期.

[2] 袁成.CR与普通屏-片系统在急诊床边摄影中的应用比较[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ct诊断论文篇2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急腹症;临床应用

急腹症是指南于腹腔、盆腔和肝脏内器官病变引发的临床综合性病症,主要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泌尿系统结石、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囊炎等,病情恶化迅速,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大部分急腹症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表征,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和基本的生理检查进行初步的诊断,但是使用影像学对急腹症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一般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而扫描、B超检查和CT检查。本文通过研究和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急腹症中的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希望为治疗急腹症患者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急腹症患者168例,男97例,女71例,年龄17~74岁,平均(48.5±5.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和发热等急腹症临床表现。使用多排螺旋CT仪器进行扫描和重建技术,对比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方法:①患者排清膀胱,平躺在病床上,对扫描仪器和患者进行消毒。②使用多排螺旋CT仪器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上腹部和下腹部,对于急腹症特别严重的患者进行全腹部的扫描。③扫描结果通过三维和多平而重建技术处理,对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形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计算机统计学数据处理,若P

结果

对比多排螺旋CT检查结合病理结果,急性阑尾炎病理确诊33例,多排螺旋CT诊断31例;急性肠梗阻病理确诊28例,多排螺旋CT诊断26例;泌尿系统结石病理确诊27例,多排螺旋CT诊断26例;急性胰腺炎病理确诊31例,多排螺旋CT诊断29例;急性胆囊炎病理确诊18例,多排螺旋CT诊断17例;其他(胃肠道穿孔和腹腔血管病变等)病理确诊31例,临床检查准确29例,总计168例临床患者多排螺旋CT确诊158例,诊断准确率94.05%,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多排螺旋CT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兀明显差异,确诊率较高,具有临床参考和推广价值,见表1。

讨论

多排螺旋CT(MSCT)相较传统CT技术,操作快捷,影像清晰度高,可以一次性完成全身性扫描,并且后期重建处理技术得到进一步改善,为急腹症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值。其主要的优点包括:①单位时间的扫描速度高,减少了造影剂的使用,对患者的危害减低;②可以对全身一次性进行扫描,减少了扫描的时间;③后期三维重建和处理技术进一步优化,影像结果分辨率较高,提高了确诊率等。本文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进行急腹症治疗的患者168例,使用多排螺旋CT仪器进行扫描和重建技术,对比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临床结果显示,总计168例临床患者多排螺旋CT确诊158例,诊断的准确率94.0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ct诊断论文篇3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彩色多普勒超声;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增强扫描;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7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19-02

Comparative study of ultrasongraphy, CT and enhance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ancreatitis

AN Lixiang1 LI Yanhui2 HAN Jie1 HOU Xiaoying1

1.Department of Functional,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Handan, Hebei Province, Handan 056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in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ebei Province, Handan 056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CT, enhanced CT and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s The cases of ninety-eight with actue pancreatitis were examined by ultrasongraphy CT and enhanced CT. Their manif-estatio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ultrasongraphy was 63.3% in all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the positive rate of CT was 80.6%,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enhanced CT was 81.6%.The findings of ultrasongraphy and CT showed sigi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enhanced CT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was superior than ultrasongraphy and CT scan, the finding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 < 0.05). The detetion rate of ultrasongraphy in gallstone pancreatitis was superior than C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 < 0.05). Conclusion ultrasongraphy, CT and enhance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actue pancreatiti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cute pancreatitis; Ultrasonography;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Enhanced scan; Diagnosis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症状重,并发症多,如不及时诊治,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及时明确诊断和发现并发症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彩超、CT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临床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水平,目前已成为胰腺炎程度的判定、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价的主要客观依据[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超、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7月本院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26~72岁,平均(57.44±10.3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的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伴有黄疸的8例;发病前有大量饮酒及暴饮暴食者14例;既往有胆囊炎或胆石症的38例。实验室检查有血尿淀粉酶升高者76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超、CT平扫及CT增强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空腹检查,重点探查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肝胆),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周边腔隙及腹腔积液的情况。

GE64排螺旋CT机,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扫描,然后增强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3 mm,螺距1.0;增强时经肘静脉注入80~100 mL含碘造影剂(优维显),注射流率2~3 mL/s,注药开始后28 s、70~80 s行胰腺动静脉双期扫描。

1.3 检查指标

将98例急性胰腺炎的超声及CT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别计算超声、CT平扫及增强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检查检出结果比较

