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阅读训练 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时间:2022-06-30 06:17:05

加强数学阅读训练 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阅读;阅读能力;阅读内容;

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44—01

数学语言具有符号化、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学生要阅读这些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转换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概括联想能力、有效猜测能力、直觉创新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阅读的内容

1. 阅读课本目录,了解教材编排的顺序及知识框架。

2. 阅读概念、定理、公式,正确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能初步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图表语言,并能将这几种数学语言相互转化。

3. 阅读例题,认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学习既简洁又符合数学格式的表达方式,同时还要总结解题规律,努力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4. 阅读自制材料。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1. 提纲导读法。教师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简约的阅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提纲内容包括: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新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概念是如何得来的?易混淆概念的辨析,能举出正反例。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的推导方法等。在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未完全形成的初级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导读提纲;学生具备了一定能力后,可以逐步放手,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需要自拟导读提纲,自己根据导读提纲阅读所需内容。

2. 咬文嚼字法。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要在阅读的前提下,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反复进行推敲,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这样,通过细琢磨,深推敲,不仅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还能使学生领悟蕴藏其中的阅读方法。

3. 归纳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就是把学习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归类,使知识系统和层次一目了然,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先从整体上归纳,再对一些概念、性质、法则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等进行逐句分析,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数学题目要求的内涵。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要求学生对每个句子、名词、术语、图表都应仔细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部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也不能一扫而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

2. 数学阅读时要读写结合。数学阅读一方面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对重要内容通过书写或者记笔记能够帮助记忆;另一方面阅读材料编写为了简练,数学推理的理由常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常省略,阅读时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要学生的仔细演算、推理来完成,以便顺利阅读。因此,数学阅读时要读写结合。

3. 阅读时要学会质疑。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也随之得到培养。

4. 阅读时要进行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比较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通过同中求异法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法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上一篇:以读促写 读中悟写 下一篇: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