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私企老板与职工的关系:一种人情的运作

时间:2022-06-30 03:40:39

农村私企老板与职工的关系:一种人情的运作

摘要:农村私企老板与职工的关系并非纯粹的雇佣或上下级关系,人情被当作一种有效的非正式的手段用于建立和促进双方关系。人情运作的目的,除了沟通感情、加强联系外,资源交换以获取物质性利益是其最主要的考量。另外在“做人情”过程中炫耀地位和面子的心理导致农村私企老板与职工人情频繁甚至泛化。人情如果运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冲突,陷入“人情困境”,人们通常会考虑自身所付代价和权衡得失做出选择。

关键词:农村私企;关系;人情运作;人情困境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154-03

改革开放后,长期被排除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之外的广大农村地区也加入到工业化的时代洪流中,以苏南地区“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群落发展最具特色。20世纪90年代,农村乡镇集体经济开始衰落,以家户为单位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私企发展良好的地区,传统的家庭式生产方式(如家庭作坊、夫妻店等)已无法满足工业大规模发展的需要,密集型与技术型的劳动人才紧缺,除了招聘外来务工人员外,当地的大多青壮年农民成为工厂劳动的主力。他们通过学徒或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掌握生产所需的技术,然后被招聘进私营工厂开始了一种“离土不离乡”的“上班族”生活。

所调查的苏中Q村正是私企蓬勃发展的典型:该村地处江苏泰州市与盐城市交界处,所在乡镇被评为“中国不锈钢名镇”,目前该村已拥有各种加工生产各类不锈钢零件产品的私营企业几十家,形成了主打不锈钢加工特色的企业群和产业链。大量的私企吸收了该村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根据所从事的工种的技术程度与劳累程度,私企老板决定职工的薪资待遇及去留;根据对薪资和工作的满意程度,职工决定留下或辞职。这样看来,农村私企老板与职工的关系也无非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一点:农村私营企业存在于“乡土社会”这个“讲人情,重脸面”的特殊场域中,它的运作无法像现代企业管理一样跳脱传统的人情关系法则。

中国人信奉“礼尚往来”的规则,一般的,农村私企老板在逢年过节会给职工送礼、请职工吃饭、加工资等;而职工在家中遇到各种红白喜事时也会邀请私企老板吃饭等。“人情”的形态是多样的,既是一种社会情感,也是一种可以用于人际交换的资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私企老板与职工通过人情关系的往来,交换传递情感,以达到维持和巩固原有的雇佣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笔者通过对苏中地区Q村私企老板与职工之间人情往来的案例的描述,试分析私企老板与职工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以及人情的运作对双方关系的作用与影响。

一、Q村私企老板与职工人情运作的实例

农村私企老板与职工除了日常的管理与被管理的正式关系外,人情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运作手段,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被广为运用。笔者在此介绍Q村的近两年发生几个典型的例子,简单看一下农村私企老板与职工之间人情往来的情况。

(一)J厂聚餐

J厂是一家生产不锈钢紧固件的私营企业,老板朱某是Q村人。大学毕业后在扬州工作十几年,积累了一定的资本。2009年辞职回乡建立J厂,目前该厂拥有各类职工20多人,规模不大。2010年该厂经济效益不错,赢利近100万元,为了表示对职工的感谢,朱某在当地某饭店摆了好几桌宴席,请厂里的工人们一起聚一下。宴席上,朱某和妻子与职工们互相敬酒,你来我往,十分热闹。并且朱某在宴席上许诺:只要好好干,自己一定不会亏待大家。后来大家聊起家常,有谈论厂里的事,也有谈论自家的私事,孩子上学、结婚、工作等等,气氛非常融洽。

(二)王家“年终奖”

2011年对王某一家来说是一个“丰收年”。王某今年40岁,在Q村一家私企做车床工,技术熟练,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王某月收入达到3500元。王某的妻子李某也在这家厂子里上班,负责后勤保管,工作还算轻松,月收入1000元左右。去年,王某的儿子职校毕业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在家待业,整天上网,游手好闲,夫妻俩为此操了不少心。最后王某还是拜托老板,让儿子在厂里学徒,只要能掌握一门手艺,工资老板看着给就行。经过三个月的学徒生活,王某的儿子终于出师了,老板觉得他表现还不错,就让他留下来成为一名正式工。年底的时候,厂子发福利,分东西:一人一箱皮蛋、10斤鱼,红包100元,仅王某一家就领了三份,老板在给他结算儿子工资时,学徒期间按照每月800元,正式工期间2000元,王某对于老板的大方十分满意,干劲更足了,决定下一年还在这家厂里工作。

(三)老板面子“够大”

李某是Q村一家私营厂子里的会计,跟老板张某关系不错。2011年国庆节,李某的儿子结婚,媳妇是附近另外一个村里的。按照当地风俗,在结婚的前一晚,新郎这边必须派车去迎娶新娘,正常迎娶车队一般在三辆以上,当天李家车队中最好的一辆车就是李某厂里老板的宝马私家车。为表示谢意,李某给老板张某发了婚庆邀请函。在婚礼宴席上,李某一家对张某非常尊敬,把张某安排在最重要的席位上,并向新娘一方的亲戚朋友介绍,张某慷慨地给新娘送了个1 000元的红包,李某觉得很开心,认为老板作为自己这方的朋友,在亲家面前给自己撑了场、赚足了脸面。张某也觉得很高兴,认为李某非常重视自己这个老板,自己的面子真不小。

(四)陈嫂跳槽

陈嫂的表侄女是Q村一家私企的老板娘,靠着亲戚关系陈嫂在厂子里谋得一份工作:给不锈钢零件“打眼”。陈嫂人很聪明,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性格方面直来直去,风风火火。按道理,陈嫂在亲戚家的厂里工作应该如鱼得水,可是陈嫂最后还是跳槽了。原因很简单,陈嫂在表侄女厂里工作,除了正常完成生产任务外,她还要在亲戚不在的时候帮忙照看厂里的一些情况,如监督其他职工工作等。乡里乡亲的,甚至还有一些熟人,管得太紧难免会与他人发生一些口角,倘若放任不管又会被老板说不尽心,夹在中间陈嫂实在难做人,工作很累并且工资福利与其他人也差不多,陈嫂周围的其他朋友都建议她辞职,认为在自家亲戚的厂里工作反而不讨好,而且还得罪人,凭她的手艺再找一份类似的工作不难。于是,在与丈夫商量后陈嫂最后找了个借口离开了表侄女的工厂,很快地她又找到一份新的工作。

上一篇:基于就业导向的前厅部运转与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下一篇:关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