CT平扫和增强CT的阳性率高于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T平扫与增强CT检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强CT诊断重症胰腺炎优于彩超和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彩超、CT平扫和增强CT显示并发胆囊炎、胆囊和胆管结石者分别为45、31、31例,检出率分别为45.9%、31.6%、31.6%,彩超在诊断胆源性胰腺炎的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彩超、CT平扫和CT增强发现胰周明显积液者分别为13、27、2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法发现腹水者分别为8、17、1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各项检查检出结果比较(n = 98)

2.2 急性和重症胰腺炎的彩超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彩超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内部呈片状低回声,边缘轮廓清晰;重症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胰腺明显肿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出现不均匀的低回声和强回声区,胰腺边缘模糊,包膜连续性中断,胰周有不同程度的液性暗区,腹水明显。见图1。

A B

A:胰腺弥漫性增大,边缘不清晰;B:胰周渗出出现不规则地回声区内可见强回声区

图1 胰腺炎彩超图

2.3 急性和重症胰腺炎的CT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密度可正常或轻度减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轮廓模糊;部分可见胰周积液。CT增强扫描,胰腺均匀强化,无坏死区。重症胰腺炎胰腺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表现为散在点状、斑片状或大片状低密度灶或在密度减低区夹杂密度增高影;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胰腺轮廓模糊。增强扫描时,坏死区不强化或强化减弱,正常胰腺组织强化。见图2。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非特异性炎症。常见病因有胆道疾病、酗酒、暴食等,发病机制与胰管和胆总管汇合后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壶腹部的特殊解剖关系密切相关。

临床上血尿淀粉酶的检测仍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生化指标,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的轻重,且淀粉酶增高的程度与预后判断并无相关性[2]。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水平,目前已成为胰腺炎程度的判定、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价的主要客观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CT平扫和增强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要高于较彩超,但对于并发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患者,彩超的诊断价值要优于CT,这与其他报道相符[3]。彩超具有简便迅速、灵活、经济等特点,可以多角度和大范围的扫查,对胰腺以及周围脏器可以更全面的显示,但由于彩超受脂肪和气体影响,对于肥胖或者腹腔气体重的患者,胰腺的显示会受到限制,但彩超无X线辐射,可以重复多次检查,因此,彩超往往作为急性胰腺炎检查和随访的首选[3]。

CT具有高的分辨率以及不受脂肪和肠道气体干扰的影响,可以清楚显示胰腺及周围组织器官的结构,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明显优势,且增强CT检查较CT平扫在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显示小范围出血、坏死方面更加敏感和精确[4],可以及早诊断重症胰腺炎,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但CT也存在费用高、有X线辐射、增强扫描的对比剂存在不良反应等局限性[5]。

综上所述,彩超、CT平扫和CT增强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临床中,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必要时联合应用,相互弥补缺陷,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临床诊治的指导提供更准确、更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梁海毛,蔡曙耘,吴凯宏,等.急性胰腺炎CT、MRI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2):35-37.

[2] 王丽英,田新华,王喜立,等.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的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1):181-183.

[3] 徐丽萍,应菊芳,沈根松,等.急性胰腺炎螺旋CT与超声诊断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9):759-761.

[4] 陈克敏.影像学检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1):5-6.

[5] 李红.MRI与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比较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1):18-20.

ct诊断论文篇4

【摘要】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9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观察诊断正确率情况。结果 本组49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术前经CT检查结果确诊45例,诊断正确率为91.8%。CT表现为不规则肿块24例(49.0%),肠壁增厚17例(34.7%),病变部位侵犯周围脏器和组织12例(24.5%),肠腔狭窄7例(14.3%),盲肠扩张6例(12.2%),缺血性结肠炎4例(8.2%),腹膜炎3例(6.1%)。结论 腹部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可作为临床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CT;诊断

结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以及预后差等特点,由于结肠癌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结肠癌的首要临床症状未肠梗阻,以往临床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主要采取腹部X线片检查,但是有20%~52%的腹部平片不能进行明确诊断,同时不能诊断出造成梗阻的原因[1]。随着CT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因其无创、安全、方便等特点而应用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中的优势得以凸显[2],为进一步探讨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作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3±2.8)岁。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其中22例患者大便潜血检查为阳性,18例患者体格检查有反跳痛或者压痛。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选用是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检查时嘱患者屏气,取腹部立卧位,对患者的腹盆部进行常规CT平扫,层厚10mm,层距为10mm,必要时可再采取1.5 mm薄层重建联合延迟扫描。对比剂增强为国产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10Oml,注射速度为2.3~3.5ml/s,分别对腹盆部病变部位进行仔细的观察,详细记录梗阻病变的脏器及组织,并对其形态、大小进行观察记录,有两位专业的影像医师共同阅片。

