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对影像修辞的影响

时间:2022-06-30 08:34:49

数字技术对影像修辞的影响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数字技术在表达影像画面的夸张、对比、虚实和重构方面的应用,对数字技术对影像修辞的影响进行总结,希望对影视创作人员有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像修辞;影响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影经历了蒙太奇理论、声音、色彩的运用以及长镜头的运用等几个阶段。数字技术改变了影像中最基本的镜头,影像从以胶片形式存储渐渐转变为以数字形式存储。影像中的声音、色彩都可以随意改变。数字技术在形式上并没有对蒙太奇、长镜头等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但在内容上却对电影的语言影响巨大,这些影响体现在影视的各个元素中。

1 数字技术下的影像夸张

在传统影像中,夸张的修辞方法经常被采用,然而更多的夸张手法运用在演员的表演中,例如表现喜悦,演员可以通过不断地大笑来体现;表现事物味道好,我们通过吃食物的演员的面部表情来体现。传统意义上的夸张通过事物内部的表现来突出要夸张的内容;而在数字技术下影像的夸张则通过画面语言来体现。

在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功夫》中,夸张的手法被大量使用,无论是风格还是展现形式,夸张都被运用得恰到好处。从打斗的激烈程度来看,高手们出招轻则桌椅不全,重则残垣断壁,而这种“真实”的打斗效果是在传统影像拍摄中无法获取到的。在《功夫》中运用大量的数字技术对虚拟的场景进行重构,和真实拍摄的内容合成,从而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影片中火云邪神在被斧头帮救出后,为了向斧头帮证明自己的武功,当梁小龙将腿抬起后片中出现了另一组画面,即桌子、墙壁及其门窗都被冲击波打碎,这些画面都是在电脑中设计制作的。

2 数字技术下的影像对比

2.1 色彩对比

色彩在对比的修辞方式中也经常被运用。有些导演采用黑白的形式来描述影片的内容,在电影《辛德勒名单》中,导演斯皮尔伯格采用黑白色以纪录片式的形式进行创作,影片的开头即将红色的蜡烛转换成黑白的画面,预示着事物从美好向灾难的转变。在影片的结尾,一群犹太人走出集中营的时候,画面逐渐从黑白向彩色过渡,气氛由压抑转为明亮,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形象地描述了人们逃离死亡,重获自由的愉快的心情。这种色彩的处理方式在数字影像处理中已经非常普遍。通过色彩的过滤提起影像中的具体的颜色,然后将这种颜色保留下来,这种简单的数字处理方式却让视觉对比效果非常的明显,寓意非常深刻。

2.2 大小对比

物体的大小可以表现出事物的强弱,烘托出影像需要的气氛,电影《侏罗纪公园》也曾使用大量的恐龙模型进行拍摄,而在数字技术下,影像大小比例的变换已不是难事。在《指环王》中,当各路英雄结成指环同盟的时候,所有重要的人物站到了一起,镜头看上去非常的简单,然而里面既有巫师、精灵等正常比例的人,也有比较矮的哈比人。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上去,画面就不再简单,而这一场景中,制作人员用分层的方式将需要不同高度的演员分层拍摄,当然在拍摄的前要预先设计好每个演员需要站立的位置,然后将每一层按照比例进行缩放,以此来达到协调的效果。通常把大小的对比运用到科幻、童话故事中,通过比例的缩放,人们能看到小人国或者巨人世界,通过大小的对比让人有一种奇幻般的感受。

3 数字技术下的影像虚实

3.1 场景的虚实结合

影像的虚实,指的是画面中既有真实拍摄的场景,又有用数字技术合成的场景。影像中的虚实结合因技术成熟、视觉效果突出而应用得非常广泛。例如,影片《孔子》中的齐鲁结盟的场景,为渲染两军对峙场景的壮观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将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建党伟业》中也采用过同样的技术和方法,如在苏联演讲的画面中,实际拍摄的人物非常的少,其采用不同区域拍摄的方式然后合成,这种方法既减少了人力又加快了影片的制作速度。虚实结合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在数字技术下已经逐渐成熟,数字技术下影像可以由多个图层叠加在一起,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技术带来的变革影响着影像信息的表达。

3.2 人物的虚实结合

人物的虚实结合,是指在科幻电影中利用动作捕捉技术将真人的动作、表情赋予到虚幻的演员中,利用人物的虚实结合可以大大地改善虚拟人物的动作真实程度,缩短制作的周期。在电影《金刚》、《阿凡达》、《猩球崛起》中,都广泛地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动作捕捉技术减少了制作的成本,缩短了制作的时间,因为动作捕捉技术的运用,传统动画调节的时间被缩短到原来的六分之一,不仅如此,捕捉的动作可以被赋予到任何的角色中。动画师可以将这些数据重新组合,编辑创作出更多的运动数据。影像人物的虚实结合将人的情感赋予虚拟角色,从而让冷冰冰的虚拟角色活了起来。

画面重构即对内容的重新编排再现。从基本的内涵来说,影像即是对现实的再现,而影像的外在则包涵了一切客观的事物,包括现实的与非现实的影像内容。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人们往往通过场景的重新构造、人物对话场景的重新编排来实现画面重构,而现在数字技术使得影像的画面重构变得简单。

纪录片对影像画面的重构要求较高。在纪录片中,为了增加表现效果,历史故事发生的环境、季节、历史的画面大都需要在影像中体现出来。例如,纪录片《故宫》、《大国崛起》等纪录片都曾使用数字技术对历史进行还原再现。《大国崛起》中对郑和下西洋宏大的舰队的勾勒渲染,让人们不仅在解说中感受到了大明王朝当时的兴盛,更在脑海中对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规模、船只大小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

归根究底,影像的重构就是为了增强观众对影视内容的直观感受,以实现从文字信息到文字信息所包含的视觉信息的转变。影像的重构不仅是对影像内容中所处环境的一次虚拟再现,更是对影像内容的情感负载,这种对表现的事物的褒贬即通过数字技术创作的画面内涵来体现。

影像画面的重构由于数字技术的运用而有突破,早期的影像重构部分依赖于实际设计的模型。而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下,场景的重构大多数在电脑中合成就可以了。2010年《阿凡达》制作完成,人们从影片中既感受到了与地球相类似而又不是地球植物的自然环境,由于引力减少而生长巨大的树木,晚间发光的植物所带来的梦幻般的感受,巨型的魔鬼鸟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影像的重构基础之上的。

画面重构对于影像信息表达来说,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通过画面的重构来再现具体的景象,它把在人脑中的景物、画面具体地体现在景象中,是从抽象到具体的一种方式,无论是用传统方式绘图、创建模型,还是用数字技术进行合成,其本质都没有得到改变。

修辞是语言中常用的方法,影像语言中的修辞与传统语言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传统语言通过文字的不同组合来表现修辞;影像语言则通过画面符号来表现,影像的修辞通过相似的画面符号来构成,通过画面的艺术处理来达到某一种艺术效果。以上我们探讨了数字技术下的影像修辞语言,这些修辞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在数字技术下产生的,尤其是三维虚拟技术在特效的运用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数字技术对于影像画面的效果表达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朱燕华.数字技术下电影艺术的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 2009

作者简介:赵靓(1980 ―),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告设计。

上一篇:贝里尼艺术歌曲实例分析 下一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下艺术设计教师素质提升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