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活动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6-30 12:05:52

七年级思想品德活动教学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在我区的全面铺开,“活动教学”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关注了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质量,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活动教学”,准确把握其内涵,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把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发展,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应该是指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扩展经验、丰富体验、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如在“超越自负 告别自卑”教学中,设计情景如下:自负的小枫,自卑的小林,自信的小佳在一次数学测验中都考了100分,放学了,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要求四人小组5分钟准备,派代表表演自负、自卑、自信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组最生动。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精心准备,还生动表演,教室里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告诉我们这一活动设计的成功。同学们在活动中参与、思考、体验,在活动中认识了自负自卑自信的不同特点,促使学生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最终也实现了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个人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班级集体活动;认知型、体验型或实践型活动;讨论式、表演式、创作式、演讲式、辩论式等;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活动或一堂主题活动课。

二、活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始终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这些无不要求我们实行开放的活动教学模式,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运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此,在活动教学的实施中必须坚持生活性、开放性、全员性、自主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1)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新课标认为“初中生逐渐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因此,在选择课堂活动方案是,一定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受到影响,从而学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在第八课“身边的诱惑”教学中,设计小品表演“领奖台的诱惑”,当时恰逢学校艺术周,很多同学参与艺术周活动并获得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学校奖励,通过来源于生活的小品表演,使表演者和观看者都体会到了成功、掌声、荣誉和奖金的诱惑,并且自然地把教学内容延伸到下面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思想品德教材较注重多样化,开放性,每单元的“主题探究”相当开放,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避免绝对化,避免权威性,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开放性多样化的情景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讨论、表演、创作、演讲、辩论,甚至于故事接龙、画画、唱歌……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课堂活动中达到课程目的。如第三课“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教学时,设计课堂讨论竞答活动:看谁说得多--人类的独特本领。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生活知识的基础上,发散式思考人类的独特本领,形成了热烈的课堂大讨论氛围,在竞答活动中,学生感悟了生命,感悟了生活,也感悟了思维的快乐。

(3)活动主体的全员性。七年级是小学向中学过渡的阶段,是各种习惯的训练、习得的养成阶段。纵观七年级思品教材,可知教材更注重在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国情教育等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所以我们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我们应把学生看成是各具特色的有其自身逻辑的活的主体,及时加以引导和鼓励,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力量。如在课堂发言中,应更关注默默无言的同学;小品表演时更关注学习困难的同学;展示作品时更关注不善于出头露面的同学……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活动被少数几个同学垄断的局面。如在“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教学时设计动手制作“个性化名片”的活动,得到了全班同学热烈响应,千姿百态的个性化名片,使我对同学们的创造能力赞叹不已,在展示时我有意突出表扬平时不太言语而制作颇具特色的同学,给他们多一份关注,多一份自信。

(4)活动过程的自主性。新课程强调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教学中,设计“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的主体活动--直面人生的威胁。“艰难的抉择”这一短文先由学生选出的朗读能手读一遍,再围绕“巴尼当时的心情,如果你是巴尼,你会怎么做”这一中心问题,经四人小组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在阅读,分析,思考中,使学生体会在两难情景中作出选择的艰难,学会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体验人生中遇到意外时永不言弃的困难和坚强,在自主合作中永不言弃的主题得到内化。

(5)活动目标的针对性。思想品德课教材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效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使教材中的思想意图转化为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即针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一最基础性的目标,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其思想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形式和内容。诸如学习“黄赌毒与的诱惑”这一内容时,设计辩论活动“不良诱惑是否有利于我们成长”。正反双方展开大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锻炼了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对不良诱惑危害性的共识。

(6)活动价值的综合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因此我们在预设课堂活动时必须依据生活的逻辑,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新的逻辑构建,以实现各种知识在生活主题上的有机整合。

如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学习中,设计一堂“你会调节情绪吗?”的主题活动课。先让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三幅有关情绪变化的漫画,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漫画,反映情绪变化这一主题,并给漫画起好题目,编上相应的故事,而且为故事主人公提出相应的调节情绪的对策。

这一活动中,既有学生画漫画,编故事的创作活动,也有互相交流讨论评比的合作活动,还有讲自己编的故事的表演活动;既有正确认识自我的要求,也有在与人交往中学会沟通和尊重的目标……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实现了道德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

活动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舞台,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因此要真正发挥活动教学的效益,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帮助,尊重、宽容,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造思想品德课的活力。

上一篇:谈德育功能在政治课堂的运用 下一篇:让孩子跟随自己的脚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