2 结果

本组49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术前经CT检查结果确诊45例,诊断正确率为91.8%。CT表现为不规则肿块24例(49.0%),肠壁增厚17例(34.7%),病变部位侵犯周围脏器和组织12例(24.5%),肠腔狭窄7例(14.3%),盲肠扩张6例(12.2%),缺血性结肠炎4例(8.2%),腹膜炎3例(6.1%)。

3 讨论

肠梗阻是结肠癌中晚期常见并发症,多数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以缓解梗阻症状,因此早期确诊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提高患者的生产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腹部平片检查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正确率较低,目前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腹部CT检查目前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结果表明[3]:腹部CT检查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正确率为91.8%,略低于文献报道结果的93.8%。通过CT检查能够明确梗阻的部位及性质以及狭窄肠腔的长度及肠壁增厚的程度,同时还能够直接观察盲肠有无扩张以及扩张的程度,全面了解并发症表现,如气腹、腹膜炎、腹水征及局部和腹膜后淋巴结增大,以及肝脏转移等[4]。同时,对诊断相对有难度的患者可采取增强扫描或者延时扫描,以便于观察到病变部位,进一步病灶的定位与定性准确率,尤其是对于肿瘤侵犯周围脏器组织的程度、范围的征象,如淋巴结肿大和肝转移等,皆能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结肠癌性梗阻的CT表现主要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肠腔狭窄、肠壁增厚以及病变部位侵犯周围器官及组织为直接征象,狭窄段的肠腔与正常肠腔可形成“袖口征”和“肩征”。盲肠扩张、缺血性结肠炎以及并发症情况为间接征象。此外,本病主要应与回盲区炎症相鉴别诊断[5],炎症的病变范围广,与正常肠管和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肠周和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伴索条影,增强为广泛强化,未见局限性肿块,近端肠管扩张不明。

袁海文[6]认为:腹部CT检查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结肠癌性梗阻的实际情况,从而帮助在临床确定手术的方法和时间,并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腹部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可作为临床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彤,伍晓汀,周业江,等.腹部X线、超声、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53-55.

[2] 申爱强,王秀平,窦小峰,等.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CT诊断价

值[J].西部医学,2010,22(9):1718-1720.

[3] 赖智民.3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3):105-106.

[4] 孙承,刘燕,汪登斌,等.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J].腹部影像学,2007,13(3):189-193.

[5] 袁海文,许继姣,汝海燕,等.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202-203.

ct诊断论文篇5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X线平片诊断;CT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8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通综合症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通过临床症状与体征能够进行初步的诊断,临床症状不典型、定位较困难以及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以通过影像学进行检查与诊断[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就X线平片和CT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为26~68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下蹲或者咳嗽痛有40例,跛行30例,腰部活动受限30例,脊柱侧弯16例,小腿后外侧、足底与足背麻木50例,椎旁压痛30例。小腿痛觉过敏3例,腓总神经瘫1例。患者年龄、性别与身体状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椎间盘是由髓核、软骨终板与纤维环构成,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产生变性,髓核水与纤维环会逐步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内的纤维变脆变粗,导致纤维环产生裂隙,韧带松弛。骤变、暴力撞击、猛力动作、慢性损伤以及过度劳损时,椎间盘内压就会增加,导致纤维环破裂,一部分髓核由于纤维环缺损突出到椎管中或者后方,相邻的脊髓和脊神经受到压迫,从而产生临床症状与体征[2]。

X线平片是腰腿痛检查比较方便、简单、经济的手段,特别是没有普及CT与MRI的基层医院[3]。应用CT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X线平片检查具有重要作用。虽然X线平片不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直接诊断,但是通过典型的征象能够提示该病。通过X线平片检查,可以直观的显示出椎体的位置、形态、大小位置、腰大肌阴影以及椎弓情况。对椎间隙的观察与腰椎生理曲度的观察也要优于CT诊断[4]。虽然X线平片能够通过临床症状与体征对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初步的判断,但是X线平片的分辨率较低,无法直接显示出椎间盘的实际情况,只能通过间接征象进行诊断,X线平片临床上误诊率与漏诊率较高。

