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口算能力的三种途径

时间:2022-06-30 05:26:58

培养小学口算能力的三种途径

口算也称心算、视算、听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据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口算一般是从高位算起直接算出得数。整个计算过程,只依靠脑的思维完成,每一步计算的结果暂时保留在记忆中。没有固定的法则,往往依据已知数据的特点而改变,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小学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小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口算能力,方能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提高教师的认识,重视口算教学

不少教师认为口算易教,学生易学,则出现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重速度,轻质量;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仅满足于机械练习。只注重口算结果,忽视口算能力的训练。遇到偏难一点的口算题时,学生因缺乏能力,掌握不了规律,就用笔算程序代替口算程序。同时,因为受课时数的影响,现在在数学教师中存在着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轻口算的学习及训练,在课堂中计算尤其是口算的训练,经常被教师所忽视。大部分的计算教师大都安排到课下让学生自行练习,且反馈也不及时,致使学生的训练量达不到要求,训练的时间没有保证,正确与否没人问,或改错不及时,最终造成学生口算能力下降,笔算错误率过高。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应先让教师重视起来,转变对口算无视态度,切实把口算教学与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首先,要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写规范字,做题时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逐步由慢到快,一列一列地做口算题,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竖着做”,杜绝漏题现象的发生。其次,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计算不准确,很多情况在于审题不认真造成的,看题不仔细,不深入思考,想当然,结果一做就错。

兴趣是应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武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些情境,拉近口算与生活的距离,如让学生采访路边摆小摊的摊主,询问他们不用计算器怎么能很快地口算出商品的价钱;让学生对父母、邻居、老师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大人在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内心的思考过程及理由;我还在班上开展过“小小商店”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买与卖的交易过程中进行口算。学生亲身经历了上述实践活动,对口算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方法的价值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对口算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算学习中。

三、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口算教学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做好口算的教学与练习。在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算理教学

在口算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办法的主要途径是领悟算理,口算办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要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上课前进行两数凑十和前两数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式的铺垫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9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并能类推出8加几,7加几等的计算办法。教学后,要求学生会讲口算过程,会写思路图,最后再通过举一反三地训练得以巩固。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上课一开始出示16-7=(?摇?摇),问:“16减7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等于9。”老师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说:“因为9+7=16,所以16-7=9。”老师给予表扬:“你说得很好,这种办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接着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他办法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立即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这时学生的思路活了,兴趣被激发起来,个个争相发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及时出示不同的退位减法,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思路说一说口算过程。通过说理训练,办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2.加强口算方法的指导与总结

口算要想算得快,算得准,正确的方法是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口算方法做必要的归纳与总结。如:

(1)用“凑整法”口算。

如加数“凑整”26+5+4=26+4+5。

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67-13-7=67-(13+7)。

运用除法性质“凑整”如63÷25÷4=63÷(25×4)。

(2)运用运算定律口算。

利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来计算。如25×32把原式变成25×4×8来计算,125×37×8=125×8×37。

(3)利用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口算。

在口算小数、分数、百分数有关乘除的题目时,当出现某些难算的数时,可利用小数、分数的互化,以及分数乘除法的法则,将算式进行适当转化,变成易算的问题,如0.75÷11这一类的问题时,可将0.75化成3/4×1/11进行计算就比较容易了。

以上方法规律的总结要贯穿于每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根据教材具体知识的学习,反复让学生总结对比,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不断深化,最终要让学生将所学的各种口算方法牢固记忆,达到熟能生巧。

3.加强口算训练,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口算教学应从低年级整数入手,低年级口算包括的内容有: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其中20以内的加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表内乘除法是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关系,在低年级中抓20以内加法和表内乘法两个重点,重点内容多练习,为以后的复杂口算打下基础。除此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强化记忆性训练。

数学需要背诵记忆,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解决。主要内容有:

①20以内加减的结果,乘法口诀表。

②分母是2、4、5、8、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③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④25、125这两个数的2倍、3倍一直到9倍的值,熟记4个25是100,8个125是1000等。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无论是在平时作业中还是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都很高,所以一定要学生牢记并熟练运用。

(2)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的数感。

提高口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10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乘除法是计算的基本功,重点训练,长期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口算的快、准、活。因此,教师可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口算练习本,根据学习内容,让家长帮助编口算题进行练习,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加以针对性指导。通过坚持不懈地训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感,达到见到常见数的运算能脱口而出的效果。

(3)利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口算题的出示可以是听算,即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口算并说出得数,集体订正。也可以用口算卡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训练的形式主要有开火车、抢答、分组比赛、找朋友、口算接力等。

在口算训练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使口算训练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总之,小学数学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用脑的灵活性。只有实实在在地加强学生的口算教学与口算能力的训练,才能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上一篇:现代生活的困境 下一篇:中高职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