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

时间:2022-06-30 08:51:08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情感渗透

中职语文新教材改革后,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致力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如何把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这一美育原则贯彻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去,这就需要教者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后教者还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使德育以情感为引导,智育以形象为先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最后教者在选文上要注重人文主义教育,通过加强文选,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这样层层渗透,使学生最终能认识美、体验美、培养美。

一、要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抛向学生。即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在这种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教学课题不再是抽象的条文,而成为一种被学生热爱的对象。

(一)巧妙运用作者介绍

中职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和人格魅力。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情感渗透巧妙地溶于作者简介之中。如讲授鲁迅的文章时,教师要介绍鲁迅是在什么情况下弃医从文、后又成为我国一大文豪的;让学生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祖国,让学生了解鲁迅在那个时代勇于献身祖国和敢于同黑暗的时代作斗争的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师要激励同学:作为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也应该像鲁迅那样,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我们应把为社会进步、国富民强而献身作为自己人生的理想。再如,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可以让学生了解杜甫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祖国的博大的胸怀。

(二)抽出名言警句重点讲解

中职语文课本所选的古今中外著名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如学习韩愈的《师说》时,不仅要学习韩愈的独特的论文写法,更要学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时刻谦虚、时刻留心学习的精神。在讲解荀子的《劝学》时,在学习荀子比喻形象论证手法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理解和背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名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过程,贵在积累,贵在持之以恒。

由于作品中格言式的句子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三)文章主旨的领会与借鉴

中外文学名作很多被选入中职课本,这些文情并茂、感人肺腑的佳篇,历经千古被人传诵,激励无数后人。每一篇都有它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学习文章更要引导学生领会和借鉴。

《过万重山漫想》一文,歌颂的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无数个“第一个”,正因为有他们排除万难,开拓道路,历史才“昂然向前”。学生可以从中学习首创者的精神,努力做新时代敢于开天辟地、开拓进取的“第一个”。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精髓和灵魂,学生通过咀嚼文章,会在记忆中留下自己的体会和领悟,对其思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文中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佳句激励人,美文教化人,而文中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更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们。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是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善于以小见大,动脑想办法,终于说服了齐王。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要练出出色的口才,遇事善于动脑的智慧。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应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的培养臻于完善。

二、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内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现行的中职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其中除考虑到语文基础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以外,许多课文本身就具有鉴赏价值。因此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鉴赏经验,在保证“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下,调动各种手段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渗透。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清华园中的荷塘月色的夜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同时配以动情的朗读。《荷塘月色》宛如一支情丝依依的小调,荡漾着风月淡雅的幽思,在声图并茂的意境中,把作者的情感--哀愁与喜悦撞击的情韵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溶入其血液之中,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试想当学生长期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高尚的情趣追求,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怎么可能不根深蒂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呢?

应该指出的是中职语文课有其自身的目的性要求,因而也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教育与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由点滴入手,见“缝”插针,从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中去了解什么是真正美的事物,什么是丑的事物,什么是积极健康的情感内容。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三、选文要注重人文主义教育

(一)加强文选

选择的文章应侧重于人文精神,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方面要为学生创立审美的场景,激活他们的审美情感。因为在艺术欣赏和形象思维中,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想象就成为胡思乱想,理解就成了抽象思维,失去了生动形象性。要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就要先全身心地投入,然后把充沛的感情,有层次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互动和微妙的审美心理。另一个方面,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意识,承认审美感受由于受师生年龄、心理、阅读、知识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总之,语文课审美教育和情感渗透的最佳境界,是“不‘说’一字,尽得风流”。这“不说”,其实就是情境的熏陶。我们的语文课教学理所当然要让我们的学生认识美、体验美、培养美,引导他们热爱自然、体悟生命、感受崇高。(编辑/惠霞)

上一篇:集团公司的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 下一篇:从自然灾害看农业种植业保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