CT诊断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以及直观性,图像清晰,可以直接显示腰椎间盘的形态,也能清晰的显示椎管中的结构[5]。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中央型、侧后型与外侧型。中央型就是指位于中线者,侧后型位于中线两侧的椎管内,外侧型就是突出中心在椎管外。CT可以显示腰间盘突出症的征象,也能清楚的显示伴随的病变,例如椎间盘退变与钙化、黄韧带肥厚、小关节与椎体骨獒、椎管和侧隐窝狭窄。同时,CT还能显示出突出物的部位、大小、新旧和附近解剖结构的影响[6]。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进行X线平片与CT诊断,运用500mA大型X线摄影机与GF全身CT扫描机进行检查。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为66.6%,CT诊断符合率为93.3%,CT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线平片诊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何容,林汉峰,韦志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X线平片、CT诊断评价[J]. 广西医学,2009,11(02):1774-1776.

[2] 胡志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X线平片、CT诊断评价[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9(11):4465.

[3] 侯爱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01):4710-4711.

[4] 郭立,孙伟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与CT诊断价值[J]. 中国伤残医学,2010,01(23):93-94.

[5] 黄余忠,刘丽. X线平片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分析[J]. 江西医药,2009,12(12):1183-1184.

ct诊断论文篇6

方法:随机选择自2011年01月~2013年0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1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将其分为平均的三组,即X线组(采用X线平片法检测)、CT组(采用螺旋CT法检测)和联合组(采用X线平片+螺旋CT法检测),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结果:经统计,螺旋CT和X线平片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中,X线平片检测和螺旋CT检测都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但将两者联合起来的诊断效果更佳,因此,应当予以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脊柱骨折X线平片螺旋CT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74-02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创伤[1]。它通常是由一些间接外力引发的,即自高处坠落时,患者足部或臀部先着地,使得冲击性的外力由下自上传导至胸腰部位,进而导致脊柱骨折。也有少部分的患者是因为直接外力作用导致的,例如,火器伤、汽车撞压伤、房屋倒塌压伤等。脊柱骨折的危险性较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截瘫,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2]。本文选择2011年01月~2013年01月间,在我院接受入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14例。将他们随机的分成平均的三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分别对其采用X线平片、螺旋CT以及X线+CT法进行临床检测诊断,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01月~2013年0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14例。患者的年龄大约为25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5.8岁;女性患者39例,男性患者75例;创伤类型中,砸伤患者32例,高处跌落患者43例,交通事故患者39例。创伤部位中,L1(腰椎1节)患者47例,L2(腰椎2节)患者21例,T11(胸椎11节)患者16例,T12(胸椎12节)患者30例。

1.2方法。

1.2.1X线平片检测:医生需要通过X线投射机首先对患者的下胸椎(T10―T12)以及腰椎部位进行全面的拍摄观察。其拍摄的部位包括正位和侧位,并根据实际需要加摄斜位X片[3]。

1.2.2螺旋CT检测:医生需要通过CT检测机对患者脊柱椎体的骨折情况进行拍片观察,主要的观察内容有:椎管内有无碎骨片,椎弓根是否骨折,椎管狭窄情况以及骨折椎体的血肿情况等等[4]。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三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当P

2结果

经统计,X线组中,有15例确诊为L1骨折,有6例确诊为L2骨折,有5例确诊为T11骨折,有8例确诊为T12骨折,其总诊断符合率为89.47%(34/38);CT组中,有15例确诊为L1骨折,有7例确诊为L2骨折,有4例确诊为T11骨折,有7例确诊为T12骨折,其总诊断符合率为86.84%(33/38);联合组中,有14例确诊为L1骨折,有8例确诊为L2骨折,有6例确诊为T11骨折,有10例确诊为T12骨折,其总诊断符合率为100.0%(38/38)。X线组和CT组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相差不大,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X线平片检测,是临床诊断患者脊柱骨折情况的首选检测方法,它能够对多个椎体存在的跳跃或连续性的同时骨折情况进行检测,但无法对椎管内的受压情况进行确定。螺旋CT检测,能够有效的对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判断,但无法对脊髓的损伤情况进行显示[5]。

