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客管理特点分析

时间:2022-06-30 03:43:16

美国博客管理特点分析

博客在美国虽然是新兴的信息形式,但从法律上来讲它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性质类似,许多法律条文对于博客同样有效。美国各州对于侵犯隐私、侵犯版权、诽谤等都有相关法律规定。

近年来,作为网络日记的博客在美国盛行。尤其是遇到大选、地震、战争等重大事件时,博客网站更是浏览者众。博客已经形成了一种挑战主流媒体的新的舆论力量。

美国博客的兴起有着复杂的原因,除了博客工具的易用性以及宽带的普及为网民低成本、个性化的表达意愿创造了实现的条件之外,美国主流媒体日益为权势集团所掌控,以及民众对媒体机构亲精英立场的不满,也是博客发展的深层背景。

美国博客传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博客工具的革命性变革阶段、政治精英引领博客言论阶段和面向社会各阶层的大规模普及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博客工具完成了从手动到自动的变革,并形成了过滤风格博客和日记风格博客并驾齐驱的格局。在第二个阶段,政治博客在几次重大事件中的表现,使博客作为个人网络出版渠道的力量引人注目。在第三个阶段,博客传播形式正在向多种年龄群体扩张。

美国网上博客很活跃,博客也分很多种。有情感类博客、政治类博客、企业博客等。截至2006年底,美国将近70%的大企业开设了企业博客。政治类博客以报道政治事件或撰写政治评论为主,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力日渐增长。利用博客扩大政治影响是政客常用的方式。网上博客还成为社会监督的有利武器。1998年1月,麦特・德拉吉第一个在自己的博客上报道了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直接导致国会对克林顿进行弹劾。2003年5月,一名博客作者在其网站上刊登《纽约时报》的造假内幕,使得该报总编辑雷恩斯被迫辞职。

美国信奉“新闻自由”,博客也被列为享受“新闻自由”的范畴。网上博客可以用真名,也可以用假的身份,美国的法律保护个人发表意见的自由,所以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限制博客用假身份发表意见。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博客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美国对博客的管理经验,值得我们研究。

以法规管理为基础

美国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从立法层面上看,对于互联网的管理,美国政府针对自己的国情,从联邦和州两个层次入手,进行机构设置和立法管理,其管理体系已经较为成熟。虽然美国政府对于互联网的管理一向倡导的是以“少干预,重自律”的最低干预原则,但是自由的氛围也要依托在一定的管理控制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对于互联网所传播内容的管理,既不大包大揽,也不是不闻不问,既有控制,又有调节,而在立法层面上一定程度的控制,既是美国政府进行互联网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美国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得以正常运作的一个重要保障。

博客在美国虽然是新兴的信息形式,但从法律上来讲它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性质类似,许多法律条文对于博客同样有效。美国各州对于侵犯隐私、侵犯版权、诽谤等都有相关法律规定。

在美国,因博客而引起的诉讼不少。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国会山一名参议员的助手杰西卡・卡特勒。她用笔名“华盛顿宝贝”在网上发表了一部“日记”,记录了她与6个“国会山情人”幽会的情况。尽管她的博客深受众多读者的“喜爱”,但国会山还是决定解雇她,理由是她“不恰当地利用了”参议院的设备和工作时间,向互联网上传内容不妥的材料。而且丑闻中蒙羞的国会男职员罗伯特・施泰因布赫将卡特勒告上法庭,索赔超过2000万美元的名誉损失费。

作为企业来说,员工写博客带来的主要风险是商业机密的泄密。例如:已经解雇员工在博客上大谈特谈公司内幕,以致公司处于危机之中,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可能遭到其他心怀不满的员工的诽谤,等等。虽然,美国对知识产权、商业机密保护的法律十分完善;但是许多知名企业采取的是预防为主的措施,许多大企业为此制定了不少企业博客规章。IBM在这方面做法值得效仿。IBM鼓励员工使用博客工具,同时提醒员工,在发表自己的言论时,特别是谈论与工作有关的内容时要表明自己的身份,使用实名。员工博客要避免泄漏商业秘密。如果没有征得用户、供应商、合作者的同意,不应在博客中提到他们。IBM制定清晰的员工博客指引规则,博客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疏导、监察和指引三项原则指导下去管理员工博客,使员工博客成为企业内部交流的有效平台。IBM的员工博客管理,既为全体员工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思想与意见的空间并及时有效疏导员工某些不良情绪,同时又提出明确的博客原则让员工知道自己在言说时必须遵循的尺度与规范。

但是美国在处理网络世界中侵犯隐私等纠纷时有一点比较特殊,即如果有人以匿名或写上真实姓名的方式通过某网站论坛或聊天室等了侵犯隐私或引发其他纠纷的言论,受害者只能言论者,不能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商。

以技术管理为手段

美国管理博客以技术管理为主。这一点与韩国的实名制做法不同。韩国的网络实名制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例如:近90万人的身份证号码在网上被公布了,不仅对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大大方便了黑客及心怀不轨的人进行不法活动。美国在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发展程度、社会管理难度等方面与韩国大相径庭。美国网络专家认为,即便人们大多在网上匿名发表言论,一旦遭,调查人员通过查找IP地址等技术手段查明匿名者的真实身份并非难事。美国即使是在9・11之后,也没有实行网络实名制。

美国联邦与各州政府广泛使用“小甜饼(Cookie)”的跟踪软件,“小甜饼”软件可记录下任何有关网民上网浏览习性、博客行为等的信息。

其实,美国依仗其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可以对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用户(包括博客)进行隐蔽监控。美国已经建立起全球电子邮件监控系统,可以对可疑邮件进行全天候过滤、跟踪、检查。美国政府一方面积极加大对互联网研发的投入,保持其在互联网技术上的领先;一方面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致使全球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服务器等硬件设施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网络伦理作为补充

由于博客交流具有匿名性特点,同时导致了监督机制的弱化甚至悬置,因此更加依赖于个体的责任意识与伦理道德的自我约束。美国在博客管理上十分注重网络伦理的建设。

较著名的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具体内容为:1、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2、你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3、你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文件里去窥探;4、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盗;5、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作假证;6、你不应该拷贝或合作你没有购买的软件;7、你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作出了补偿;8、你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9、你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10、你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你对你的人类同胞的理解和尊敬。

美国及西方的网民明显以知性为主、道德意识较强,即主要依靠网络来制造、传播、储存和发展信息。典型的例子是维基百科网站(),完全是由热心网民自发撰写和上贴各个科目与话题的文字与图片,虽然有欠精确,但却是涉及和影响广泛。

美国对互联网的管理是十分有效的。中美两国均是人口众多、国土辽阔的大国,其互联网管理的做法对我国有借鉴作用。

上一篇:新闻改革的破冰之旅 下一篇:央视国际:用“99+1”诠释“鼠标+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