经过临床试验表明,在本次抽选的114例脊柱骨折患者中,采用X线平片法进行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89.47%(34/38),采用螺旋CT法进行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86.84%(33/38),采用X线+CT联合法进行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100.0%(38/38)。由此可见,在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中,X线平片法和螺旋CT法的诊断符合率基本相同,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相同的临床诊断价值。X线+CT联合诊断法的符合率明显高于采用单一检测法的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米霞.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附89例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06(12):62-64

[2]张卓,王自立.X线平片、CT与MRI对脊柱骨折诊断的对比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01(09):35-36

[3]唐刚,张勤慧.X线平片和CT影像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8(06):4088-4089

[4]张庆德.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8):299-300

ct诊断论文篇7

关键词:CT;B超;脂肪肝;诊断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膳食结构逐渐发生改变,其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脂肪肝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常是指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多表现为脂肪变性、脂肪肝炎和肝硬化等病理改变[1]。CT和B超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脂肪肝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对2013年1月~12月2467例体检人员进行CT和B超的肝脏检查,比较CT和B超诊断脂肪肝的有效率,为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12月来本院进行体检人员共2467例,其中男性1430例,女性1037例,年龄19~57岁,平均46岁,均进行肝脏的CT和B超检查。

1.2方法①CT采用美国GE公司的SYTEC18001单排螺旋CT,常规层厚7 mm,层距8 mm连续扫描,层厚7 mm连续扫描。图像采用窗宽350 Hu.窗位35 Hu显示,观察肝实质与肝内血管的相对密度差别;在肝右叶最大层面用0.5 cm直径的圆形感兴趣区测量肝右叶前段和同一层面脾脏的CT值,记录不同程度脂肪肝的CT值和肝/脾CT比值。②B超采用日本产东芝6 000彩色多普勒电脑超声仪对患者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分析肝内光点的大小、分布、回声强度及超声衰减程度和范围,观察肝内管道系统,特别是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分布及管壁反射情况等。

1.3判断标准脂肪肝CT表现为正常人肝CT值高于脾CT值,两者相差5~10 Hu,肝实质密度等于或低于肝内血管密度。若肝CT值低于脾CT值即可诊断为脂肪肝。B超诊断脂肪肝标准:肝脏体积不大或增大,肝边缘轮廓不清楚,肝实质回声轻度增强或近场回声增强或呈云雾状,远场回声减弱,光点较正常肝实质细而密,肝内管状系统显示不清,部分肝静脉变细,肝血流频谱波幅减。

1.4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467例中经CT诊断为脂肪肝594例,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468例。CT诊断脂肪肝的有效率为24.1%,明显高于 B超诊断脂肪肝的有效率1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由于脂肪肝引起的肝炎日渐增多,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体内肝脏的脂肪代谢功能障碍和摄入过多的脂肪,当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就会形成脂肪肝,严重时可演变成肝硬化[2]。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靠肝穿刺活检,但其活检具有创伤性,不易广泛应用,也不宜为患者和家属接受。近年来,随着CT和B超检查的普及,由于其操作简便,理论技术成熟,成为临床上诊断脂肪肝两种最重要的方法。

有研究表明,肝/脾比值和肝脏脂质含量之间呈明显负相关,随着肝脏脂肪含量的增加,肝脏密度减低,CT测得的肝/脾比值不断下降[3]。CT诊断脂肪肝就是以肝脏CT值低于脾脏CT值的多少来诊断和分型,同时对其治疗转归也能提供可行的依据。脂肪肝可表现为在普遍密度降低的肝脏内可见相对高密度区,即脂肪非累及区。弥漫性脂肪肝诊断一般不需增强,局限性脂肪肝诊断不清时需强化扫描。有研究认为局限性脂肪肝为一定形状的低密度,须与其他疾病鉴别,增强前后肝脏密度的差别变化以及延迟扫描均对其鉴别有一定作用[4]。B超诊断脂肪肝是以肝实质光点的回声强度,肝内管状结构的清晰度以及后方有无衰减,已被公认为脂肪肝定性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但由于其存在操作依赖性强、 主观性强等不足,使其阳性预测值仅为34.5%[5]。有研究表明,超声衰减系数仅在正常组与重度脂肪肝组,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本研究体检对象共2467例,全部经CT和B超检查,CT诊断脂肪肝594例,B超诊断脂肪肝468例,CT与B超脂肪肝诊断存在显著性差异,CT诊断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因此,超声诊断脂肪肝检查缺乏量化的标准,需要参考多个参数确定,可作为脂肪肝定性诊断的初筛的影像学方法。CT检查具有检查迅速、测量客观、可量化指标及疗效评价,可以作为脂肪肝诊断一种重要的、 非创伤性的定量方法。

参考文献:

[1]Shigefuku R, Takahashi H, Kato M, et al. Evaluation of hepatic tissue blood flow using xenon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fibrosis progression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ompariso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J]. Int J Mol Sci, 2014, 15(1): 1026-39.

[2]Wu S, Tu R, Zheng E, et al.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of focal fatty sparing of the liver at follow-up: a preliminary study based on son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J Ultrasound Med, 2013, 32(10): 1695-702.

[3]Jang S, Lee CH, Choi KM, et al. Correlation of fatty liver and abdominal fat distribution using a simple fat computed tomography protocol[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 17(28): 3335-41.

[4]Jang S, Lee CH, Choi KM, et al. Correlation of fatty liver and abdominal fat distribution using a simple fat computed tomography protocol[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 17(28): 3335-41.

[5]Kim DY, Park SH, Lee SS, et al.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prospective study with same-day biopsy us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J]. Eur Radiol, 2010, 20(2): 359-66.

ct诊断论文篇8

【关键词】 前列腺癌;CT检查;诊断;临床分析

近年来,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其中,95%以上的前列腺癌为腺癌[2]。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平均寿命延长,人的生活和环境发生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有明显提高[3]。这就要求对前列腺癌能够进行早期诊断。其中,CT螺旋扫描具有快速扫描的能力,能够为前列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为探讨和分析前列腺癌的CT表现,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活检或临床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65例,总结CT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经活检或临床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65例,年龄42-75岁,平均高年龄56岁。就诊时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尿频,尿流变细,尿程长,尿潴留等。极少数患者合并血尿等。

1.2 方法 65例患者临床检查前3天进食少渣的食物,进食当天保持空腹。进行CT检查前3-4小时口服1.5%泛影葡胺500ml,同时尽量憋尿,使膀胱处于充盈的状态,有利于前列腺和精囊腺的显示。采用CT扫描机进行扫描,层厚和间距为5mm,螺距为1.0,常规平扫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周期为2S,扫描条件为220mA。

2 结果

经CT进行检查,65例前列腺癌的患者中,CT表现为前列腺的体积增大、形态出现不规整的情况,有59例患者前列腺边缘出现局限性的突起,呈结节状、分叶状或波浪状,占全部患者的90.76%。有7例患者的前列腺轮廓线比较清晰,占全部患者的10.77%。有58例患者的前列腺轮廓线中断,比较模糊,占全部患者的89.23%。有10例患者出现精囊腺肿大变硬,13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

3 讨论

前列腺癌大多为腺癌,鳞癌或移行的上皮癌比较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的原因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关。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比较困难,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非常重要。目前,临床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有:直肠指检、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的筛查,经直肠进行超声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CT扫描检查等[4]。其中,CT检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无创伤并且可重复,对于临床诊断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对前列腺癌的检查主要是根据前列腺的形态变化情况,肿瘤组织与正常的前列腺组织间的差别。当癌灶的病变仅仅局限在包膜内时成为早期的前列腺癌。CT的主要表现为前列腺内密度稍低的癌结节,外形出现轻度的隆起。但CT扫描的主要局限在于不能很好的从密度上区分肿瘤组织和前列腺组织,腺内的肿瘤很容易造成漏诊。通过CT增强扫描可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由于前列腺癌血管少,增强扫描后往往呈现相对低密度影。而肿瘤邻近的前列腺组织往往会因为充血,炎症,血供比较丰富,CT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CT值高于强化的肿瘤组织。本研究证实,通过CT检查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 CT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随着CT诊断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将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的准确率,能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救治,通过CT检查确认前列腺癌的侵犯范围和转移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俞荷芳,任晓平, 前列腺癌CT与超声的对照分析[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4,9:70-71。

[2] 李松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CT影像价值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9,2(20):108-109。

[3] 许亚春,吴平,谢雪芬,刘向东, 前列腺癌CT诊断分析[J]交通医学,2007,2(21):197-200。

[4] 张权,王三贵,刘志平,前列腺癌的螺旋CT诊断41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6(18):75-76。

上一篇:医德医风教育范文 下一篇:对分课堂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